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網(www.thepaper.cn)有戲欄目的頭條號,欄目官方微博「@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文/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完結,截至2月7日,豆瓣評分上升到8.5分。和《琅琊榜》第一部一脈相承的精良製作、精彩劇情、精湛表演,戰勝長久以來國產劇的「續集魔咒」,也戰勝了開播前宣傳、選角等諸多質疑。如果梅長蘇是第一部中唯一的神話,那第二部的長處則在鋪呈群像畫卷時每一個重要人物都性格鮮明,感人至深。

其中,長林王府的老王爺蕭庭生,就是這樣一個魅力極強的角色。他承襲第一部的故事,也承襲了梅長蘇的風骨,更重要的是,他承載的是記憶,當他聽聞當年的穆小王爺去世,感嘆世上還記得「那個人」的已經不剩幾人時,觀眾感受的世事變幻的蒼涼蕭索意味,與之是一致的。因為這份延續,觀眾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起始之初,就對蕭庭生有一份親切。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劇照,孫淳飾演蕭庭生

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孫淳認為,「蕭庭生」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蕭庭生可以說是代表了人性當中美好的品德。」詮釋這樣的人物,孫淳覺得是不易的:「我們觀眾現在經常接受哪類人物?就是生活當中有瑕疵的人,我們覺得他是真實的人。但這個蕭庭生身上沒有,所以我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我也曾起過疑問,就是將這個人物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話,觀眾會不會質疑這個?」

然而出乎意料,蕭庭生成了全劇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孫淳時刻關注著微博上觀眾的反饋和提問,發現「沒人質疑這個人物的完美」:「這代表了人對生活中當中那些美好的東西,那些真、善、美都有期許和期待。」這讓孫淳很欣慰:「大家生活當中都很累,有著各自的生活,各自的生活裡邊又有數不清的矛盾和挫折,但這些矛盾和挫折,並沒有把他們對待理想的嚮往給打磨乾淨。」

「產生作品的意義是什麼?就是讓你參照生活,讓人看到美好的東西在。」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孫淳

孫淳把「完美的蕭庭生」受歡迎,歸結到觀眾對真善美的期待,卻沒有提到他本身的演繹讓蕭庭生的魅力則得到了極大的加成。在記者對於孫淳作品的印象中,有兩個和「蕭庭生」可以作為對照的角色:一是早年一部風靡全國的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里,孫淳飾演的伍岳峰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男人,卻在那個年代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二是評價極高的《走向共和》里,孫淳飾演的袁世凱,人物層次豐富,被譽為經典。這兩個人物從各種意義上,都是「完美」的對立面,卻也都贏得了認同。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好想好想談戀愛》劇照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走向共和》劇照

可以說,不管「完美」還是「不完美」的角色,孫淳對人物的塑造都站穩了人物本身的邏輯,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細節真實感。細節真實讓他塑造的角色是複雜的,又因其複雜而生動。在蕭庭生這個角色上,大多數時候,觀眾看到的是他的為國為民,因公忘私,但他也有私心,大兒子剛去世,小兒子自請上戰場,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欣慰,而是板著臉猛得轉身,作為父親的不舍和不安都在這一刻傳達給了觀眾。小兒子從戰場歸來,他穩坐廳堂,眼睛卻漸漸紅了,他語氣平靜地安撫小兒子,卻在抱住小兒子的瞬間極力壓抑著哭泣。這些細節在劇中都未做任何渲染和誇張,在幾秒鐘的鏡頭裡轉瞬即逝,這是非常高級的處理,把最悲愴炙熱的感情輕描淡寫,那麼它落到觀眾眼中心上時,則是最沉重的。

這份真實並非憑空而來,孫淳講述了《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的一個日常細節。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網友製作的「你爸喊你吹頭髮」漫畫。圖源@鼎耀娛樂新鮮事

扮演小兒子蕭平旌的劉昊然大冬天洗完頭不吹乾就去片場,被孫淳看到,立刻趕他回去吹頭髮。第二天劉昊然又忘了這吹頭髮,還在去片場路上躲躲閃閃不敢讓孫淳看到。這個在網上逗樂大家的小片段,在孫淳看來是有另一層意義的:「其實這不過是每一個演員的習慣,他就習慣於早上洗完頭,不吹乾就走了,他年輕,不太在意。但除了我個人告誡他之外,這種東西,我們作為演員來看還有另一層色彩。實際上這沒準都是長林王府里的一些生活片段。就你想,他沒有母親,在長林王府裡邊,他的穿衣,他的吃飯,可能一些想不到的地方,父親要為他想到。所以這些放在生活里,對應在演員跟演員之間,你也要進入這個狀態,拉近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是為了再現一個人物關係。」

孫淳在採訪中提到一個細節,整個《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演下來,他的腰一直挺直著,從沒有塌下來的時候。「蕭庭生就是這麼個人,家國的擔子都在他身上壓著,他的腰不能塌。」孫淳感嘆:「我做不到他這樣,太累了。」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蕭庭生父子

採訪最後,和孫淳聊到了戲劇人很熟悉的那句話:「要愛心目中的角色,不要愛自己。」在如今的影視市場上,這似乎是挺難的一件事。孫淳提到了他最近看的電影《至暗時刻》,與丘吉爾形象天差地別的加里·奧德曼在其中出演丘吉爾:「我仔細看了一些文字上的資料,造型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這個過程意味著什麼?花錢。等不等?敢不敢把寶壓在他身上?實際上這種選擇是對的,他按照藝術規律走,演員創造角色就是棒,但這種現象鳳毛麟角,大部分都是我們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可以等待,我們再找其他的人。這就是現實,我不能說這個現實哪個對哪個錯,但作為演員碰到了這樣的團隊和導演的信任,他一生演這一個角色足矣了。為什麼?就是信任。我只愛這個角色,我在整個片子裡邊全身心的撲向這個角色。」

「如果堅持了,這說明心裡對自己想要什麼特別清楚。當一件事情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已經是最好的一種結果。」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孫淳為《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後期配音

【對話】

澎湃新聞:《風起長林》中梁帝去世那場戲感動了很多觀眾,尤其梁帝最後時刻呼喚的那句「哥哥、哥哥」,然後你回應「哎,臣在」。這場戲聽說當時是二位臨時加的?

孫淳:我還清楚的記得這場戲,因為當時演這場戲的時候,我幾乎沒有台詞,我只是作為一個參與者去接納這種悲戚的氛圍。劉鈞這個演員我覺得非常有想法,他一定是看了《琅琊榜1》裡面,小時候當靖王把兒子託付給蕭庭生的時候,兩個人在院子里戲耍的場面,還一邊跑一邊喊哥哥。他覺得在他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再叫一聲哥哥,會對前面的東西有種參照和回顧。我覺得他的想法很好,當時他具體採用什麼樣的演繹方式,去再現這場戲,他沒給我溝通過,但是在現場的時候他採取的那種演繹方式,讓我很震驚,一下就把我帶進去了。我說你為什麼要這麼演?他說在他的記憶當中,一位親人去世的時候,他就是這樣只出氣沒有進氣,這種聲音讓你一下子進入到這種氛圍裡面去了,你知道:哦,他要走了。

雖然我和他在情分上是兄弟,但在朝堂上我還是臣子,他還是陛下,所以他叫哥哥的時候,我沒說「哥哥在」,或者「哎,我在」。我覺得蕭庭生是很深明大義的人,在各種場合下,還是應該保持一種君臣關係。所以他叫一聲「哥哥」,我當時脫口而出:「哎,臣在。」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截圖

澎湃新聞:表演很妙的地方就在於那個瞬間,不過幾句台詞的瞬間,你就能夠看清楚這個人物一生的脈絡和性格。

孫淳:這都是演員在熟練地把握人物的情況下,才可能調整出這種狀態,他一定是對他這個人物有他自己的想法,然後他再現的時候,他就脫口而出。

演員是一個很神奇的群體,大家五湖四海走到一塊演一部戲,在一部戲裡面有些演員有過交集,過去拍過戲,有的互相知道但從沒合作過。在一兩個月的拍攝期間,他們處理的人物關係很絕妙,夫妻、父子、父女,你要要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面,就再現這種關係,讓人感覺並不陌生,就像這麼回事,你應該採訪的時候在現場,在現場看看拍戲,現場拍戲太好玩了。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孫淳(右)和劉鈞在拍片現場

澎湃新聞:這次和正午陽光合作,對整個團隊印象如何?

孫淳:他們非常嚴謹,對待呈現在片子裡面任何一個演員,哪怕你就一個過場戲都非常的尊重,一視同仁,在現場就是這樣,合作長的演員,跟剛合作的演員沒有區別。雖然這個戲拍了一年多了,但是有些情節經常在我腦海閃現,比如大家要拍攝一場戲之前,所有的演員扮好了,圍坐在一個桌子旁邊,就開始對詞。對詞過程當中,演員不斷把自己對這部戲的疑問說一說,導演在旁邊聽著,然後歸納這些意見,然後再拍戲,每場戲都是這樣的。

孔笙導演不太愛說話,但對自己的專業非常熱愛,他自己是學中文的,感知力很強,非常敏感,在現場走戲的時候,他能清楚地捕捉到哪個演員,哪裡是應該抓住的,哪裡是有待於改善的,隨時做出調整,在現場他這個能力特彆強。針對不同的演員,根據不同的特點,他都會給你提出解決的辦法來。所以演員在現場的時候不會有任何負擔,你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澎湃新聞:你微博的介紹欄提到了《走向共和》,這部作品裡,你飾演的袁世凱讓人印象特別深。對你來說,這個角色也有一些比較不同的意義嗎?

孫淳:那可以說是在我演藝生涯中的一個分界線。有了那部作品之後,似乎下面的路相對開始平坦起來。而且從演員創造角色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演員碰到這麼一個角色:這個角色無論從內心還在外形,和我的條件都相差那麼遠。但是整個團隊、劇本、導演、美工、攝影,整個創作團隊相互攜手,最終把這個形象呈現出來,觀眾還都認可了,我會覺得在我自己的專業上,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在這之前,有的時候老是覺得沒有一個特別好的載體,去釋放你對演員創造角色的這種能力,現在通過這個載體,你自己對得住你自己了,就是這樣,自己交了一份自己還算滿意的作業。

專訪|孫淳:哪有蕭庭生這麼完美的人

《走向共和》劇照

澎湃新聞:所以演員的職業生涯總是會有被動的感覺是嗎?

孫淳:總是很被動,因為你總是等,這種等待你永遠不知道結果是什麼樣子,你永遠不知道後邊那個角色是個什麼樣的。我覺得人們總是願意看到成功,總是願意看到鮮花,但你看到鮮花掌聲的時候,你千萬不認為他永遠都是鮮花和掌聲,他有另外一點,煎熬,那種寂寞,然後等待,這構成了演員全部的生活,所以你一定要在看的時候,你要想不全是這樣的,不全是盡人意的,你也有等待的時候,就看你等待的時候,有些人可能就等待不下去了,有些人還是在堅守,就是這樣的。

澎湃新聞:每個演員對於挑選什麼樣的作品,想要塑造什麼樣的角色,會有一個內心的標準,像這樣的一個標準,你覺得你這麼多年有改變過嗎?

孫淳:其實這個東西挺難的,就是每個演員可能心裡都有標準,我想演什麼樣的人物。可是在這種被動的職業裡邊,真能如你所願嗎?每個人的需求不太一樣,就看你需要什麼。有些人需要等,他就等。有些人需要不等,那就拍。沒有理由說這個等就是對的,不等是不對的。

澎湃新聞:那你是不等的這種還是等的這種?

孫淳:我覺得我整個過程就是糾纏。有時候是一份職業,有時候就覺得是一份事業,就是這麼交替。

澎湃新聞:你在微博上,多次表達對蕭庭生這個人物的欣賞,在創作角色的過程中,你覺得角色會對演員本人的生活有所「反哺」和影響嗎?

孫淳:演員由於職業原因,實際上接觸了很多種人生,你在實現人物的時候,你得研究他,理解他,得鑽到人物心裡去揣摩他。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人物的某些東西或多或少會影響你。因為角色由你去扮演,但是你的理解又填充了對這個角色的認知,這是相互的。你比方說蕭庭生,我就覺得我真喜歡他,為什麼?這是神級的人物。哪有這麼完美的人?現實中幾乎沒有這樣的人。但是我們在塑造這個人的過程當中,它會凈化我們個人的靈魂,或多或少都會受些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