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療程等於一輛勞斯萊斯,終於知道「天價葯」為啥貴了

一療程等於一輛勞斯萊斯,終於知道「天價葯」為啥貴了




身體不舒服了去醫院看病拿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然而對於有些人來說,「救命葯」動輒數十萬、上百萬,昂貴的藥費比病魔更早一步擊垮了他們。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邀請權威專家,揭秘天價葯到底貴在哪,給患者吃顆定心丸。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梁鴻


北京大學藥學院葯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 史錄文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曾小峰




2017年冬天,北京依舊很冷。堯遠頂著嚴寒,一大早就去醫院排隊挂號。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經常半夜背部劇烈疼痛,難以入睡,並出現了晨僵癥狀,痛苦無比。堯遠前前後後治療了好幾年,試過各種藥物,幾乎把積蓄耗盡了。



醫生給他開過一種叫「阿達木單抗」的昂貴葯,堯遠說:「我把所有西藥都試過了,可一直沒勇氣打阿達木單抗,擔心只要用上它就停不下來,而這筆費用是我無論如何也負擔不起的,我想把它當做最後一道防線。」




一療程等於一輛勞斯萊斯




堯遠的「最後一道防線」,就是目前全球的「藥王」。近五年來,阿達木單抗一直居全球藥物銷售額排行榜首位。



國外一項展望報告稱,2018年阿達木單抗會繼續佔據領先地位,銷售額將超過1258億元人民幣。這與它價格高昂有很大關係。


目前,國內阿達木單抗的價格是7700~7800元/支,兩支一個療程,一年下來治療費需10萬~20萬元。然而,該葯不在醫保範圍內,很多人只能望「葯」興嘆。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經常遇到堯遠這樣的患者,「有時面對一些患者,我也無能為力,不只是因為疾病本身,還有經濟問題。」



在製藥行業,阿達木單抗的價格已經算「親民」的了。


「美國家庭醫生智庫」給出的2017年全球最貴藥物排行榜中,前五名分別為阿利潑金、苯丁酸甘油酯、罕見腦病藥物「Brineura」、卡谷氨酸、α-葡萄糖苷酶。


榜首的阿利潑金用於治療載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一療程約762萬元,足以買一輛勞斯萊斯汽車了。即使排名第十的卡那津單抗,每年治療費用也高達290萬元。




人體有多複雜,疾病就有多複雜。目前世界上已確診的罕見病有7000多種,約佔人類疾病的10%。







世界上最昂貴的藥物,大都是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它們被稱為「孤兒葯」,包括阿達木單抗、阿利潑金。




此外,一些治療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藥物,價格也不便宜。





  • 例如用於肺癌治療的靶向葯易瑞沙,一片就要500多元;





  • 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一個月治療費用約2.35萬元,儘管相關優惠措施將其降為每年7.2萬元,但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仍是巨大的負擔;





  • 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美國葯來那度胺,一盒將近5.9萬元(25毫克、21粒),一年費用70多萬元,是絕大多數患者無法承受的。




藥品昂貴的多種因素




為何小小一粒葯竟要天價?北京大學藥學院葯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史錄文分析:「藥廠不是慈善機構,只有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才有足夠動力投入重金去研發和推廣。一些藥物之所以定價高昂,背後有著市場機制的調節,一般要綜合考慮研發成本、市場容量、回收利潤時間等多種因素。」 







保護期壟斷


為鼓勵葯企積極研發,保證回收成本,藥物都有專利保護期,一般為20年,在此期間,其他葯企非特殊情況是不允許仿製的。




這必然造成藥品定價「一口說了算」的壟斷局面。




研發成本高


網上有一個精彩問答,形象地詮釋了這一點:「一粒葯成本只有5分錢,為何要賣500元?」「因為你買的是第二粒,第一粒的成本是50億元。」




研發新葯需投入巨量資源,從前期藥物實驗,到三期臨床研究,平均耗時十幾年,耗資幾十億元,且新葯上市的成功率僅為1/4000。也就是說,葯企花出去的巨款很多都打了水漂。




以諾華製藥為例,1997~2011年間,總研發費用為836億美元,最終被批准上市的新葯有21種,平均每個新葯研發費用是40億美元。




但並非每種新葯都暢銷,如果按照平均研發成本來定價,會有虧損風險。為了解格列衛和易瑞沙等常見昂貴葯的定價策略,記者致電諾華製藥和阿斯利康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但雙方均表示不便透露。




市場容量小


以「孤兒葯」阿利潑金為例,其適應症的患病率僅為百萬分之一,因此該葯在歐盟的市場容量只有150~200人。




為維持利潤,定價必然高,然而上市至今,也只有一位患者接受了治療。




百姓對「昂貴」疑問重重




對很多癌症患者來說,「求生」是他們最重要的目標,所以只要聽說有新葯上市,或者某種葯對病情有好處,即使價格貴,也會有很多人通過海外代購、買仿製葯等方式使用。




但患者對昂貴葯的質疑始終存在。記者通過採訪,並瀏覽了很多「癌友吧」後發現,以下兩類典型事例是患者中普遍存在的:






  • 肺癌患者王先生說,就算國外的葯企研發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為什麼同一種藥物,美國的價格只有我國的1/4?這是不是表示進口葯到了中國後會肆意加價?





  • 一位資深媒體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身邊有兩位癌症患者,其中一位沒有吃昂貴的靶向葯,活了一年多;另一位花了十幾萬買了易瑞沙吃,結果也活了一年多。我很懷疑,昂貴葯到底對治病有多大效果?是不是大藥廠借著科研的光環,誇大藥效,進行商業營銷?」




當然,也有患者對昂貴葯表示理解和認可。上海的劉女士在貼吧留言說:「我老伴得了胃間質瘤,過去這個病只能等死,現在有了特效藥,每個月要2萬多元。老伴堅持服用了兩年,現在還陪在我身邊。雖然醫保能報銷一部分,但自費部分仍然很貴,我們的積蓄支撐不了多久了。」 







對於患者的疑問,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梁鴻解釋,藥品的定價機制比較複雜,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策略,中國、美國等大國往往是獨立定價,沒有太多可比性,某些葯在中國「天價」,在美國可能價格較低,有些葯則恰恰相反。




對於貴葯是否等於好葯,曾小峰強調,不能簡單地用價格來衡量藥效。不可否認,隨著一些新葯的問世,一些大病,尤其是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大大提高。




比如易瑞沙十年間令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從14.1個月延長至33.5個月,五年生存率從8%增長到18%。




曾小峰說,藥品不能包治包好,藥效的好與壞關鍵看是否對症,從幾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到上萬元一針的「幹細胞注射」,只要用對了就是好葯。




葯企在向監管部門提交新葯申請時,必須嚴格進行研究和三期臨床試驗,每一步都需提交數據和材料,要求極其嚴格,不可能存在誇大藥效等情況。




國家出手積極干預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說:「我國4400萬貧困人口裡,50%是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的。」因此,我國「十三五」精準扶貧將「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列為主要內容。







在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下,很多罕見病其實並不罕見,2016年我國罕見病患者約1680萬人。




史錄文呼籲,政府應積極干預,將罕見病藥物納入醫保,出台相關優惠政策和保護措施,補償葯企和醫院,保證患者不至於因「市場機制失靈」而陷入用藥危機。



葯企定價時可借鑒國外做法。


梁鴻介紹,在英國、澳大利亞,基本藥物是由國家與葯企談判定價的,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價格;


在義大利,很多抗癌藥一旦未達到預期臨床效果,製藥企業會補償患者部分或全部藥物費用;


一些歐洲製藥企業還支持分期付款,患者在治療的第一年需支付一定的預付款,如果20年後該療法依然有效,再補齊治療費用。




史錄文補充說,很多老葯不一定比新葯差。在老葯失去或即將失去專利保護時,製藥企業會稍微改變分子式,重新命名併當做新葯上市,其療效並不比老葯好多少,價格卻貴了很多倍,建議患者在選擇時多做考量。




此外,仿製葯價格便宜,療效區別不大,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印度就有格列衛的仿製葯,價格約為專利葯的1/10。




掌握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




「今天的中國還不是醫學強國,只稱得上疾病防控大國。」詹啟敏介紹,我國的西藥中,最早知識產權95%都是國外的,中國完全原創的不足5%。尤其是我國「孤兒葯」研發處於起步階段,研發成果還是一片空白,很多患者需要依賴昂貴的進口葯。一旦國外葯企退出我國市場,患者將無葯可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副司長吳沛新對此深有感觸:「只有做到科技創新,我們才能在健康產業上佔據價值鏈的高端位置;也只有科技創新,才能讓產業創造優質的利潤和效益。」







獨立研發在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吳沛新舉例,2005年我國出現H7N9甲型流感集中疫情,為防止大面積暴發,急需50萬人份流感特效專利葯,但國外葯企回函說,由於排隊國家多,2008年才能全部交貨。




吳沛新說:「關鍵時買不到、用不上,我們只能靠科技創新。」很快,中國就建立起全球最大的流感特效藥生產線。2009年流感再次暴發時,我國只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260萬人份的儲備。「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才能不受制於人。」▲




本期編輯:張原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董長喜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這4件事是咳嗽的剋星,做幾天嗓子和肺都舒服了


對不起,只吃米飯的你虧大了!這5種才是主食中的「營養冠軍」


血管好不好,摸這裡就知道!快學一個動作「沖」走血栓


一年吃掉3.9萬億!中國人最愛點的這類菜,廚師卻從來不吃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一個患癌女孩的臨終感悟,6句話讓所有人都沉默
早知道做家務「燃燒」卡路里,就不用每天走一萬步了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