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動物「演員」,人類文明之殤

動物「演員」,人類文明之殤

2015年,國內某電視台曾播出一檔綜藝節目《奇妙的朋友》,因為幼齡黑猩猩穿上衣服等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遭到野生動物研究者的質疑。

撰文 | 沈 暘

責編 | 陳曉雪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在最近的一項新研究中,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指出,對於包括普通觀眾和電影製片人而言,目前我們需要加大教育力度,以提高大家對於在電影產業中使用非人靈長類動物進行違反倫理的表演這一問題的認識。

Broot C. Aldrich曾受雇於英國靈長動物福利和保護慈善機構Wild Futures,現為慈善機構Neotropical Primate Conservation的受託人,她表達並強調了他對電影中使用靈長類動物做演員這一行為所產生的廣泛影響的嚴重關切。他關注的問題包括業界對這些靈長類動物的保護及動物福利需求的漠視,以及影視作品中將靈長類動物視作寵物的問題。

1月17日,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團旗下期刊Anthrozo?s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文章分析了1993-2013年英語電影的預告片以了解現代電影業使用靈長類動物作為演員的總體情況。靈長類動物「演員」曾在多部重要的好萊塢影片中出現並飾演主要角色,例如「宿醉第二部」,「華爾街之狼」和「小豬進城」。

結果顯示,在所研究的一半以上的案例中,靈長類動物「演員」與人類一同參演影片,並且在大部分這類影片中,這些靈長類動物曾進行大量的具有「人格化」的表演。研究還發現,這些靈長類動物經常表演「微笑」這一表情,但其實「微笑」在大多數靈長類物種中的含義和人類是驚人的不同的,它表達的是恐懼或屈服。

除此之外,該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使用靈長類動物作為電影的角色還可能會歪曲大眾對動物保育需求的理解。美國芝加哥林肯公園動物園的靈長類動物學家Steve Ross和他的同事的研究發現,有35%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為,因為經常能在電影電視作品中看到黑猩猩,所以他們以為黑猩猩這一物種的生存沒有受到威脅。因此,繼續使用靈長類動物「演員」極有可能會加劇這種誤解。儘管有靈長類動物「演員」出演的電影數量相對較少,但電影業的廣泛影響可能使數百萬觀眾對靈長類動物的需求和行為的理解產生進一步的誤解。

儘管人們對非人靈長類動物福利需求的理解日益增加,但靈長類動物仍然繼續出演電影。猩猩是唯一使用量下降的靈長類物種,Aldrich認為這一現象可能是由於在美國「瀕危物種法案」(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頒布出台後,好萊塢電影業者更難以購買到猩猩導致的。

該研究的作者Aldrich評論說:「很多時候,善良而又熱愛動物的人其實並不能意識到野生靈長類動物被圈養的痛苦。尤其是當人們經常能看到「微笑」的黑猩猩或卷尾猴在影視中出現,而它們又好像很樂意穿著海盜裝或刷牙表演,觀眾們忽視這些動物實際遭受的痛苦就不足為奇了。只要影視作品中繼續讓猴子、猩猩及其它靈長類動物做出這一類行為,人們對於靈長類動物實際的處境和心理的誤解就可能會繼續存在。」

參考文獻:

Brooke Catherine Aldrich (2018) The Useof Primate 「Actors」 in Feature Films 1990–2013, Anthrozo?s, 31:1, 5-21, DOI:10.1080/08927936.2018.1406197

製版編輯:斯嘉麗|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前沿:中國的開花植物為何如此多樣?
2018有望上市的38個新葯搶先看:或產生12個重磅藥物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