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語知識】?你該懂得的歷史典故(二)

【心語知識】?你該懂得的歷史典故(二)

原標題:【心語知識】?你該懂得的歷史典故(二)


31、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後被衛青陷害引劍自刎。唐代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32、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地生存。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歷時10多年完成了《史記》,共130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譽。


33、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艷,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昭君出塞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34、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終未成功,公元25年,漢皇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35、黃巾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蕩不安,民眾流離失所。冀州巨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後被官軍鎮壓,余部作亂了20餘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36、董卓專權:黃巾起義後,各地豪強以鎮壓黃巾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一方。涼州軍閥董卓以剷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驍騎校尉曹操,聯絡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歃血為盟,進軍洛陽。董卓得知,遷都長安,燒毀洛陽城。



37、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道,發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使之反目,並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38、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執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39、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衝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時降於曹操的關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獻計不被採用,許攸棄袁投曹,並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便將袁紹擊敗。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此後,曹操逐漸統一北方。



40、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得知: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龍」便是諸葛亮,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41、赤壁之戰:曹操消滅了袁紹統一北方,便南下進軍南方。魯肅獻計孫權,聯合劉備抗曹,任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領兵五萬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曹操採用龐統之計將戰船連在一起,孫劉聯盟設反間計(蔣干中計)、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並巧借東風,火燒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逃回江陵。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42、三國鼎立:公元220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同年,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


43、六出祁山:蜀漢建興5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後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



4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有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45、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後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宦官黃皓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46、八王之亂: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後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廢太子(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廢除賈后,司馬倫稱帝,之後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47、十六國:從後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十六國與東晉並立百餘年。


48、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49、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後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倖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50.楊堅滅周稱帝: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後以「節儉」「殺貪官污吏」穩定了政權,後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7年,隋文帝舉兵南下,消滅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分裂局面。



51:李淵起兵反隋:公元604年,楊堅次子楊廣,殺兄奪取皇位,是為隋煬帝,公元617年,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立代王侑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於江都,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稱帝,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隋朝滅亡。



52、決戰玄武門: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李建成、次子秦王李世民、四子齊王李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53、文成公主和親: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54、貞觀之治:公元649年5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燦爛,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55、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



56、請君入甕: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後,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



57、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58、開元盛世:唐中宗複位後,讓其妻韋後當權,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後,擁其父戴睿宗複位,兩年後,睿宗傳位給李隆基,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後來被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楊玉環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59、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60、王仙芝、黃巢起義: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眾響應,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語教育 的精彩文章:

【心語知識】?你該懂得的歷史典故

TAG:心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