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美世界16億清空院線業務 中小院線整合難題待解

完美世界16億清空院線業務 中小院線整合難題待解

GIF

吳怡

[摘要] 這距離以遊戲、影視為主業的完美世界(29.150, 0.00, 0.00%)跨界收購今典院線僅僅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完美世界在對外公告中透露,院線業績不達預期是出售的主要原因,相關商譽確認減值損失約1億元。

在前兩年影視公司紛紛掀起院線建設熱潮之時,不少企業跨界加入了這一戰局。如今,熱潮逐漸退去,有的玩家開始抽身離場。

1月28日,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美世界」)宣布將所持有的全部院線資源按約16.6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完美世界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完美控股」)。本次交易完成後,完美世界將不再從事院線相關業務。

這距離以遊戲、影視為主業的完美世界跨界收購今典院線僅僅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完美世界在對外公告中透露,院線業績不達預期是出售的主要原因,相關商譽確認減值損失約1億元。

出售院線回籠資金

根據完美世界的公告,此次轉讓標的包括完美世界院線(原名「今典院線」)、北京時代今典影視文化、完美影城,以及溫嶺新時代樂購影城等公司,交易對價共計人民幣約16.65億元。

交易達成後,完美世界預計將取得轉讓價款共計人民幣14.88 億元,其中6.5 億元將用於影視劇投資項目。

完美院線在關於《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公告》中解釋,2017年影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影院業務經營業績不及預期中理想,且影院後續發展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完美世界院線下屬影院278家,2015-2017年的票房收入分別為7.50億元、9.75億元、9.55億元,其中2017年單座票房和單銀幕票房與2016年同期相比均有下滑,在國內院線排名也從第15位掉至16位。

對於完美世界來說,一方面是院線投資資金回籠慢,院線整合後期投入大;另一方面,影視劇項目也急需約8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投入。時代周報記者從完美院線公布的擬投資拍攝影視劇名單中發現,共有6部電影劇和1部電影,都是2018年開機,2019年開播或上映。

而完美世界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預付款項期末數較期初數增加131.60%,增加資金主要用於影視和遊戲項目。此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流入金額約為2億元,與去年同比減少53.28%。

完美世界方面回應時代周報記者關於資金壓力的問題時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影視內容製作投入集中,後續隨影視項目按照合同約定逐漸回款,公司進入回收期,回款情況良好,此外公司旗下遊戲業務現金流入充足,現金流狀況良好。」

「泛娛樂體驗空間」構想待續

在此次轉讓的標的中,今典院線是最主要的資產。

在2016年「泛娛樂生態布局」的呼聲之下,眾多企業掀起了大舉收購投資的狂潮,在這一背景之下,完美世界「牽手」今典院線,曾轟動一時。

2016年9月,完美世界(原名「完美環球」)宣布擬以13.53億元的交易作價收購今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院線資產,並提出了「將影院打造成身邊的泛娛樂體驗空間」的構想,在影院的運營中引入遊戲、電競等,構建不同的內容場景。

2016年1月,完美環球宣布將以120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上海完美世界網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同年2月,完美環球出資3.75億元參與成立影視投資基金,並宣布未來五年參與環球影業出品的50部電影,據悉初期投資金額達到2.5億美元。

隨後4月份,完美環球發起了50億元人民幣的募集配套資金項目,並在7月份將原上市公司名稱由「完美環球」正式改為「完美世界」。

伴隨著一系列的重組布局,更名後的完美世界將今典院線收入囊中,希望從內容端延伸至渠道端,打通電影業務從內容生產、發行、院線排片、放映的全產業鏈條。

不過,2016年的電影票房增長並不如預期,全年國內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僅為3.73%。在2017年國內總票房實現13.45%增長回暖的情況下,今典院線依然出現票房倒退。

完美世界只好把院線業務剝離出來,轉讓給母公司完美控股,後者擁有影視、遊戲、動畫、漫畫等業務板塊。「泛娛樂體驗空間」的影院構想,是否在完美控股得到發展和延續,完美世界方面並未透露。

中小院線重組難題

今典院線的命運折射出了當下中小院線重組的難題。

今典院線被收購前,隸屬於今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經營模式包括自營和加盟。2013-2015年,今典院線的票房收入分別為5.00億元、6.80億元、9.98億元,複合增長率達41.28%,2015年在全國48家城市院線中票房收入排名第15位。

可觀的院線票房收入增長引發了近幾年的院線「聯姻」熱潮,併購、上市和重組輪流上演。

貓眼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院線數量為48條。而院線市場的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研究指出,2017年全國十強院線佔有67.6%的市場份額,前20強院線拿到了88.2%的市場份額。

不過,時代周報記者根據貓眼數據,梳理了國內48條院線2015-2017年的發展情況,發現排行前10名的院線2017年呈平緩增長,排行前11-20名的院線增長率呈持平或倒退,排行20-48名的院線卻多數呈持平或高速增長。

在目前國內院線品牌認知度和差異性不強的市場環境之下,中小院線依然保持著一定的增長空間。

長期來看,部分中小院線難逃被收購的命運,其餘的也面臨著院線增量提高規模擴大,原有市場份額被稀釋的問題。一旦國內院線升級換代啟動,將對運營、管理、盈利能力較弱的中小型院線形成較大的衝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江南嘉捷:將更名為三六零

TAG: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