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金寶劍和劍鞘:文化交流的稀有之物

黃金寶劍和劍鞘:文化交流的稀有之物

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 攝影 陳羽嘯

1978年11月至1979年2月,備受關注的阿富汗蒂拉丘地遺址由考古學家發掘,在發掘過程中,發現多座墓葬。在已清理的6座墓葬中,5座墓主為女性,1座為男性。據出土文物判斷,6座墓葬的年代大致相當,結合文獻分析,墓主很可能是大月氏的某一翕侯及其女眷。在唯一的男性墓葬隨葬物品中,幾把鑲滿綠松石的黃金寶劍和劍鞘令世人驚艷。

黃金寶劍和劍鞘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體現

蒂拉丘地四號墓位於土丘西部,墓主是身長近兩米的男子,年齡約30歲,頭枕金缽,腰系金帶,佩金短劍,踝部有一對金鞋具。這位男墓主和5位女墓主下葬於公元25~50年之間,其隨葬品以濃郁的草原文化為主,埋葬習俗與游牧民族的特徵吻合。根據墓葬等級、文獻記載和錢幣研究,男墓主很可能是大月氏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赫拉歐斯,亦即貴霜帝國建立者丘就卻之父。

在眾多隨葬品中,幾把鑲滿綠松石的黃金寶劍和劍鞘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其中一把劍鞘由銅板製成,外包黃金,滿飾圖案,上面的卐字紋明顯是印度的風格,鞘內正面裝有一把象牙柄短劍,背面裝有兩把刀。最惹人注意的是,在劍鞘圖案的中間有一條非常醒目的龍,活靈活現,非常逼真,這樣的圖案在同時期出土的外國文物中也是相當罕見。

「在我們的文明中並沒有龍這一形象,龍是中國的文化元素,但卻出現在了我們的文物中,所以它可能借鑒了當時的中國製品中的紋飾圖案。這就是遠古時代我們兩國關係的體現。還有其他一些文物同樣有許多小細節能夠看到中國元素,相信觀眾仔細觀察,一定能夠從中發現。」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說。「而其中的象牙柄短劍也可能來自於古代印度,所以這一展品是多種文明的元素雜糅而成,是當時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集中體現。」

不同游牧民族出土的金劍鞘,設計風格如出一轍

「這把黃金劍鞘,它所顯現的是一種典型的草原動物風格。以動物嚙咬為主題的藝術,很早便出現在各古老文明中,近東伊朗地區甚至已達到相當寫實優美的地步,最著名的像波斯波利斯牆壁浮雕上出現的『獅子咬馬』。在廣大的歐亞草原上,這樣的主題特別受到青睞,並且發展出一些獨特的造型風格,被稱為草原動物風格。這把劍鞘上出現一整排連續數只動物連環嚙咬的紋飾,場面驚心動魄,在草原動物風格藝術中,可算登峰造極,獨一無二了。」劉昂曾在「北青藝評」中評論道。

除此之外,四點定位的劍鞘是固定在腿上的,這也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風格。春秋晚期,1992年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了一把嵌綠松石蟠螭紋金柄鐵劍嵌綠松石蟠螭紋金柄鐵劍,也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風格,現藏兵馬俑博物館。劍柄做鏤空蟠螭紋,鑲嵌有綠松石,劍柄黃金非常具有光澤,在現場觀看時劍柄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在南俄羅斯的達特奇(Datchi)也出土一套金柄鐵劍。從制式、圖樣和寶石鑲嵌,與黃金之丘四號墓基本一樣。達特奇的這柄劍年代為公元1世紀末,來自塞人的墓葬。塞人,希臘人也稱斯基泰人,公元前2000至前1500年,活躍於阿爾泰山東部,約公元前8世紀左右擴展到阿爾泰山以西,遠至黑海以北。東方的塞人曾於公元前4世紀活躍於新疆,後受大月氏人擠壓,向西遷移至中亞阿姆河地區。新疆出土的四釘骨制劍鞘就是屬於新疆的塞人。

比較黃金之丘和俄羅斯南部達特奇墓葬出土的金劍柄,黃金之丘的圖案是熊,達特奇是雙峰駱駝,設計風格如出一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雙龍之神」召喚觀眾熱情 它的前主人是身披「黃金甲」的貴婦
技能「大比武」牛人扎堆  看他們如何3分鐘拆掉一部電視機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