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成功——但馬斯克真的偉大嗎?

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成功——但馬斯克真的偉大嗎?

太空競賽現在已經「私有化」——可你仍然在為之付出代價

序言

美東時間周二下午3:45,現役最強大的運載火箭——SpaceX旗下「重型獵鷹」火箭首飛成功。然而,這件事的意義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作為裙帶資本家的馬斯克越成功,意味著納稅人花的冤枉錢越多。

文:George Ford Smith

譯:禪心雲起

1957年10月4日,人造地球衛星史普尼克一號升天成功後,蘇聯可以自信滿滿地宣示,它造出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一種觀念上翻天覆地的轉變,就此佔據上風。你美國社會以個人自由來衡量,無論可能具有怎樣的優勢,和蘇聯的科學技術一比,也要相形見絀吧。

蘇聯的太空優勢,32天後展示得淋漓盡致。當時人造地球衛星史普尼克二號和一隻名叫萊卡的小狗一道升空。這隻小狗是在莫斯科街頭漫步時被找到,升空幾天後即告死亡。在這隻小狗軌道飛行期間記錄下來的遙測數據顯示,艙內溫度高達109華氏度(42.8攝氏度)。它在死前遭到了漫長煎熬。這給了美國人另一個仇恨蘇俄的理由。

「史普尼克二號人造衛星不僅攜帶了這隻狗,從而表明蘇聯在考慮將人類帶入太空,火箭最後一程仍然附在衛星上——這意味著,令人難以置信和擔憂的是,蘇聯火箭已經設法把6噸重的東西放入地球軌道。另一方面,美國還在研製重三磅半(約1.59公斤)、葡萄柚大小的衛星。」——《阿波羅號》,查爾斯·默里和凱瑟琳·布萊考克斯,2004年。

最後的羞辱,在次月來到,先鋒測試火箭3號(Vanguard TV3)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台炸毀。根據穆瑞和考克斯的說法,蘇聯一位聯合國代表詢問美國有無興趣接受「不發達國家」指定援助,以此尖酸嘲弄美國

震驚的美國公眾要求答案。沒有答案,只有公共教育、橋牌俱樂部、通用汽車、比薩、安妮特和貓王。政府開始資助數理和科學專業,並組建了兩家官方機構:APRA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和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當美國1958年1月31日發射了30磅重的「探險者1號」,兩國之間的太空競賽,就全面狂飆起來。

正如我們所聞,1969年,三名宇航員開展了一次往返月球的旅行,美國成了贏家。這是一種「敢於嘗試」倫理的勝利,在巔峰期需要40萬人的汗水和智慧,才能讓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陸月球表面。正如一位作家最近所說的那樣:「雖然勇敢的宇航員使這一壯舉看似簡單,可NASA心裡清楚:這無疑是史上最危險的旅程。」

即使這樣說,也是過於輕描淡寫。在載人登月的挑戰中,宇航員每次旅程,都要花一小時穿越致命的范艾倫輻射帶。1958年,詹姆斯·范艾倫博士發現了這條輻射帶之後,在《科學美國人》上說:「即使是快速穿過這個地帶,也必須屏蔽輻射來保護人體。」

然而,顯然NASA找到了解決辦法。NASA宣稱他們宇宙飛船的軌道和17000英里的時速讓宇航員免於嚴重的輻射暴露。對於「阿波羅11號」,NASA的最大恐懼就是:登月艙起飛後,能否到達會合點,和軌道指揮倉對接,然後返回地球。這個任務被認為是如此令人生畏,尼克松總統為防失敗,早已準備好了災難演講。

資本主義打敗了共產主義嗎?

說好聽的,那是這個國家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被蘇聯喚醒,並最後戰勝了對手。但事實卻非如此。2011年,肯尼迪1961年宣布啟動「阿波羅計劃」50周年之際,《經濟學人》以一個嚴峻現實來提醒世界:

「他(肯尼迪)著手讓美國的太空成就,化身為國家偉大的象徵,這個項目也取得了成功。然而,這裡面的諷刺意味,即使在當時,也沒有逃脫批評家的注意。為了證明自由市場體系的優越性而召集的阿波羅計劃,在政府指導下,在一個中央集權官僚機構內部,動員了大量的公共資源。換言之,它模仿了其意圖否定的那個命令經濟的某些方面。」

肯尼迪的顧問事先向他保證,有足夠資金可以完成登月,沒有任何重大的技術障礙需要克服。肯尼迪認為公眾需要阿波羅計劃來恢復美國的自豪感,儘管就個人而論,他並不怎麼在意太空。到了1963年,他確信美國從技術上說,不再處於蘇聯的陰影底下,反而擔心起阿波羅計劃指數級擴張的預算——就如他的批評者那樣。

他還試圖化解兩個核武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並在解決古巴導彈危機和禁止核試條約方面取得了進展。他派遣試探者到莫斯科,看對方是否有興趣共同開展月球項目,鑒於令人鼓舞的回應,他於1963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發出呼籲合作的提議。在他死前不久,肯尼迪對時任NASA局長韋伯說:「要想辦法做到這一點。」在達拉斯事件(肯尼迪遇刺)之後,合作對話就此結束,太空政策作家約翰·羅格斯頓對採訪者說:「阿波羅成了一名倒下總統的紀念碑。」

把阿波羅計劃歷年開支加總,從1959-1973年,總金額為204億美元,也即2010年的1090億美元。這值得嗎?據斯萊特引用噴氣推進實驗室歷史學家埃里克·康威的話說:「阿波羅計劃只有在1969年登月前後幾個月里得到了大部分——超過51%的公眾支持。僅此而已。其他時候,支持率都不到50%。」20世紀60年代,十億美元可是一大筆錢。花數十億美元到月球,被看作是一次昂貴的兜風。再度引用康威的話:「基本事實是,1964年後,國會每年都在削減NASA預算。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呢?實際上就是因為缺少公眾支持。」

在此期間,還有一個成型之中的戰爭-福利國家體制和NASA爭奪稅源。而由於缺乏一個可以令人感受得到的市場,企業家對阿波羅計劃的那種規模毫無興緻。

然而,許多把阿波羅計劃視為廢物的人也承認,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成就。問題就在於,它到此止步:阿波羅登月任務一結束就失去了任何動力。正如一位觀眾所感嘆道的:「可悲的是,事實證明,人人認為一個新時代降臨的想法,在月球行走之後,持續的時間並不比月球行走本身的時間要長。

「腳踏實地、步步升華」

今天,科技追上了夢想,而某些企業家認為,太空項目可以得到回報。

如今讓太空成為頭條新聞的,是科技億萬富翁,尤其是傑夫·貝索斯和伊隆·馬斯克,還有他們各自的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許多文章描述了他們各自成就的技術優點,卻忽視了政治企業家(馬斯克)和市場企業家(貝索斯)之間的區別 。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這種區分,對於大多數評論家都失去了意義。馬斯克,就像19世紀的「強盜貴族」〖指那些在美國19世紀從事政商勾結大發其財的企業家〗一樣,和美國政府官員,特別是約翰·麥凱恩,有著親密關係。

Townhall網站的史蒂夫·謝爾曼寫道:「每當麥凱恩在太空行業走下一步棋時,你都可以看到SpaceX成為受益者,為何會這樣?可能是因為SpaceX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給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的1萬美元或2015年SpaceX在遊說上花的178萬美元,其中很大部分花到了2016年《國防授權法案》。參議員麥凱恩參與了這項法案的共同發起,並使之簽署形成法律。」

另一方面,傑夫·貝佐斯最近透露,他計劃每年出售亞馬遜股票10億美元,用於資助他的太空風險投資公司。貝佐斯想把重工業製造業轉移到太空,並殖民太陽系,可他堅持「腳踏實地、步步升華」(GRADATIM FEROCITER)。

馬斯克想要殖民火星,需要錢來成就此事。他說:「最終,這將成為龐大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也就是說,最終,為了讓他的計劃收效,他會再次狠宰公眾。他將一如既往地從公眾口袋裡掏錢。

曾經是政府之間互相對抗的太空競賽,現在成了裙帶資本主義和市場資本主義之間互相對抗的太空競賽。讓我們把這個倫理上的區別變得強烈而清晰:自太空探索開始以來,競爭者之一,第一次沒把他的手伸到你的口袋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產經濟學與倫理學 的精彩文章:

從委內瑞拉這面照妖鏡談經濟學的重要性

TAG:私產經濟學與倫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