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品亦如人品(一)

書品亦如人品(一)

《平安帖》

原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壽故不平。復懸心。頃異寒。

這幅《平安帖》,不過區區41個字,在2010年的嘉德拍賣會上,卻拍出了3.08億的天價,真可謂一字值千萬。最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平安帖》,並不是王羲之的真跡,只是唐代的摹本而已。那個被後世文人帝王奉為「書聖」的王羲之,連隻字片語的真跡都沒有留存於世,又如何成為漢字書法藝術當之無愧的巔峰人物呢?

01

王羲之出生於山東臨沂的琅琊王氏家族,這個家族聲名顯赫,可謂將相世家、書法名門。人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可見王謝家族,本身就不是尋常百姓。而王姓,又遠遠高於謝姓,因為東晉皇帝,實際上就是王導和王敦扶立的。

王氏子弟皆擅詩書,而幼年的王羲之不善言辭,看不出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使他脫穎而出的,無非是八個字:興趣、勤奮、天賦、環境。古往今來,所有天才的成長,都離不開這八個字。

先說興趣。王羲之7歲學書,12歲的時候,在父親王曠的枕頭底下發現了一本奇書,是東漢大書法家蔡邕寫的《筆論》,王羲之讀了之後立刻愛不釋手。父親王曠發現後說,你偷我的秘籍幹嘛啊?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接話說,他看其中用筆之法呢。父親則覺得王羲之年歲還小,怕沒有長性,就說,等你長大了以後再教你吧。哪知王羲之立刻跪拜說,父親還是今天就教我吧,等到長大之後恐怕就埋沒這份才華了呀。面對如此孜孜好學的兒子,父親大喜過望,當下就把這本書傳授給王羲之。果然,不到一個月,王羲之的字就有了明顯的進步。對書法的濃烈的興趣,推動王羲之在枯燥的反覆練習中堅持下來,一直到晚年,他的書法技藝才臻於成熟。

再說勤奮。幼年的王羲之懂得藝成於苦的道理。當同齡的孩子嬉戲玩耍之時,王羲之每日對著書帖不停地寫字,據說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座「筆山」。每每練完字,王羲之都要到池邊去洗硯台,甚至有「寧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以一日不洗硯」的說法。當時的大書法家張芝,為了練字,甚至把家門口的一潭清池都染成黑色的了。王羲之對此的評論是,如果每個人都刻苦如張芝,那每個人的成就,都可以在張芝之上了。可見,小小的王羲之已經懂得,刻苦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這個靈巧又勤奮的孩子,很快就得到家族的大家長王敦和王導的重視。十幾歲時,羲之常常在大將軍王敦的軍帳中睡覺。有一次,王敦先起來,羲之還沒醒。恰巧王敦的親信前來,二人屏退手下的人,商議叛亂的計劃,一點也沒想床上還睡著一個小小少年。王羲之醒來,聽到了他們的談論,與生俱來的政治敏銳感讓他知道,自己斷斷是沒法活命了。於是,他趕緊摳出口水弄髒頭臉和被褥,假裝睡得很熟甚至口水橫流的樣子。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突然想起王羲之還沒有起床,十分驚慌,唯恐泄密,狠下心來說:「不得不把他殺了。」等到掀開帳子,才看見口水吐得到處都是、睡得相當安穩的王羲之。於是,王敦放心了,以為他真的睡得很熟,就這樣保全了羲之一條小命。可見這個孩子的足智多謀、臨危不懼。由此可知,這是個充滿靈性和悟性的孩子,天賦極佳。

而出生於琅琊王氏這樣重視教育的書法世家,王羲之更是具備常人所難以企及的學習環境。琅琊王氏以政治家和書法家輩出而聞名於世,從赫赫有名的王衍、王導,到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和叔叔王廙(yì)、王彬,書法造詣都屬上乘。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是他的父親王曠。五胡亂華之際,王氏家族和北方很多世家大族一樣放棄祖宅而南遷,滔滔江水、萬船雲集,前途渺茫、生死未卜。伯父王導懷著複雜的心情,將隨身攜帶的大書法家鍾繇的《宣示表》贈與王羲之。隨後,父親王曠在一次北伐戰役中不知所終,叔叔王廙接著教他練習書法。後來王廙要出仕為官,就拜請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衛爍做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師從鍾繇,她的書法課很有特點,她不急於教羲之怎麼寫字,而是先上了三堂自然課。第一課,高空墜石,體會高山上石頭墜落的力量;第二課,千里陣雲,觀察遠處的雲層如何滾動、消散和向四處擴張;第三課,萬歲枯藤,在深山裡感受枯老樹藤的力量和生命力。這些課,是為了讓羲之在與天地對話中感受書法的真諦。王羲之在衛夫人那裡苦練10年,衛夫人甚至預言,羲之的書法必將超過自己。

得益於衛夫人的教導,王羲之學會了觀察自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白鵝與書法的相通之處,如執筆要像鵝頭一樣昂揚微曲,運筆要像鵝掌一樣飄逸有力,而鵝高潔不染的姿態和高亢嘹亮的叫聲,都與王羲之耿直的性格十分合拍。從此,王羲之一生都愛鵝、養鵝、書鵝,與鵝結下不解之緣。後人總結文人之四大愛: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蘇東坡愛硯、米芾愛石。這四樣物品,也成為文人高潔品性和突出個性的象徵。

就這樣,不乏興趣、天賦和勤奮,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王羲之嶄露頭角的時刻到了。晉明帝駕崩,禮部請衛夫人寫祝版,衛夫人轉而推薦了王羲之。王羲之寫完拿去讓木工雕刻的時候,木工發現,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還滲透有筆畫墨跡。人們都說,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遒勁有力。一時間,王羲之聲名鵲起。

所謂「烏衣巷口夕陽斜」,南遷後政治地位非凡的王氏家族,就居住在南京的烏衣巷內。因鎮壓叛亂有功而被封為太傅的烯鑒,欲與王氏聯姻,就派管家到烏衣巷裡的王府提親。丞相王導自然樂見其成,就對來人說,我家青年子弟都住在東廂房呢,您過去隨便挑吧。王家當時有20個子弟,聽說當朝太傅家來挑女婿了,都比較緊張拘謹,裝模作樣的吟詩作畫看書什麼的,只有東牆床上,躺著一個四仰八叉露著肚皮的人,一臉滿不在乎的神情。管家回報,王氏子弟各個俊秀人才,只有這麼一個不合時宜的人,實在入不了眼。結果烯鑒立刻說,就他了,這就是我想要的女婿了。烯鑒要的,就是這種雲淡風輕、泰然自若的精神氣質。於是,那個坦腹卧於東床之上的王羲之,成為了烯鑒的「東床快婿」。

而王羲之娶回來的這位烯璇姑娘,亦是出身世家大族,自然是才貌雙全、精擅書法。她成為王羲之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最佳伴侶,還為他生了八個子女,其中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的草書都很知名,而最為著名的是後來與王羲之並稱為「二王」的七子王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牟氏的莊園 的精彩文章:

王與馬,共天下(一)
盤點我的2017,不忘我的歷史初心

TAG:牟氏的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