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成為馬斯克那樣猛的人?他的三件武器是……

如何成為馬斯克那樣猛的人?他的三件武器是……

Space Oddity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David Bowie;Kristen Wiig 

00:00/05:11

馬斯克的牛逼可以複製嗎?

鋼鐵俠 Musk 的火箭推進器完美回收從昨天開始就刷爆了朋友圈,當然這是件非常牛的事情,不用過多解釋,但我發現個有趣的現象:轉發和關注的朋友基本只是喊一聲 「牛 X」,沒有過多展開,這當然很正常,我們都是讀者和圍觀群眾嘛,深入分析的事情留給專業人士。另外是自媒體們大都只是羅列一下馬斯克做過哪些牛逼的事情,配上些圖(或是動圖),然後渲染一下氣氛喊一聲人類的火星時代要來啦,沒了……他們都沒抓住重點(或者說沒有能力抓住),問題的關鍵不在於 what(他做過什麼牛逼的事情),而是在於 how(他如何變得如此牛逼的)。更重要的是,排除性格、運氣、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普通的人能從他身上學到哪些可以複製的東西?

關於馬斯克的報道,網路上已經非常多,有的關注他的私生活,也有的全面介紹過他的創業史。甚至於他的傳記都已經有了好幾個不同的版本。究竟有些什麼因素讓他成為了現在的鋼鐵俠?他如何可以那麼牛逼呢?這其中有很多因素,而一些因素是我們很難去複製的。比如馬斯克幼年隨母親來到加拿大,取得了加拿大國籍,這影響了他的教育與成長軌跡(如果他在南非長大,可能情況會完全不同)。另外馬斯克據說和喬布斯一樣,在工作中並沒有太多同理心,不是個好脾氣的老闆,這一點我們也很難去學(曾經有國內的老闆學習喬布斯的脾氣但沒有喬爺的水平,那就完全是個笑話)。那麼,有什麼讓馬斯克牛逼的因素,是我們可以學習甚至複製到自己的生活里的呢?

我認為馬斯克之所以如此牛逼的原因有三個:直擊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超高效率的知識攝入與生產力輸出,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從小海量閱讀奠定的宏大格局(特別是科幻小說)。這三件馬斯克的武器我們普通人都可以複製,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造車造火箭上太空,而是都可以藉助這三點讓自己變得更好。

第一武器:直擊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

「是啊,為什麼我們沒有這麼想?」 馬斯克的一些想法,經常會讓我們這樣問自己。比如去地球以外的行星居住,即 「多星球化」 這種瘋狂的想法,他也覺得 「這一點兒也不奇怪。」 原本地球上的生物就生存於海洋中,之後轉移到河流中,接著登上陸地,不久人就出現了。所以,他相信人類移居到其他行星並不是一紙空談,倒不如說是一個趨勢。

在一次訪談中,他解釋說他的思考方法是一種物理學中用的第一性思考原理,把所有的事情拆分開,拆分到最本質的東西,然後去思考每一個細項。而平時我們是通過類比來思考(reasoning by analogy),那在本質上是模仿別人的行為,再加上一些細微的變化。用一個容易理解的觀點來解釋的話,類比思考,就是 「從 1 到 2、3、4、5」 的方式。看到別人開了一家餐廳賺錢,你也想開一家,然後開連鎖,然後搞加盟,之後上市。這是類比式思考,這種方法,很難產生真正的創新。

什麼是第一性原理呢?維基百科的解釋是:a first principle is a basic, foundational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that cannot be deduced from any other proposition or assumption 意思就是從頭算,只採用最基本的事實,然後根據事實推論。比如馬斯克開發電動車碰到的電池問題。有些人會說現在的電池組真的很貴,而且未來價格也不會低到哪去,因為它過去一直都是那麼貴。成百上千的權威人士都聲稱目前的電池已經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種思路的影響下,電池組再也沒有改進的空間,或是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來。電池組每千瓦小時要燒掉 600 美元。而且未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的。然而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我們問:電池的材料構成都是什麼 ? 這些材料的現貨市場價值是怎樣的 ? 電池是由碳、鎳、鋁、其他用於分離的聚合物還有一個金屬罐組成的。如果我們去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這些金屬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分解一下,那麼這些組成電池組的材料每種又值多少錢呢 ? Musk 在採訪中說道,他將電池組分解成最基礎的材料組成部分:碳、鎳、鋁、其他用於分離的聚合物還有一個盒子。這些都是電池組重要的組成元素,這是形成一塊電池的最基本的事實。從那裡,每個部分都可以優化、改進,最終的優化程度也取決於解決問題這些人的聰明才智。於是,現在電池的價格就變成了每千瓦小時 80 美元。

與其根據參照物去推論,我們應該把問題分解成幾個最基礎的事實,然後檢查每個事實部分。即使問題已經解決,我們還是要從問題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入手,重新審視是否有更好的、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馬斯克一直推崇的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而不是類比。(此處引用了知乎答主思維浩的部分內容)

第二武器:超高效率的學習能力與生產力

曾經通過 Paypal 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又從無到有推動特斯拉和 SpaceX 到現在的程度,馬斯克如何能夠做到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與他超高效率的學習能力與生產力有關。而這樣的高效率,是需要有所取捨的。比如他一周花在家庭里的時間不超過 10 個小時,還有他經常使用私人飛機出行,這些都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但媒體對於這些事項的報道,反而可能會把讀者引向了一個錯誤的方向。比如某媒體報道曾經說過馬斯克的話:

人和人的工作能力其實差不多,但如果你每天工作 14 個小時,你就比每天工作 8 小時的人多出了 75% 的時間,長期下來,你就比別人領先了近 1 倍的程度。

這樣的報道會讓大家有一個印象:馬斯克是個工作狂,所以他成功了。但這個世界上真不缺工作狂,很多創業者連剛出生的孩子都不多看兩眼就沖向辦公室,而馬斯克還是只有一個啊?所以消耗生命式的工作狂不是重點。

馬斯克高效率的重點在於,他具備超強的專註力。他在少年時就經常每天閱讀超過 10 小時,而之後這種長時間保持專註的習慣,讓具備了短時間摸清某個專業領域知識的主要脈絡,並能成體系地學習,並最終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比如他在 SpaceX 初創早期,飛往俄羅斯談購買火箭的事(這事兒後來談崩了,也間接導致了 SpaceX 現在的成功),他在從俄羅斯回程的飛機上,自己整理了一個火箭製造成本明細表。這讓同行的 NASA 科學家非常震驚,這麼一個新了解這個行業的人,竟然能對火箭這個領域有如此深入的認識!他的學習方法,是通過「知識樹」(semantic tree)的方式。在 Business Insider 的報道里,他的學習建議是這樣的:

I think most people can learn a lot more than they think they can. They sell themselves short without trying.

One bit of advice: it is important to view knowledge as sort of a semantic tree —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e the trunk and big branches, before you get into the leaves/details or there is nothing for them to hang on to.

鏈接:Elon Musk Just Gave An Amazing Tip On How To Learn A Lot Quickly Read more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重要的是要將知識看成是一個樹,確保你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也就是樹榦和大的樹杈,搞定樹榦和樹杈之後,再去對付樹葉(細節),否則你的樹葉就是雜亂一團,沒有地方可以支撐。

第三武器:閱讀科幻小說打下的夢想基礎

讀完前兩條馬斯克的成功武器之後,你可能會想:學會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還容易一些,但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生產力呢?但如果你的關注點只是換個車、再買套房,那麼即使你的學習能力和生產力超強,也最多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而已,馬斯克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他打算改變世界的格局。這個問題其實背後隱藏著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如何讓自己具備宏大的格局?

狗熊的答案是:多閱讀科幻小說,特別是在少年時讀得越多越好。

少年馬斯克最喜歡科幻小說,喜歡讀儒勒?凡爾納、羅伯特?海萊因和托爾金的書。而 14 歲時讀到的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帶給了他影響深遠的啟發,你甚至可以說因為《銀河系漫遊指南》,才有了 SpaceX。至少在現在太空中飄浮的那輛特斯拉 Roaster 跑車的屏幕上,一直閃著《銀河系漫遊指南》里那句著名的台詞:Don"t Panic!

另一個可以和馬斯克並肩抗衡的人,是亞馬遜的 CEO 貝索斯,雖然不像 SpaceX 那樣營銷搞得好(亞馬遜做事風格相對要務實低調得多),但他的公司藍色起源也一樣成功回收了亞軌道的火箭。他也是科幻迷,在高中畢業致辭時,當時的書獃子貝索斯就引用《星際迷航》的片頭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宇宙,是最終的邊界)。他公司的第一艘火箭 「戈達德」 號,以第一個液體燃料火箭的試驗先驅羅伯特·戈達德為名。當時美國最主流的媒體《紐約時報》曾經嘲笑戈達德的 「火箭可以在真空的條件下飛行」 的論斷 「似乎連中學生的起碼常識也不具備」(所以我對於媒體的觀點一般都是作為參考,不能全信)。如今人類的星際移民時代,可能就會在馬斯克、貝索斯和其他更多有著科幻般夢想的這一代人們身上實現。

小孩少年時的閱讀方向,對於長大後的興趣有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在普通人身上一樣具備,只是在那些聚光燈下的人們來說,可以看得更清晰一些。喜歡閱讀科幻的馬斯克和貝索斯長大後自己造火箭,來實現自己童年時的夢想。而喜歡閱讀武俠的馬雲,在有了能力之後,拍了一部武俠短片《攻守道》……我不是說馬首富的夢想不值得尊重,相反,憑藉自己努力,最終能夠實現童年夢想的人都是頂級的人才,都值得敬重。但為什麼我們已經幾乎具備了西方同樣程度的經濟實力,但卻無法數出類似 SpaceX、藍色起源這樣有著改變人類未來夢想的公司或是案例呢?

答案是:和少年時期的閱讀有關。引用微信公眾號 「左思右想」 的一段話:

中國古代近代的圖書題材,孩子多半只能學到人際關係的東西(當然那也很重要)。但是西方的兒童閱讀里,科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矽谷的創業家們,都無一例外的是科幻迷,科幻給他們的影響,一是相信科技能改變人類命運, 二是探索未知事物的熱情。 這些我覺得是中國新一代孩子更需要的,也是家長有責任加以引導的。我們中國的小盆友,早早就被繁重的課業拖出來千百年來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 納入了成年人的軌道。 我經常很擔心,你沒有足夠的閑暇來胡思亂想,而是像成人一樣,要高效率的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務。當你到了成年,就有可能每天為生活奔波。找工作,忙於工作,考慮養老,好像每天都得低頭看路。 但是如果看到人類在航天事業上的奮鬥,你就會發現,我們的日常煩惱簡直微不足道。抬頭仰望,可能我們正處在人類有史以來上最偉大、變化最迅猛的時期呢 。

科幻小說不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最快途徑,但它的確可以提供給你更宏大和遙遠的視野。

馬斯克夢想的 「多星球移民」,在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在奧森·斯卡德的《天賊》系列,都是基本的設定。我們現在震驚的人工智慧,在黃金時代(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科幻作品裡就已經有著非常精準的描寫。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標準的科幻迷,聽 「狗熊有話說」 播客的朋友都知道,我在高考作文時,都是寫的一篇科幻小說。喜歡讀科幻的人的特質在於可以突破時間甚至是物種的束縛去看世界和構想,如果真的以這種眼光來看,戰爭甚至是意識形態本身,其實都是一個很小的尺度,就連地球本身,從宇宙中來看,也就是一顆空中石子。那麼,為什麼不能移向另一顆石子上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呢?(《空中石子》是阿西莫夫的一部小說,屬於《銀河帝國》的範疇)

在 「狗熊月讀」 會員節目分享的讀書選題中,目前一共分享了 50 部書,其中虛構類小說佔了 16 本,而科幻作品就佔到了 10 本!

在《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這部被改編為電影《銀翼殺手》的作品裡,我們見識了一個近未來可以創造出仿生人的世界,那樣的世界,人應該如何定義?

在《玩家一號》這部目前最猛的關於 VR 虛擬現實的小說里,我們感受到了一個 VR 統治人們娛樂與精神世界的近未來。

在《美國眾神》里,除了回顧了那些被邊緣化的神明,我們還一同進行了一次在現實的美國與眾神幻想中的公路旅行。

在《高堡奇人》里,我們想像著一個二戰如果是納粹勝利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在《巴比倫塔》里,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將聖經的傳說還原為現實的神奇世界。

在《你一生的故事》里,我們體會了那個藉助好萊塢科幻電影《降臨》感動了無數人的故事背後的種種細節。

在《永恆的終結》里,我們一同經歷了一次阿西莫夫式的時間旅行。

在《神們自己》里,我們同樣在阿西莫夫鬼神般的關於平行宇宙的幻想里被震撼。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里,我們將視線轉向人的內心世界,體現著關於智識和心理科幻的魅力。

在《火星救援》里,我們一起和樂觀的宇航員馬克·沃特尼一起挑戰生存的極限。

如果說「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那麼對於科幻小說來說,這句話簡直名符其實。每一部科幻小說都創造了一個自洽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展開想像,你的眼光肯定要比天天讀成功學和 K 線圖要長遠得多。

科幻可以改變現實么?當然可以。iPad 是參考了《星際迷航》里的設定而被創造出來的。《火星救援》是 NASA 工作人員們的最愛讀物,可能會影響很多關於未來 NASA 的計劃,《玩家一號》目前在 VR 現實的一流公司 Oculus 里是人手一本的書,他們認為這 「描述了 VR 可能達到的最好水平」。其他的例子么?SpaceX 和藍色起源這樣的公司就是。

所以,就像是火箭升空需要高能量的燃料一樣,馬斯克的高效率學習與生產力,強大的專註力和直擊事物本質的思考方式,和他大量閱讀科幻小說的經歷有關。

* 狗熊月讀第二季分享的書目,科幻也佔到不小的比重

多讀點科幻,至少要讓你的孩子多讀

我們中國人現在大多數的生活狀態,都是各種焦慮,每天為生活奔波。找工作,忙於工作,考慮養老,擔心變老,80 後看著 90 後也老了暗暗竊喜,每天盯著別人家的孩子、房子、車子和……妻子。大家都習慣了低頭考慮著賺錢,側頭擔心著競爭的日子,卻不會看到更遠的風景和更高的天空。

《三體》在國內火起來時,我曾經在成都的方所書店裡看到一個 40 多歲的大叔,捧著《黑暗森林》讀得津津有味。我當時不禁在想,可能他的世界觀第一次被《黑暗森林》打破了原有的邊界,真好!

寫到這裡,你可能發現了,我的重點並不在於闡述思考方式和高效率學習與生產的重要性,這兩點的確很重要,但給自己的思維 「拓展空間」,要比 「提高效率」 重要得多。這也是世界上那麼多會賺錢的人和高效率的人,但只有像是馬斯克、貝索斯這樣保留著幻想能力的人能改變世界的原因。

所以,多讀點科幻和幻想小說吧,至少讓你的孩子多讀一些。畢竟,他們那一代,星際殖民可能已經是一個正在實現的夢想了。讓他們的思想生活在未來,才有可能創造出未來。

附:「狗熊月讀」 2018 年會推薦的科幻小說

Ender"s game(《安德的遊戲》)

Ender"s game(《安德的遊戲》)你在全球幾乎每家書店的書架上都能找到本書,但這不僅僅是我想推薦這本書的理由。這是一個孩童拒絕被成人世界同化的宣言,卻有著一個精美又精彩的科幻故事外殼。而更加重要的是,它是另外兩部更加重要的作品《死者代言人》和《安德的影子》的序幕與基礎。如果說有一部科幻作品給了我強烈地想要與人分享的慾望,就像我在幾年前想要聊當時沒什麼人知道的《三體》的感覺的話,那就是《安德的影子》。而《死者代言人》,它的深刻複雜主題,也許還需要我再醞釀一些時間。但這個分享的漫長旅程,必須先從《安德的遊戲》開始。

狗熊推薦理由:「這遠遠不僅只是一個天才兒童拯救世界的故事。」

Slaughterhouse Five(《五號屠場》)

《五號屠場》(Slaughterhouse-Five)是美國作家克爾特·馮內果的小說作品,也是他生涯的代表作之一。1945 年,德勒斯登遭到大轟炸時,馮內果本人正巧身在德國,他與其他戰俘一起,在第五號屠宰場地貯存獸肉的地窖里捱過了一夜,逃避了頭頂上的一場狂轟濫炸,他根據在德勒斯登大轟炸的真實經歷,創作了《五號屠場》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書之一。1969 年此書出版的同時,正逢越戰,本書成為當時反戰人士必讀的小說,所以也有《五號屠場》促成了美國退出越戰的說法。在紐約公共圖書館選出的 20 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第五號屠宰場》名列第 18 名。而因為某些原因,這本書沒有中文版……所以 「狗熊月讀」 的分享,可能是你了解這本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小說的最佳途徑了。

狗熊推薦理由:「我們不應該錯過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反戰小說之一。」

Neuromancer(《神經浪遊者》)

Neuromancer(《神經浪遊者》)發行於 1984 年,是威廉·吉布森寫的第一本小說,也是早期賽博朋克小說中最有名的一本,同時也是第一部獲得了星雲獎、菲利普·K·迪克紀念獎、和雨果獎三獎加持的作品。這本書直接創造了一個科幻小說的流派:塞伯朋克。被全球青年奉為經典的《黑客帝國》,就是直接受《神經浪遊者》的影響而誕生。本書的英文版在閱讀上是一項艱難的挑戰,我知道閱讀的過程可能不會太容易,但我相信 「狗熊月讀」 對於這本書的分享,會是全中文網路中最精彩和有趣的。

狗熊推薦理由:「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即將改變我們熟悉的世界的時代,閱讀《神經浪遊者》有著科幻之外的現實意義。」

Rendezvous with Rama(《與拉瑪相會》)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最喜歡的科幻小說作家裡,阿瑟·克拉克是很重要的一位。他不但曾經改變了我們的物質世界(他參與了同步衛星的研發),也通過小說改變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幾乎每位喜歡電影的人都至少聽說過名作《2001 太空漫遊》,而這部電影正是基於他的原作小說改編的。Rendezvous with Rama(《與拉瑪相會》)這本雨果獎與星雲獎的獲獎作品講述了在 22 世紀時有一個五十公里長的圓柱體形外星太空船闖入太陽系,人類派出探險隊前去調查的過程,我現在還記得自己在中學時讀到這本書時,沉浸在那個壯美神秘的世界中的激動心情。我會努力在 「狗熊月讀」 的節目里,把那種對於未知的好奇與大自然的敬畏感覺分享給你!

狗熊推薦理由:「20 多年後,我還記得自己在中學時閱讀本書時那種沉浸在壯美神秘的拉瑪世界中的激動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狗熊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TAG:狗熊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