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眾鞋王」隕落,三年關閉3000家店,連續三年虧損!

「大眾鞋王」隕落,三年關閉3000家店,連續三年虧損!

作者 | 孫明

它,曾是紅遍大江南北的「大眾鞋王」!

它,曾在國內擁有6881家店!

它,曾在市場的佔有率高達20%!

然而,傳奇不再!

中國知名女鞋品牌達芙妮深陷泥潭,無法自拔,連續三年虧損!

2016年,虧損更是高達8.191億港元!

然而,比虧損更令人驚嘆的是達芙妮的關店潮。

達芙妮三年關閉近3000家店,過去的一年裡,平均一天關閉三家店!

達芙妮究竟遭遇了什麼?它又採取了怎樣的自救措施?

01

輝煌歷史,揮斥方遒

達芙妮的前身為永恩國際集團,創始人為做女鞋外銷起家的張文儀,其在台灣有數十年的製鞋經驗。

後來因為台灣高漲的人工和租金,張文儀於1990年將工廠轉移至福建莆田,

並以自創的品牌達芙妮進入內地開展業務。

進軍第一年,為了打開品牌的知名度,張文儀就怒砸1000萬做電視廣告。

彼時,鞋品牌做電視廣告的極少,達芙妮憑藉廣告語「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一炮而紅。

達芙妮趁熱打鐵,憑藉時尚前沿的設計,舒適柔軟的穿著體驗,瞬間收穫了萬千少女的心。

走在深圳、上海、東莞等地的街上,你能看到不少的年輕白領穿著達芙妮。

此後達芙妮一路高歌猛進,不僅連續5年榮登內地女鞋第一寶座,市場佔有率更是達到了近兩成。

良好的市場效應,讓達芙妮僅用了5年就在港交所上市。

有了資本方的支持,達芙妮像插上了翅膀飛起來一般。

它快速整合資源,跑馬圈地,開始了瘋狂擴張的行動。

與競爭對手百麗不同的是,達芙妮定位於大眾流行的平價策略,走的是街邊店模式。

這種成本相對較低,客流量大的模式一度為達芙妮帶了火箭般速度的增長。

自2002年起,達芙妮以每年在中國大陸開設150家專賣店的速度進行全面性擴張。

2009年至2012年間,達芙妮更是一發不可收,以每年開出上千家的速度瘋長。

2012年,達芙妮門店數量達到了巔峰值,從2002年的500多家至2012年的6881家,僅十年時間,數量就超出了10倍,開店速度令人大為驚嘆!

2006年,達芙妮在內地賺得盆滿缽滿後,又轉戰台灣發展。

同年,達芙妮被立為中小型企業學習的榜樣。

2008年,《達芙妮模式成功專賣》一書出版,還引起了市面上的熱銷。

那時的達芙妮可謂風光無限,高高在上。

02

鞋服品牌一聲巨炮

曾經達芙妮市場佔有率高達20%,每5個女性就有一位穿著達芙妮。

然而,現在迎來的卻只有虧損和關店潮。

2012年,達芙妮業績開始出現下滑趨勢。

2015年,江河日下,虧損高達3.789億港元!

2016年,虧損更是達到了高潮——8.191億港元,張文儀躲在被窩裡哭不出聲。

2017年,儘管虧損有所收窄,但是,數目依然達到了2.095億港元。

公司的市值也從170億跌落至10億!猶如從巨山頂峰跌入懸崖谷底。

而比虧損更可怕的是達芙妮關店的速度。

在此之前的2015年和2016年,達芙妮分別凈關店805間和1030間。

2017年,關店數高達1009個,平均一天關閉三家!

曾經開店的速度變成了關店的速度,令人唏噓不已!

商業快得讓人猝不及防,又有誰還記得,達芙妮在最輝煌時候,擁有2萬個銷售點呢?

03

達芙妮沒落之路

曾經的一代「大眾鞋王」,如今淪落到不得不靠關店來止損的地步,不禁讓人深思這背後的原因。

首先,從大環境來看,2011-2014年,國內鞋業行業整體不景氣,出現供過於求的問題,達芙妮也未幸免於難。

其次,更重要的是,實體店受到電商行業的衝擊,集體進入寒冬。

消費者開始習慣在網上下單購物,線下渠道的佔有率開始減少,達芙妮多年積累的實體店優勢逐步喪失;

而且達芙妮沒有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快速布局線上渠道。

此時,新興品牌異軍突起,款式時尚、款式更新快,成為了它們的優勢。

而發展到一定規模的達芙妮,已經是「船大難掉頭」。

在供應鏈效率上無法跟上,面臨品牌老化的問題,款式老舊、同質化嚴重、上新速度慢,導致它們跟消費者脫節。

另外,瘋狂開店的弊端也逐步顯露出來。

達芙妮存貨開始走高,2013年銷售收入104.47億港元,但存貨達到了26.43億港元,

加上218天的周轉數,達芙妮的業績壓力可見一斑。

而且上開店的成本逐步增大,達芙妮最終不得不靠關店來止損。

04

轉型不成功

面對虧損的壓力,達芙妮展開了積極的自救。

一方面,達芙妮把目光瞄準了線上渠道,入駐天貓的同時還搭建了自營電商「愛攜」。

不僅提線上專供款,還建立了女性社區平台。

不過線上銷量並不盡如人意,在天貓達芙妮旗艦店中,銷量最高的一款鞋僅有1554雙。

這對於火爆的商家上萬的銷售量來說,簡直不足以塞牙縫。

另一方面,達芙妮還跨界了電視娛樂領域。

2016年,達芙妮參與制作了《蜜蜂少女隊》節目,希望藉此來擴大和加強達芙妮市場推廣。

但可悲的是,不僅沒有挽救劣勢,反而還造成不少的虧損。

總體來看,達芙妮節目投資部分經營虧損高達2.36億港元。

轉型不成功,達芙妮未來是否還能絕處逢生呢?

近30年,達芙妮從一個台灣小品牌到紅遍大江南北,最後走向隕落,讓無數人扼腕嘆息。

其實不管是百麗退市,還是達芙妮遭遇關店潮,在大變革來臨之際,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不做出應對之策,即便是再龐大的商業帝國,也不能幸免於難。

沒有人,能永遠站在時代的頂峰!

不創新、不進步,也許下一個淘汰的就是你!

歡迎小夥伴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銷報 的精彩文章:

TAG:營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