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善財童子參休舍居士

善財童子參休舍居士

善財童子參休舍居士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華嚴》經文,皆是比喻,有智讀者,莫把比喻作實際。何以故?比喻是指頭,所喻是實際。把比喻作所喻,即是認指頭為月亮。
普莊嚴園,種種莊嚴,皆休舍居士功德幻化。休舍居士是誰?休舍居士,是個比喻,屬於七重立題中的人喻,也即以人作喻。喻什麼?喻我們的本來面目,喻我們的無相真心。悟了這個本來面目,悟了這個無相真心,諸人的當下,便是這個普莊嚴園,亦名凈土世界。這個普莊嚴園,便是諸人自己的功德幻化。
諸人的本來面目,諸人的無相真心,不在別處,二六時中,於諸人六根門頭上放大光明,照徹十方世界,普入一切世間,救度一切眾生。諸人還見自己當下的這一片覺性光明么?分明有個見種種色相的,分明有個聞種種音聲的。於自己的當下,體會這個能見能聞的,它究竟是個什麼。如此體會,如此反觀。如此反觀,如此體會。這便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若也豁然之間,見得這個一塵不染的覺性光明,即是彌勒彈指,寶塔門開,善財得入,普現十方。
持名念佛,意在見到這個真實的自己。禮佛拜佛,意在見到這個真實的自己。秘密持咒,意在見到這個真實的自己。八萬四千法門,皆是為了見到這個真實的自己。這個真實的自己,亦名休舍居士,亦名阿彌陀佛,亦名大日如來,亦名釋迦文佛。名有無量,實無二致,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覺性光明。這個覺性光明,即是三世諸佛的法性身,也是諸人的本來面。諸人學佛,何不從這裡下手?若從這裡下手,直下得見,哪裡有那麼多的啰嗦?十方三世諸佛,只是諸人當下的這一佛。還見么?
諸多學人,讀經看教,依照文字,想像出個休舍居士,想像出個普莊嚴園,及種種莊嚴。想像出個阿彌陀佛,想像出個極樂國土,及種種莊嚴。如此相像,如此當真,盡其一生,努力用功,誓願要見到這個他所想像的情景。把自己的想像當作實際,盡其一生,努力追求,這是修行人的一大障礙。這種妄想,這種追求,不是回歸凈土,而是造境自惑。
休舍居士的普莊嚴園,百萬殿堂,百萬宮殿,百萬樓閣,欄楯階道,八功德水,金沙布底,百鳥齊鳴,出和雅音,寶樹金鈴,微風徐搖,恆出妙音,如是等等,與《阿彌陀經》,等同無異。
諸位學人,殿堂莫作殿堂想,宮殿莫作宮殿想,樓閣莫作樓閣想,乃至欄楯階道、金銀琉璃、寶樹雅音,切莫望文生義。何以故?如此描述,皆是表法。表何法?表自性。若欲見此莊嚴,若欲具此莊嚴,當須明心見性。何以故?浪花無窮,取之不盡,然而,若得大海,則不費絲毫力,則悉皆歸自己。得其本而攝其末也。若向莊嚴相上著意,若向莊嚴相上取捨,任你修得光影交錯,宮殿樓閣遍滿虛空,那也是顛倒妄想,不是佛法修行。
自心清凈,則念念清凈。念念清凈,則處處蓮花,所謂「有無量寶蓮華座周回布列,照耀十方摩尼寶蓮華座,毘盧遮那摩尼寶蓮華座,照耀世間摩尼寶蓮華座,妙藏摩尼寶蓮華座,師子藏摩尼寶蓮華座,離垢藏摩尼寶蓮華座,普門摩尼寶蓮華座,光嚴摩尼寶蓮華座,安住大海藏清凈摩尼王寶蓮華座,金剛師子摩尼寶蓮華座」,復有百萬種帳,百萬羅網,百萬光明,等等。種種譬喻,所說之事,不離此心。離心說法,即非佛法。
休舍居士坐真金座,諸天大眾,人非人等,無量無數,曲躬恭敬。見休舍居士者,一切病苦,悉得消除。一切邪見,悉得消除。一切障礙,悉得消除。一切神通,悉得成就。一切三昧,悉得具足。那麼,休舍居士是誰?到哪裡去見?休舍居士是個表法。表何法?表諸人的覺性光明,表諸人的妙明真心。既然休舍居士表諸人的覺性光明,表諸人的妙明真心,那麼,見休舍居士,即是諸人見自己的覺性光明,即是諸人見自己的妙明真心。欲見休舍居士,只須反觀自見,見得這個不生不滅的妙明真心,即名得見休舍居士。「見此優婆夷者,一切病苦,悉得除滅」,便是明心見性者,一切病苦,悉得除滅。這個病苦,不是四大不調,而是心中的習氣煩惱。明心見性者,得根本智,得自然智,得無師智,一切業障,一切煩惱,悉得除滅,一切三昧,一切智慧,一切功德,一切神通,悉得現前。
善財童子,入普莊嚴園,參謁休舍居士。休舍居士告知曰:「善男子,我唯得菩薩一解脫門。若有見聞憶念於我,與我同住,供給我者,悉不唐捐。」如何是「一解脫門」?這一解脫門,是個什麼門?答曰:憶我念我門。問:如何是我?答曰:我者,「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我」。此我,佛也,無相真心也。憶這個我,念這個我,即是憶佛念佛。經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是憶佛門,門門皆是念佛門,亦名觀心門,亦名念佛門,亦名念我門。
聞此「憶我念我」法門,心生信仰,一切放下,一心專註,憶我念我。憶我念我,現前當來,必定見我。經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切莫將這個「我」當作人我相對的我。這個我,絕待無對,這個我,自他不二。這個我,即是佛。若將這個我,當作對面的他。若將這個我,當作對面的佛。若將這個我,當作我之外的那個休舍,那麼,這個我,便不是本源真性之我,而是唯心所現的相,是生滅法,是幻化境。逐此幻相,不知回頭,則入輪迴。放下幻相,一心見我,即得解脫,則得見恆沙諸佛,則得消無始業障,則得獲廣大神通。一切菩薩成佛,唯得這一解脫門。得此一解脫門,即得無量解脫門。
得聞此理,信受奉行,現前當來,究竟成就。如是見聞,如是意念,如是放下,如是契合。若能如是,定能反本還源,究竟成佛。
休舍居士告善財童子曰:「東方諸佛,常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諸佛,悉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常來至此」,「此」是何處?答曰:諸人的當下。只是這裡,更無別處。這裡是何處?分明一片閑田地,過來過去問主人。諸人當下的這一片閑田地,遍滿虛空,普含萬有,他只是自家的這一片徹天透地的靈覺光明。還見得么?這見色的是誰?這聞聲的是誰?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起心動念,舉手投足,更無第二人,只是這一人。還見這一人么?若也不見,那就反覆問,反覆尋,直至豁然之間,直下見得。唯有百千次地回首,方能到得全體一如。
休舍居士又云:「我常不離見佛聞法,與諸菩薩而共同住。」十方世界,恆沙萬相,皆於這裡獲得他原本的清凈相。十方世界,恆沙萬相,皆於這裡說真實語,演微妙法。菩薩如是見佛,如是聞法,如是與恆沙無量諸菩薩同住。到得這裡,與我同行,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善財童子參休舍居士的這段經文,可以說,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的翻版,情景描述,文體結構,與《佛說阿彌陀經》幾乎無異。本人有《佛說阿彌陀經釋義》,請參照。
菩薩契入凈土,以三昧正受之力,以無為無作之力,普攝法界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皆趣佛乘。菩薩以三昧神通之力,通達一切世間,普於一切眾生前,普於一切如來前。如是普遍,如是普現,如是無為,如是無作,即是菩薩修行。經云:「善男子!嚴凈一切世界盡,我願乃盡。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氣盡,我願乃滿。」
如何是「嚴凈一切世界」?如何是「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氣」?一切世界,不在心外。一切眾生,不在心外。自心清凈,則一切世界清凈。自心莊嚴,則一切世界莊嚴。自心解脫,則一切世界解脫。自心光明,則一切世界光明。若向心外嚴凈一切世界,則永遠也不能「嚴凈一切世界盡」。莫說嚴凈一切世界盡,即使嚴凈這個地球,那也是嚴凈不盡的。釋迦世尊於娑婆世界教化眾生,試問,這個娑婆世界嚴凈了么?若言未嚴凈,那麼,釋迦世尊何以成佛?若言已嚴凈,那麼,這個世界何以名娑婆?切莫錯認,若欲嚴凈一切世界,當須嚴凈自心。自心凈,則一切世界凈。何以故?自心是法界之體,是一切世界之母。一切世界是自心之相,是自心之子。一切世界,無量萬相,於自心中,如幻如化,變化無窮。若能自心清凈,則一切萬相清凈,則一切世界清凈。
「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氣盡」,一切眾生,也不在心外。眾生者,煩惱習氣也。若言拔心外眾生的煩惱習氣,那麼,這個世界上的陸、海、空之眾生,生生不息,有無量之多,又如何能拔得盡呢?人生幾十年,能拔幾個眾生?此生還未拔,彼生又出生,又如何拔得盡呢?眾生度盡,方得成佛。眾生無盡,又如何成佛?豈不成了永不成佛的事。六祖惠能云:「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妬心、惡毒心,如是等心,儘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善財童子參休舍居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即心即佛,回頭是岸
佛光普照,即是心光普照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