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政策正在殺死傳統的營銷思維

政策正在殺死傳統的營銷思維

而這時,醫藥營銷傳統的很多東西,包括大包、控銷、掛靠、調撥、過票等等行為都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vivo、OPPO醫藥行業,這些東西正在被政策扼殺。

兩票制導致傳統的招商模式受到沉重打擊。

新的營銷思維醫藥營銷需要大智慧、大格局。

現在製藥企業或者商業企業的狀態是:

焦慮、不安、茫然、驚懼、無所謂、得過且過、憤怒、羨慕、嫉妒、痛恨、憧憬……

狼真的來不了嗎?

順豐進入醫藥物流行業,兩年多的時間,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現在已經與幾十家葯企構建了合作關係,未來,用件數收費的順豐,會把用點數收費的大型流通企業打的稀里嘩啦。


傳統時代已經過去

傳統媒介效果明顯下降,品牌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

兩票制下,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

市場學術時代,終端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

隨著國家強制醫院處方外流,依靠醫院大量銷售藥品的時代也會逐步的過去。

臨床路徑、按病種付費等,讓黃金單品時代過去。

因為很多年前,頸復康、三精口服液、斯達舒、健胃消食片、匯仁腎寶、黑他K、腦白金等藥品、保健品,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但,現在依靠這些傳統營銷思維還有效嗎?


適應性產品群時代,是以疾病為導向的產品群

隨著國家政策的方向性引導,很多葯企,不管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更多的關注患者的疾病層面的治療,而不是單單產品自身,畢竟仿製葯時代,同質化時代,產品自身已經是在沒什麼可以作為賣點的了。

適應性產品群,就是以疾病為導向,以患者真實需求為導向,以臨床路徑為導向,構建以患者和患者疾病為中心的產品群,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依靠專業市場學術和專業市場活動構建的體系,打造患者可以明確疾病逐步緩解甚至治癒的產品群。

因為要與患者不斷的交互,緩解或者治癒疾病,讓患者自身感受到明確的疾病需求解決,所以,適應性產品群需要不斷分裂,通過用戶用藥分析和專家分析,構建更適合疾病緩解或者治癒的產品群,從而強烈的黏住患者,並吸引更多的患者來使用醫生指導下的產品群。

適應性產品群,是需要專家構建,醫生參與的,適應性產品群一旦遵循循證醫療思維,並遵循臨床用藥指南,通過大量的臨床用藥數據積累,那麼,就會很快成為醫生治癒對應疾病的利器,而對於產品群來說,整體產品群都會很容易上量,並且,很容易形成穩定的銷量。

麥斯康萊現在協助五家製藥企業,在疼痛專家的指導下,花費多時,共同打造了囊括9個產品的疼痛適應性產品群。

這個疼痛適應性產品群,基本是疼痛專家多年的臨床用藥經驗的匯聚,也是嚴格遵循循證醫療思維和遵循臨床用藥指南而構建的針對不同疼痛癥狀治療的有效產品群。

為了黏住客戶,長期有效的緩解患者疼痛,循證醫療思維,疼痛適應性產品群針對不同疼痛種類,設定不同的給葯模式,形成了患者疼痛病症的有效區分,也為醫生實際用藥提供了有效的聯合用藥解決方案,把疼痛專家的多年疼痛治療經驗一次性傳導,獲得眾多醫生的歡迎。

未來醫藥營銷,有藥品,沒有口碑,藥品必死。

未來醫生編製放開,多點執業,醫生用藥,有資質,沒口碑,醫生必死。

適應性產品群,就是啟動醫生和患者的「腦殘」模式,強化用戶體驗,用效果引發口碑傳播,增加醫生治療某類疾病的知名度,頻繁擴大適應性產品群的使用人群,形成巨大規模。

這是一個適應性產品群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能讀懂上面的內容,恭喜你,你還沒有被經驗束縛,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作者:史立臣,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公眾號maxcolla)創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多動症不是病,是上帝的禮物
真正優秀的人,有哪些你看不見的本事?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