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師「藝境」,中得心源

外師「藝境」,中得心源

藝術是選擇自然間最適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為人類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現。」於一朵花中窺見天國,一滴露水參悟生命。然後用藝術家們的生花之筆,幻現層層世界、幕幕人生。

1

所謂文人畫者,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法,以筆墨情趣為高逸,以簡逸幽淡為神妙。」俞劍華先生如是說。

子久於濃、淡、焦、干、濕間,打磨筆法,自成高格。一生寄情山川,朝暉夕陰間取材盛景,將心中山水揮之於紙間,將遺世獨立的隱逸之志傾注於筆端。富春山水中,人間冷暖盡化作連綿山勢、江上清風,留白之處唯餘子久對世事無常、人生起伏的悲嘆。

董叔達率意自然,披麻皴法繪盡山川河湖之景。江上水天一色,雲霧掩映邈邈山巒,蒼茫深厚,卻也得天真理趣;雲林子《漁庄秋霽圖》中,山石濃淡相間,立體生動,平遠山水盡顯空曠孤寂之感;仲圭濕墨山水,隱逸古松,蓬勃生機,透露出居士高遠曠達的心境。

范中正多覽山川,窮究造化,四時之景皆入心源。取材山嶽,用墨渾厚,雨點皴和積墨筆繪出險峻山勢、深湛寒水,可謂是「畫山畫骨更畫魂」。畫作中,林巒深秀,獨具『新意』,不減氣魄磅礴之感。

殘山剩水馬一角,水墨暈染,濃郁生氣,意境深邃,雅意橫生。畫間兼具風骨,自有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憂傷,也有士大夫孤傲自潔之志。邊角小畫,惟余莽莽,人間至寬原是留白,通透的留白之處便是他心中高遠的天地。

許多在野文人幽憤藏於心間,傾瀉於筆端。寄情山水,師法自然,又不望其志。聊舉一例:王叔明的《夏山高隱圖》。

其描繪了一幅清幽深遠的高山隱逸之圖,高處山勢險峻,近景佳木繁蔭,清澈山泉流淌其間,屋舍在掩映間若隱若現,可謂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黃鶴山樵骨法穩健,遠近山色層次分明,全景動靜結合,墨韻悠蕩,他將隱居時的怡然自得,出世之志和青山綠水情相宜的情感潤於筆間,使得畫面高遠而深邃,卻也富有自然之理趣。

王蒙《夏山高隱圖》

2

蘇軾曾有言:「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的確,中國人將自己對自然、社會、宇宙及哲學、道德等方面的認識與觀念融入到畫作之中。

陳章侯運用勾斫和皴擦、渲染技藝,將眼前之景、心中之音,盡抒筆尖,水暈而黯章。晚作《秋林策杖圖》,數株高林,唯余禿枝,胭脂雪瘦,寒氣入秋。他也曾少年方折勁健,歷經憂患,國破家亡,而身又何在。餘生學佛參禪,中得心源,晚年更添圓潤柔婉之氣,其力量氣局乃參悟之功。

痴仙道人獨標氣骨,變節之痛鬱結於心,運之於筆,狂草漸臻化境。天下之亡,使他晚年悟得世間造化,筆端自也流露出世之感,頗具孤冷。

傅青主工書任性直率,其本徒蒙莊,有博採兼容之志,書法也兼具悟道之風,源於老莊卻能自出胸襟;一峰一生顛沛流離,仕途坎坷,空負一身才智,晚年看破世間紅塵,潛心全真,融諸家之魂入其畫作,才有曠達自然之感。

李晞古歷經國難,山河破碎,晚年刪繁就簡,獨闢蹊徑,大斧劈皴得石魂,寫意山水,岡巒陰鬱,泉流跌宕,匯人生起伏之悟,曲盡其妙。

3

中國文人熔鑄前人、自成一家,其技藝有爐火純青之勢。

公望師法造化,嶺山為模,《富春山居圖》大作既成,點點文墨儘是平生所積,多年錘鍊之果。

衡山居士筆法溫潤,穩重老成,秉持法度卻也意趣自生。此皆得益於其早年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多種字體均有造詣。晚年融彼格入己作,吹得「文」風,獨具風致。

夏禹玉筆法慷慨蒼涼,重意境渲染。寫山真骨,用墨大膽而富於變化。觀其畫作,清雅之思縈繞其間,雄渾之氣撲面而來,蓋其師法前人,汲取范寬、米芾等諸家之長,聚禪宗之智,自成一格。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4

所謂文人筆、意者,自當其筆法精湛、風格秀勁,漸趨爐火純青。又寄情山水,徹悟後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藝術的源泉是一種極強烈深濃的,不可遏制的情緒,挾著超越尋常的想像能力。」傾注筆者心血,凝聚繪者神思,是藝術家多年積澱的底蘊,體現了藝術家老當益壯、永懷革新的信念。造詣頗高的山水之畫,是藝術界的瑰寶,美學價值極高,在漫長的藝術長廊中,亦是流芳千古。我們透過紙間畫作,仍能感受到文人跳動的脈搏,以及寄予山水的悠悠情思。故每覽佳作,請必懷一顆尊重藝術之心!

閱讀 分享 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行走在煙雨中的思緒
中醫最厲害的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