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引言
為什麼相同薪資水平的人,有的人一年下來就是存不到多少錢,生活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總是抱怨錢不夠花;而極少數人不僅存到一筆錢,甚至利用這筆錢賺到更多錢,生活幸福感逐漸上升。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延遲滿足的能力不同。
1、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上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Walter Mischel博士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測試人員拿了一些棉花糖,分給一些小朋友說:每個人先發一個棉花糖,這個棉花糖歸你了。我們要離開15分鐘。這個棉花糖你們可以現在就吃掉,也可以等15分鐘,我們回來以後再吃。如果你能等到15分鐘以後再吃,我們就會再給你一個棉花糖,這樣你就一共有兩個棉花糖了。
然後測試人員就離開了房間,通過攝像頭觀察這些小朋友的表現。
那些做實驗的小朋友,有些能忍住,有些忍不住,3分鐘就把棉花糖給吃了。測試人員把這些小朋友分類,記錄下來,跟蹤觀察他們多年後的成就。發現最後能堅持住不吃棉花糖的小朋友,後面普遍都獲得了比較大的成功;而那些想吃的時候馬上就吃的小朋友,後來普遍都過得比較平庸,碌碌無為。
這個實驗說明: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與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2、什麼是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一種能夠為一個更大的目標、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抵抗住當前的誘惑,放棄即時的滿足,它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
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
3、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的孩子表現
父母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以下不良的行為習慣:
(1)零食吃到不想吃為止,不愛吃飯
(2)哭著喊著一定要得到想要的玩具
(2)邊做作業邊看電視,或者邊玩手機
(3)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
(4)放學後貪玩不回家
(5)愛睡懶覺
(6)一拿到零花錢就花光
…...
孩子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進入青春期後,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縮、固執,優柔寡斷;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最終的表現為學習成績差,很少有感興趣的事情堅持下去做。
4、一個具體的生活場景來說明
比如周五要考試了,今天是周四,晚上要放映一部很好看的動畫片,小朋友們都特別喜歡看。
有的小朋友就忍不住,今天就一定要看,這樣的小朋友就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他今天看了動畫片,影響了複習,周五的考試可能就會受到影響,然後還可能影響他後面的學業,甚至其他的發展機會。
而有的小朋友就能忍住,今天專心複習,明天考完試以後再看。他們未來可能就會獲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大的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延遲滿足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學會延遲滿足的能力。
5、培養方法:ABCD法
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麼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
策略一: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
在「棉花糖」試驗中那堅持到最後的三分之一的孩子,他們中有的人閉上眼睛或是頭枕雙臂做睡覺狀,努力與眼前的棉花糖「隔離」。
父母不要把零食放在孩子隨手可及的地方,每次吃零食控制好合適的數量。
策略二:轉移注意力
「棉花糖試驗」中,還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的方式轉移注意力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慾望。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比如孩子想多看幾集電視,父母可以給他講故事。
策略三:把短期滿足帶來的長期惡果或者延遲滿足帶來的好處具體化
比如把自己解決一個困難後能得到的獎勵貼在電腦旁;把在孩子完成任務後的獎勵貼在他的書桌前。
6、培養方法:代幣法
這種方法適用對象為兒童。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買新玩具,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失去原則性。
7、千萬要注意的培養誤區
很多家長為了延遲滿足,而直接拒絕孩子的需求和願望。最後會導致孩子為了達成家長的願望而假裝努力、乖巧,最後逐漸開始奉承家長,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我們在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同時,一定要傳達父母的關愛,千萬不要把孩子推到父母的對立面,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我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結語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慾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父母答應的滿足,就一定要滿足,要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
所謂理財,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能力差的人,多半表現為月光族,財務狀況一直無法好轉。參見清單《一學就會的孩子理財教育方法》
參考引用
公眾號《劉潤》,中國知名商業顧問劉潤老師的個人公眾號
關注清單俠:
把聽過的道理變成實用的清單
過好這一生


TAG:清單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