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樣的家規絕對教不出熊孩子,看看你能做到幾條?

這樣的家規絕對教不出熊孩子,看看你能做到幾條?

現在關注kidzone,就有見面禮哦!

後台對話框回復「見面禮」即可領取

對於成功,99%的努力和1%的天才是不夠的!

還必須有200%的品德做保證。

——羅曼·羅蘭

小麥

前幾天帶Demi小盆友去參加一個博物館的探索活動,大概十幾個孩子一起,小的五六歲,大的十幾歲,由一位專業的講解老師帶隊。孩子們圍在老師身旁,聽的津津有味,大部分家長們自覺地和孩子們保持一定距離,站在後面。

一名小男孩和他的媽媽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位媽媽時刻跟在男孩後面,不時的把孩子往前推:「你要往前,不然看不見的!」其實每個孩子和家長都佩戴了專用耳機,就算距離十米也能清楚的聽見老師的聲音。區別就是最前面一排的孩子離展品更近一點,方便與老師互動。

這位媽媽生怕自己孩子吃一點點兒虧,落一點點兒後,而她自己也跟孩子們擠在一起。助教提醒了幾次,才不情願的退後了。

這種行為雖然只是個例,但它讓我想到了規則教育,怎樣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榜樣才能培養出得體的孩子?

圖片來自網路,請勿對號入座

1

不要因為他只是個孩子

也是在博物館,還有一次難忘的經歷。那是在美國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我正駐足於一件精美的展品前,忽然聽到後面有個男人低聲說:「退後,不要往前擠!你沒有看到前面有人嗎?」我回過頭去,看到一名小男孩乖乖地往後移動。我抱歉的朝他們微笑了一下,離開了,那位爸爸趕緊說:「沒關係,他要學會等待!」

不因為他還是個孩子就讓他破壞規則、擠到成人前面去,而是教會他人人平等,孩子也需要等待。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還只是太小,不懂事。父母不教他,又如何懂事?時時、事事以孩子為中心,他就會習慣所有人都要讓著他,以他為先。久而久之,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唯我獨尊、沒有規則意識、不懂得尊重他人,彷彿全世界的中心都是他。

永遠不要覺得品行的塑造對一個孩子來說太早。修剪一顆大樹的枝杈,留下的疤痕要比小樹大的多。而父母是最重要的園藝師和榜樣。

2

好的教育,是培養孩子由內而外的散發人格魅力

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也反映了一個家庭養育的態度。我們欣賞一個孩子,往往會誇讚他有修養,來自良好家庭的熏陶。

美國人非常重視教養。很多家庭尤其是精英家庭,都有family rules(家規)。這些家規內容常常很具體,涉及到行為規範的細節。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給兩個女兒制定的家規是這樣的:

1. 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2. 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4. 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5. 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你沒看錯,就是1美元!)

6. 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 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8. 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9. 不準追星。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以大話空話要求孩子。越是精英,越是自省覺悟,越懂得細節決定一切。

3

文明,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

美國的孩子(當然不是全部),一般都很有禮貌,行為得體,這是因為從小他們就被父母要求有良好的行為舉止。最基本的,就是嚴格遵守家規。

所謂家規,不是專門制定給孩子的,而是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守。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最真實的鏡子。

我上網搜索了一些美國家規的範例,從中選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這是美國人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越是有教養的人, 說話越是輕聲細語。在公共場合(除了遊樂場等可以盡情釋放的場所),基本上見不到大嗓門的人。如果要跟離自己有一段距離的人說話,絕不是離很遠扯著嗓子喊,而一定是走過去近了再發聲。

在他們的文化里,打擾別人是非常粗魯的行為。在美國飛機上,曾遇到一個抱嬰兒的女士。我已經做好了孩子小、會啼哭的心理準備,沒想到到了夜裡,孩子一哭,這位女士馬上起身到飛機後面的角落去,柔聲的安慰孩子,就那樣站了一兩個小時,只怕煩擾到周圍的乘客。

但我們很多人似乎還沒有這樣的意識。記得有一次聽報告,旁邊的家長帶了一個剛會走的寶寶一起聽,這孩子處於行走敏感期,自然是坐不住,來回的在擁擠的座位之間穿梭,扒開身邊陌生的聽眾,半個小時的報告我就被他打斷了十幾次,而家長竟然沒有任何制止的概念,大概他們的準則就是孩子小,一切行為都可以容忍。

另外,在公共場合,美國孩子很少有嬉戲追逐的行為,一旦出現,家長一定會立刻制止。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相信人們會逐漸意識到這一點。不影響別人,是值得尊重的品德。

2.見人先打招呼,受人恩惠表示感謝

這一條是最基本的禮儀教育。在美國大街上,即使迎面走來的是陌生人,只要目光相遇都會親切的打個招呼或者微笑。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很不習慣,經常會有人沖我友善的說聲Hi或者問候How are you doing?告別時會祝對方度過美好的一天(Have a good day!) 。後來我自己也養成了給陌生人打招呼的習慣。有時候,來自陌生人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會讓人一整天心情燦爛。

我的一位女同學的經歷也令人印象頗深。她有一次夜裡開車,由於不熟悉路,在一個轉盤居然拐上了逆行的路,所有的車都為她停了下來,情急之下她更是手足無措,這時一位老太太下了車,幫她指揮。沒有人抱怨,沒有人鳴笛,都耐心的等待著。臨別,老太太還給了她一個大大擁抱,告訴她沒關係,溫暖而感動。

「謝謝」更是美國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人能敏銳地感覺到他人的幫助,哪怕只是對方是很細微的關心和體諒,也會及時表示感謝。並且他們很少泛泛的說一句Thank you,而是表達的很具體,比如謝謝你的耐心、謝謝你所犧牲的時間等等,讓人感覺到真誠和走心。

GIF

3.幫後面的人扶住門

這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但也是每天都會遇到、相當自然的事。美國人打開門後,如果看到後面還有人,他會幫後面的人扶住門,直到對方扶住了門,再鬆開,絕對不會自顧自揚長而去。被扶門的人一定會說謝謝。初到美國,我常看見走在前面的男士快到大樓門口時小跑了幾步,剛開始還不懂什麼意思,後來發現他是跑過去開門並且扶住,讓我先進,然後自己才進。這種來自陌生人的關照,會讓你感覺全世界都亮了。

後來我也學會了這個禮儀,開門時特意回頭看看後面有沒有人,尤其是推著嬰兒車、輪椅的,一定讓他們先進去了,我再進。

但是回國後這個習慣也帶來了一點點衝擊。有時是被扶門的人連看都不會看你一眼,更別提說聲謝謝,還有的是看有人扶門表示很不解,繞去別的地方走。而我享受過被陌生人扶門的次數簡直是屈指可數,每次都要感激的說好幾次謝謝。令人欣慰的是,這種人終究是存在的。網路上有很多鍵盤俠,經常會路見不平一聲吼的,真心希望正義與善良不止存在於網路,平常也能多伸伸手,從一個小動作做起,力所能及的幫助身邊人勝過用口水行俠仗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們儒家思想的精華所在,而在西方的聖經文化里,有一句話是「Do to others whatever you would like them to do to you.」 意即:己所欲,施之人。這兩句話是多麼相得益彰!

GIF

4.誠實守信,遵守諾言

Keep promise ,遵守諾言這條幾乎出現在所有的家規範本中,可見美國家庭對於誠信的重視。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個重視信用的國家,失去了信用,什麼都做不成。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是不許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美國的正規商家也是秉承誠信為本。有一次我在某知名化妝品網站下單了一瓶保濕水,過了正常收貨日期幾天還沒有收到,正當我想去詢問,收到了網站的郵件,告訴我原來那款已經不生產了。按照我們國內的思維,商家把錢退了就算了結了,買不買的到也不關他們的事了,沒想到該網站卻說為了表示歉意,免費贈送我一瓶新上市的保濕水。這還真是長這麼大第一次感受到顧客是上帝的滋味!

類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我朋友去超市買冰激凌蛋糕,轉了幾圈也沒找到,這時一位經理注意到她,走過來詢問。他說,我們的蛋糕今天賣完了。朋友剛要轉身離去,經理請她等一下,說非常抱歉,讓您失望了,這是我們送您的購物卡。

且不論上面兩個例子中獲得的補償價值有多少,一個誠信的社會讓人感受到的尊重和信任是無價的。

5.遵守規則,wait for your turn

在國內時總以為美國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其實他們的規則感特彆強,就算是小孩子也懂得在遊樂場認真排隊,不管隊伍有多長,天氣有多糟糕,都能耐心等待,壓根沒有加塞的概念。

通過開車就能強烈感受到美國人對交通規則的遵守,且違反規則的後果非常嚴重。比如在高速上扔垃圾,罰款可高達上千美元。而且人人都有監督的意識,有很多「好管閑事」的路人甲看到不遵守規則的人會直接打電話報警,警察處罰起來毫不手軟。

美國很多路口沒有紅綠燈也沒有攝像頭,但只要是有停車標識stop sign的路口,大家一定會停下來三秒鐘,仔細看清周圍路況、讓有路權的直行車先行通過。而應該直行的車到了路口絕不會減速,因為已經習慣了路口剛出來或者右轉的車輛一定會停車觀察。所以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換來的很可能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就是這樣的規則,導致我們很多中國的老司機反而考不下來美國駕照。到了十字路口,即使路權是我們的,看到路邊或前面有車總是習慣性的減速或停車,因為在國內不遵守規則的人太多了。這種減速、停車讓美國考官非常不理解,殊不知我們是被「路霸」嚇大的呢?

6.良好的餐桌禮儀

這點和我們的禮儀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在餐桌上不許亂跑、不能滿嘴食物的說話,有長輩一起吃飯時,小孩子要等到長輩落座後再坐下等等。

另外還有一點,美國人的晚飯是一個重要的家庭交流時間,在溫馨的氛圍下,大家敞開心扉,父母講講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事,孩子講講在學校發生的事,彼此平等地分享。我們在電影《奇蹟男孩》中可以看出這一點,很多重要的交流和溝通是在晚飯時間完成的。

以上是一些行為準則方面的家規,還有一些精神鼓勵、情感性的家規,我個人也非常喜歡,比如「

Know you are loved (要知道自己被愛著)

Be happy(學會幸福)

Try new things(嘗試新事物)

Dream big(夢想要大)

Laugh out aloud(大聲笑出來)

Help each other (互相幫助)

等等。

縱觀歷史,我國有許多著名的的家訓家規。央視科教頻道在2016年製作的紀錄片《家風》系統講述了曾國藩的勤儉家風,主張「讀書做人」的《顏氏家訓》,以及一脈相承的《錢氏家訓》《朱子家訓》。但在當代社會,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有些家長注重的只是成績的提高,而非心靈的滋養,這一家規文化竟然慢慢消逝隱形了。

所謂教育,既要教知識,更要育品德。如何在教與育中平衡,確實是聰明的父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還記得那句話嗎?有能力者,飛的更高;有教養者,飛的更遠。

今日話題:你對於當今社會的家庭養育方式和規則,有什麼想吐槽?或者有哪些好的教養方式願意和大家分享?期待你的留言。

- End -

更多原創大餐,請關注kidzone

視角--- 親歷、獨特

經驗--- 手記、資源

kidshow---愛玩、會玩

kidtrip--- 行走、體驗

kidwriting---思考、表達

親子--- 雞湯、情感

關於kidzone

Hello,大家好!我們是秀媽和小麥,兩位海歸媽媽。在這裡與您一起分享親身經歷的美式教育,探討一切適合孩子的話題。暢玩、暢學、暢思、暢遊,為孩子打開世界的大門!

本文作者

小麥,Demi媽媽,理科博士,關注親子教育,用理性的思維,寫細膩的文字。

聲 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idzone 的精彩文章:

《奇蹟男孩》里的美式家庭教育觀,好父母應該做的是這些

TAG:kidz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