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專家的投資組合:避開比特幣這個坑,買入50%倉位以太幣

區塊鏈專家的投資組合:避開比特幣這個坑,買入50%倉位以太幣

編者按:請忽略這個標題。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加密數字貨幣的投資者,你應該有自己的合理判斷。這種判斷應該源自你的投資哲學,當你的哲學互相發生衝突時,你應該運用你的投資原則。產品主管、區塊鏈專家Jason Kowalski分享了自己的加密貨幣投資原則,並且在對眾多加密數字貨幣進行了研究之後,給出了他的投資組合。他的組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他的投資原則,或者從他的決策過程里你可以學到更多。

自從寫了那篇《區塊鏈技術》後,很多人都在問我的投資策略和組合是什麼樣的。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在本文分享我的持有情況。也許更重要的是我把自己的投資哲學也分享出來了。先提醒一下,我什麼都不知道。本文所說的一切均不應被解讀為投資建議,進行任何投資之前你都應該自己調查研究一下。我投資的錢就算損失了也沒關係:但在進行任何投資前你得確保自己承受得起可能的損失。

就提醒這麼多了,那麼加密數字貨幣應該如何投資呢?首先,我建議你要建立起自己的投資原則。原則也是產品管理流程的關鍵部分。我建議你在鑽研任何企業、項目或者問題都先形成自己的原則。

為什麼要寫下原則?

原則用於做出艱難決策

每一條原則都是兩種(或更多)互相衝突哲學的表現

每一條原則最終說明了你更偏好這種哲學而不是其他

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和偏好,只是沒寫下來。把它寫下來很關鍵,因為這可以讓你的思考成形。碰上好時光原則可以錦上添花,遇上難熬的日子時,原則更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你應該跟家人朋友以及你自己激辯你的原則。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5條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原則:

Jason的加密數字貨幣原則(201年1月版)

1)我會優選平台投資(如以太坊)而不是應用(如Dash)。強健的基礎設施規模可以改變世界。成功的應用很難預測,並且不夠穩定。平台能更好地經受住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2)我會選擇用戶採用且強烈專註於用戶採用,並且採用最新技術或者最漂亮的白皮書的加密數字貨幣。

3)我會放眼長遠。我會優先考慮有可能達到萬億美元規模的加密數字貨幣,遠離廣泛採用存在更多障礙的那些貨幣。如果一種加密數字貨幣不大可能被大眾使用的話,我是不會買的。我投資的是基本面而不僅僅看公眾輿論。

4)我會非常重視市場的信號,尤其是那些掌握內部信息且有著大規模投資倉位的實體發出的信號,甚至比我自己的分析還要重視。

5)我看重那些展現出改變方向、迅速轉型和決策能力的加密數字貨幣,而不是那些強調現狀、傳統,做事審慎但行動緩慢的加密數字貨幣。我認為這屬於團隊結構和領導力的一部分職能。

經過煞費苦心地梳理出我的原則後,我對當今的眾多加密數字貨幣進行了研究。基於我個人的投資哲學以及這一研究,我在上個月已經進行了幾筆投資。以下就是我在201年1月11日時的倉位情況:

2018年1月11日時 Jason的加密數字貨幣投資組合:

以太坊:50%倉位

Stellar:20%倉位

Neo:20%倉位

Request Network:10%倉位

註:數字已經過取整,這樣看起來好看點。

以太坊:50%

正如我們在《區塊鏈技術》中寫到那樣:

區塊鏈技術創建了信息網路。網路的基本規則是任何一位新人加入任何網路時,網路的價值都會呈指數增長。由此可推斷,每次有人加入了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網路,與之競爭的網路要想提供類似價值的難度也會呈指數性上升。你用Facebook是因為你所有的朋友都在那個平台上。你使用新的社交網路的可能性不高,因為你很少有朋友在那平台上。因此,網路往往會產生贏家通吃的市場。比方說Facebook、微信等就統治了社交網路領域。我們預計區塊鏈也會出現類似的贏家通吃的情況。目前為止,創始人已經創建了好幾百種數字貨幣。未來幾年還會冒出成千上萬種。我們預計其中只有少數會成功突圍走上全球舞台,而剩下的絕大部分貨幣最終會變得一文不值。

Amazon是平台。Facebook是平台。平台統治著互聯網。正如我們在以太坊建立ICO(首次代幣發售)平台所看到那樣,平台貨幣也會統治區塊鏈貨幣。我們將看到很多加密數字貨幣重新把自己定位為平台貨幣,尤其會從2018年下半年級2019年初開始,當許多更小眾的貨幣開始不行時。基於我的研究,以太坊目前在贏得平台之戰中處在最有利的位置。純粹,簡單。未來幾個月或者幾個季度我也許會改變看法,但目前我絕大部分的錢都投資了以太坊。

Stellar: 20%

Stella是一個希望為公司進行ICO提供便利的平台(相對於用以太坊)。Stella高度專註在這一用例上,但這是OK的,因為這個用例規模很龐大。

同樣引自《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讓物理世界的資產流動性變得更強(容易買賣),方法是強化可還原性。換句話說,區塊鏈可以更好地促進覆蓋多人的資產所有權……雖然巨頭公司(比如Amazon、AirBnb)在過去已經成功建立起自己的數字化市場,但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安全交易以及有權威性的總賬提了人人皆可訪問的、內置了信任機制且成本低廉的金融基礎設施……跟Kickstarter等眾籌網站不一樣,ICO讓實體可以部分擁有有意義的想法,而眾籌網站的早期支持者除了產品或服務以外得不到任何其他東西。

資產通過區塊鏈令牌化即將改變世界。目前為止,這個用例時以太坊證明自己可以解決的唯一用例,但我發現Stellar搶走以太坊的部分蛋糕是有可能的:我正在密切關注著Stellar。Stellar聚焦在可用性方面(不妨想像為MVP)而不是擴展性(無用功能)。創始人創建了Mt. GOX,Ripple的初始框架也是他搭的。Stellar還得到了Stripe的注資,同時還有技術業界的頂級顧問的支持。

Neo:20%

過去10年,中國已經明確表明他們希望用自己的解決方案來處理世界問題。我預計這一趨勢會在區塊鏈世界延續,並且預計至少會出現雙寡頭平台的範式(至少在西方有一個主要的智能合約平台,在東方也至少會有一個主要的智能合約平台)。

Request Network: 10%

Request Network這個平台特別聚焦,面向的是支付領域(在以太坊基礎上搭建)。儘管儘管資產領域令牌化的規模幾乎難以計算,但支付領域仍然非常龐大。Request Network是團隊的一場大賭。作為產品領導,我很看重團隊組織。我已經研究了很多頂級區塊鏈貨幣的核心開發者,發現大多數項目的運營相對今天傳統的軟體開發項目來說都是比較糟糕的(這部分食慾去中心化額區塊鏈團隊的一項功能)。很多團隊都沒有升級版本或者項目計劃,因此往往會達不到時限要求,而且似乎他們優先考慮的是一些沒人想要的東西。令我比較震撼的是Request Network很敏捷,能夠快速轉型,並且堅定地聚焦在用戶發展和客戶體驗上。(我喜歡他們每2周更新一次的節奏)我還極其看重他們在Y Combinator待過,因為那是全世界最頂級的初創企業孵化器。

就像區塊鏈之前的創業界一樣,現實生活裡面的客戶反饋就是一切。我希望看到一個團隊能夠不顧一切地把他們的貨幣推向市場。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夠跟真實的客戶進行互動,然後做出有可能為真實客戶帶來有意義的改進的技術變更。

我不投的主流加密數字貨幣:

比特幣

在我看來,區塊鏈技術的一大里程碑將是擺脫比特幣霸權。現在,從心理學上來看,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跟比特幣時交織在一起的。比特幣斷崖式暴跌時,整個市場也會一落千丈,儘管我們已經在過去幾周看到了變化的跡象。2018年,我預計以太坊(或者另一個平台)將會超越比特幣。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將最終擺脫與比特幣的糾結。

那些支持比特幣的言論我看不到特別有力的理由。一開始比特幣在幫助實體進行謹慎的交易方面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功(比如:Silk Road,不過後來被取締了)。但目前比特幣對支付領域的幫助不是很大(慢、貴、不聚焦):在支付方面數字貨幣不大可能擴大到廣泛的用戶採用。比特幣對ICO也幫助不大:因為它不是平台。也許更令人擔憂的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發展緩慢,領導層分裂,也沒有實施用戶驅動的開發(至少相對於其他數字貨幣來說)。支持者把這些看成時優勢,認為比特幣是保值手段。

我們在《區塊鏈技術》中對數字貨幣作為保值手段的角色進行了具體化:

區塊鏈技術還有可能提供新的獨立的保值手段。今天,典型的獨立保值手段,黃金之所以特別貴重是因為人類決定獨立於民族國家(比如加拿大)或者國家聯盟(比如歐盟)對其進行估值,而不是錨定其它的主流貨幣(比如美元跟美國的成功緊密關聯在一起)。黃金通常跟美元是負相關的:換句話說,黃金充當了當今的全球金融體系的避險措施的作用。因為黃金難以保存——重且相對不安全——而數字化的區塊鏈貨幣就成為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如果數字貨幣隨著時間轉移變得更加穩定(目前其波動性特別大),也許它們有朝一日就會成為黃金這類增強或儲備資產。

問題是現在沒人把比特幣用作穩定的保值工具。此外,相對而言,比特幣跟美元是不相關的,所以作為避險手段來說它不是特別有用。到最後,我認為數字貨幣會成為有力的保值手段,但我們距離實現的那一天還非常非常遙遠。在目前,我發現,相對於比特幣,別的加密數字貨幣一樣或更有可能充當全球化的保值手段。

我進一步提出,一個更大、更快見效的保值手段機會是「首先幫助實體買入全球金融體系。比方說,在發展中國家,很多實體渴望將本地不穩定的貨幣兌換為美元等穩定貨幣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財富。就像今日的美元一樣,促進了將來的全球交易的、有區塊鏈支持的貨幣自然也會充當保值手段。實體會像投資今日的美元一樣投資這些貨幣。因此,被主流採用為支付手段的區塊鏈性貨幣也可能被主流採用為保值手段。」對於比特幣的開創性作用我們將永遠感激,但2018年將時以太坊超越比特幣、市場暴跌然後絕地反彈,變得比過去更加強大的元年。區塊鏈平台的時代正在開啟。

面向私有的加密數字貨幣

儘管私有的、完全匿名的交易是區塊鏈的一大用例,但從長期看強調隱私的貨幣很難得到大眾的接受。我預計面向隱私的貨幣會首當其衝,遭遇政府的審查和監管。我個人選擇對更加公開的區塊鏈運動進行投資。雖如此,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Monero會是我在面向隱私的數字貨幣領域的首選。

瑞波幣 Ripple

就像我們在《區塊鏈技術》所說那樣:

在短期,局部區塊鏈解決方案(比如Ripple)會變得常見。金融機構已經在建立自己的私有區塊鏈網路並且製造數字貨幣。參與的機構在區塊鏈裡面充當節點的作用,並且能看見共享數字賬本上所有的交易。

我喜歡Ripple,尤其喜歡它聚焦於獲得客戶上面。不過就像很多其他的技術一樣,我擔心高價值的Ripple Payment Protocol與作為投資工具的XRP之間的差異。此外,大型機構內部也在開發區塊鏈項目,這會形成不小的競爭。

再次地,本文不是投資建議。我會根據新的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也許明天就會進行完全不同的投資。你必須小心不要受到沉沒成本或者害怕錯過偏認知見的影響——並且盡量保持客觀。祝你好運。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熬夜、加班、脫髮成標配,「唯糯堂」用黃酒切入養生市場
如何「消化」你理解水平之上的書,並把它轉化成你的知識?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