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莞養老院

東莞養老院

吳越

1988年生於重慶,現居上海。Sixth Tone多媒體記者。曾在美國華盛頓郵報、體育畫報、舊金山紀實報實習。2017阿比蓋爾·科恩獎學金入圍(The Abigail Cohen Fellowships),作品曾入圍SOPA卓越解釋性新聞獎/卓越攝影獎,曾獲2013年赫斯特新聞獎全美新聞影賽(Hearst Journalism Award National Photojournalism Championship)三等獎。

去東莞之前,我和編輯在辦公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一開始,我們只想做一個關於養老院的故事。但是在做完這些工作以後,我們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養老院故事,這個養老院是東莞轉型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們要拋棄我所擅長的新聞紀實拍攝方法。用不同的視覺語言去體現老人和以往「夜夜笙歌」的酒店的關係。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

一位護工攙扶著住在養老院里的老人。

一位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在鳥籠前面拍照。

在到達凡爾賽酒店以後,我們被這個荒誕的場景震撼了。酒店房間沙發上厚厚的灰塵,牆上蒙娜麗莎的畫像,房頂的水晶燈,KTV內部依舊保留了亞馬遜裝修風格。以前舞者跳舞的籠子現在變成供老人欣賞的鳥籠,房間里曖昧的彩燈換成了白光,搬空了沙發桌子換成一張張供老人睡覺的單人床。老人下午的時候會坐在輪椅上被推出來在KTV的大廳里,沉默不語。以往的痕迹彷彿被時間封存起來。

凡爾賽酒店房間里的沙發落滿塵土。

凡爾賽酒店房間的鏡子,酒店正在為第二期養老院項目整體裝修。

在第一天的拍攝中,我不由自主地把集中力放在老人的生活狀態里。我和他們相處,待在他們身邊。晚上回到酒店我把照片發給編輯看,編輯說,「這不是我們想要做的故事。我看不到老人和這個酒店遺留下來那個時期的任何關係。」這讓我開始思考:這個關係是什麼?

凡爾賽酒店房間內部裝修後剩下來的床鋪。

接下來幾天,我重新回到了那裡。我讓自己抽身出來,站在更遠的地方去觀察。老人們開始詢問這裡過去的歷史,老人開始好奇他們每天待得最長的地方以前是什麼?養老院開幕式上,一個個中年女子穿著旗袍在表演著什麼?這裡的未來在哪裡?

於是,我把這些疑問帶到我的畫面中。

一位老人站在酒店以前遺留下來的船上。

凡爾賽酒店內部第二期養老院項目重新裝修。

養老院開幕式當天,老人們在看中老年旗袍表演。

在傳統紙質媒體佔據主要傳播地位的時候,報道攝影的陣地主要就是在報紙、雜誌等紙媒。但是隨著傳播方式的轉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的出現,傳播的主要載體發生了變化。曾經在國內攝影中佔有一定地位的紙媒攝影部以及報道攝影彷彿在這個時間點銷聲匿跡了。從我曾供職的都市快報攝影部的解散,到澎湃新聞攝影部全部轉為視頻部,這些跡象都表明著攝影似乎在報道領域無法再承擔比較重要的職能。

同時,國內依然有一些媒體在進行新的嘗試。比如Sixth Tone的vivid tone欄目,比如騰訊的《活著》欄目,都在積極嘗試在多媒體環境中探索報道攝影的可能性。我希望可以在中國攝影報這一有著報道攝影優良傳統的載體上,對於中國的報道攝影進行深度觀察,給報道攝影師留下一份思考的空間。

——陳榮輝

陳榮輝

1989年出生,浙江麗水人。Sixth Tone視覺總監。拍攝議題主要是中國的城市空間和城市化問題。曾獲第六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作品《聖誕工廠》曾獲第58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二等獎,作品入圍第十屆三影堂攝影獎,多媒體作品《一路向北》曾獲得騰訊網2015年度融媒體大獎。

老實拍攝並不是最有趣的點

陳榮輝 | 評論

安迪·格倫伯格曾經在紐約時報刊文,稱報道攝影在這個時代正在光復其曾經榮耀的、傳奇般的地位,報紙和雜誌委託拍攝的照片現在經常會出現在博物館或者畫廊,這種新新聞攝影反映出畫冊和美術館逐漸取代正削減圖片故事比重的新聞雜誌,而同時報道攝影師們渴望被看作創造性的藝術家,離開了雜誌頁面而走入博物館,新新聞攝影只是成為了藝術世界裡的另一個派別而已,格倫伯格稱其美麗但無用。

只有當優秀的報道攝影作品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時候,報道攝影才算真正完成。吳越的這組《東莞養老院》最後製作成了一個H5交互產品,在手機頁面上呈現出較好的效果。這一方面是吳越的作品在拍攝之前就已經有了後期展示的意識,比如方片為主的構圖,景別也是以中景和特寫為主,更適合在手機端閱讀。同時,吳越在拍攝的時候有意識地按照不同的分類進行了拍攝,比如人物肖像、靜物、房間的場景。以前攝影師在拍攝專題的時候,一組照片一般最後為10到20張,現在要求攝影師對每一個細小分類都要求有10張左右,對攝影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這組作品看起來是技術上的轉變,其實是一種拍攝方式和觀察方式的轉變。攝影師不再是單純地拍攝傳統的人物故事和事情發展的順序。這是正確的選擇,攝影本身就不是一種特別適合線性敘事的方法,不管是讀者還是攝影師都開始厭倦那些跟拍24小時的、某個人一天的圖片故事。老實拍攝並不是攝影本身最有趣的一點。

攝影師吳越曾在美國學習新聞和攝影,她也在美國參加過很多一流的攝影師工作坊,對於視覺語言掌握是比較成熟的。特別是這個由酒店改造成養老院的場域,有著一種異乎尋常的氣場,當攝影師拍攝的時候,很容易會採取獵奇的角度。但是吳越比較克制,當面對這些場景時,她選的觀察方式比較冷靜。比如,鳥籠和養老院的老人那張照片呈現在觀者面前時,我相信我們都會在瞬間被震撼——靜謐地傳遞情緒才是一種可以深刻留在腦海里的照片,每個人都會聯想起年邁之時彷彿籠中鳥的滋味。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11期·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佳作 窗外異景
圖片點評 感悟生活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