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先覺率部投降,為何仍被贊為「當代軍人之楷模」?

方先覺率部投降,為何仍被贊為「當代軍人之楷模」?

文 | 楊津濤


一、方先覺彈盡糧絕之際,選擇了有條件投降

衡陽保衛戰乃是中國抗戰史上最輝煌的戰役之一。此役,方先覺率第10軍,從1944年6月22日至8月8日,守衛衡陽四十七天,戰鬥之慘烈,令時人動容。但方先覺未能殺身成仁,而於最後關頭選擇投降日軍,亦頗令時人遺憾。

按當日情形,衡陽戰事至8月7日,守軍已彈盡糧絕。方先覺在軍部召集高級將領,討論最後對敵方略。時為預備第10師政治部副主任的楊正華回憶,「方先覺身邊常佩的手槍,早於一日前被跟隨多年的王副官取走,以防他自殺。」新編第54師師長饒少偉則說,他當日「看到方先覺裝著啼哭的樣子,一面說:『我的手槍呢?』一面打開抽屜尋找,好像要自殺。其實,他的手槍早已被收拾起來了……」稍後,方先覺選擇聽從周慶祥建議,投降日軍。

在投降以前,方先覺擬定了七項條件,包括要求日軍保留第10軍建制、不殺俘虜、優待受傷官兵等。他還要日軍,派飛機送自己「到南京見汪精衛」。戰事結束後,方先覺也對記者表示,「今後必將本人之一切,獻於英明之汪主席,協力新中國之進展」。其投敵性質,當無疑義。

在軍部討論後第二天,方先覺率周慶祥、葛先才、饒少偉等與日軍談判。日軍指揮官當場拒絕了方先覺的七項條件,要求他們無條件投降。方先覺表示:「服從這個要求」,隨後被任命為汪偽「先和軍」軍長。

需要說明的是,方先覺投降之時,衡陽防線尚未被完全攻破。日軍在8月7日攻勢後,「依然不得進展, 估計進攻戰還需要幾天時間」。在這一天前後,國民政府派出的援軍已至衡陽外圍,給日軍造成很大壓力。攻陷衡陽後,日軍暗自慶幸,「戰爭的勝負誠然在於最後的5分鐘。如固守衡陽之敵誓死決一死戰, 或將出現『英帕爾 的結局」。英帕爾一役,英軍與日軍激戰數月,終於防守成功。

對方先覺之降日,重慶方面至晚在8月16日即已完全了解實情。當日,國軍最高軍事執法長官何成濬,在日記中慨然嘆息道:

「方將軍等苦戰四十餘日,聲名烈烈,雖庸人孺子莫不稱道其忠勇,如堅持到底以身殉職,則在中國史冊上,張巡之守睢陽不能專美於前也,奈何當最後關頭,以一念之差,由民族英雄一變而為降將軍,留此百世不能洗磨之恥辱,我聞之,實不勝太息痛恨之至。」


二、蔣介石堅持讚譽方先覺為「當代軍人之楷模」

遺憾之餘,令時人更感疑惑的是,方先覺從日佔區逃回重慶後,蔣介石及軍令部對其非但沒有處罰,反而一再嘉獎,乃至譽其為「當代軍人之楷模」。

究其原因,與國民政府當日在盟國中所處之尷尬地位有很大關係。當時,不獨英國一再詆毀中國所起到的抗日作用,美國亦對國民政府的抵抗能力失去信心,一再要求蔣介石將中國軍隊指揮權交予史迪威。為證明中國抗日之決心及中國軍隊之戰鬥力,蔣介石對衡陽保衛戰極為看重,且不遺餘力進行國際宣傳。譬如,當其「收到」方先覺等發誓「以一死報黨國」的所謂「最後一電」後,立即指示發表,盡量擴大影響。

其實這個「最後一電」,頗為可疑。首先,電文沒有按正常程序通過軍令部,而直接發到了蔣介石的侍從室;其次,包括蔣介石等軍政高層在內,至今無人見過電文原件。退一步說,即使這個「最後一電」確為方先覺所發,在衡陽戰局不明的情況,貿然將其發表,也欠妥當。如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所言,此電一旦發表,「萬一方等被俘後有不名譽情事, 豈不遺笑於人。」

徐永昌竟一語成讖。電文發表後次日,方先覺投敵的消息就相繼傳來。徐永昌在日記中說,「二廳報告,收敵廣播,述方先覺率師長等舉白旗投降經過」,後又「據由衡陽逃出工人述,該軍曾舉出大的白旗派官長向敵講條件,不允,又經炮擊,乃降云云」。方先覺投敵一事已然確鑿,但蔣介石為維護早先的宣傳口徑,只能無視事實,下令反駁。

其後,中國報刊遂統一口徑,對方先覺投敵之事一概不予承認。至12月周慶祥、方先覺等衡陽守將先後逃回重慶。《大公報》發表社論《向方先覺軍長歡呼》,仍讚譽這些人是「力竭被俘」,方先覺「脫敵囚而回到重慶」,「沒失掉中華軍人的節操」。

至於如何處理歸來的方先覺等人,軍令部主張不再任用。但蔣介石出於將方先覺形象維護到底的目的,直接任命其為第39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10軍軍長,以堵塞衡陽守將投降日軍的「謠言」。

只是這種近乎自欺欺人的做法,並未能阻止「方先覺投敵」這一事實的傳播。如中共秘密黨員王崑崙曾在一次會議上,指責蔣介石「功罪不分」:「若認為方先覺守城有功,則賞之尚輕;如認為降敵有罪,則不應該不罰。」

在方先覺一事上,蔣介石如此「不理性」,有其必然性。國民政府抗戰的總體方略是「苦撐待變」,但若無盟國援助,中國勢必無法單獨支撐戰局。在既不能失去美國信任,又不能讓出軍隊指揮權的情況下,蔣介石惟有希冀方先覺在衡陽擊敗日軍,顯示國軍實力;蔣氏發表所謂的「方先覺最後一電」,或許亦有代立遺囑,暗示兼勒令方先覺必須戰死之用心。但結局沒有按照腳本上演,蔣介石亦只能罔顧事實,繼續讚譽降日歸來的方先覺,乃「當代軍人之楷模」。其無奈與尷尬,自可想而知。

注釋

楊正華:《長沙衡陽會戰中的方先覺》,《蕭縣抗日烽火》,2005年,第312—313頁;饒少偉:《衡陽降日情況》,《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7、380頁;《解放日報》1944年12月25日,《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4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63頁;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第3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第1119頁,轉引自羅玉明《方先覺投降及其原因探析》,《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湖南會戰(下冊),中華書局1984年,轉引自自羅玉明《方先覺投降及其原因探析》,《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徐永昌日記》,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印, 1991年,轉引自鄧野《蔣介石對方先覺投敵案的裁決》,《歷史研究》2006年第5期;《向方先覺軍長歡呼》,《大公報》1944年12月13日,政協衡陽市委員會編《衡陽抗戰鑄名城》,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487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雍正皇帝的一天:要吃掉14.5口豬、2隻鵝、28隻鴨子、101隻雞
中國的湖泊快要死光了,「湖長制」值得期待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