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原來宋代人是這樣鬥茶的

原來宋代人是這樣鬥茶的

鬥茶,即比賽茶的優劣,又名斗茗、茗戰。鬥茶源於唐,而盛於宋,它是在茶宴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風俗,是古代有錢有閑人的一種雅玩。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

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鬥茶的生活情趣,宋代鬥茶之風極盛。

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古人鬥茶,或十幾人,或五六人,大都為一些名流雅士,還有店鋪的老闆,街坊亦爭相圍觀,像今天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

鬥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後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水,或清幽,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古代茶葉大都做成茶餅,再碾成粉末,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鬥茶,或多人共斗,或兩人捉對「廝殺」,三斗二勝。

鬥茶者對源水的要求極為嚴格,特別講究用水的功夫。一般的鬥茶者多選用泉水、江水等活質水源,高雅一點的也用植物瀝水。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所以有的比賽要求用同樣的水煎茶,這樣最能檢驗茶質和技法的優劣。這種鬥茶,必須了解茶性、水質,以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鬥茶品,決定鬥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湯色。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摘不及時;色泛紅,是炒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麵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要看兩條標準:第一是湯花的色澤。因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湯花的色澤標準與湯色的標準是一樣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鬥茶令,即古人在鬥茶時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宋代的鬥茶神器——建盞

建盞產自建窯,建窯是我國宋代著名的以燒造黑釉瓷器而聞名於世的瓷窯。

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當時以燒造青釉瓷器為主,兼燒少量黑釉瓷。

宋代是建窯的興盛時期,大量燒造黑釉茶盞,兼燒部分青釉、青白釉瓷。

元代以後,建窯漸趨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燒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窯主要燒造為適應當時「鬥茶」需要的黑釉茶盞,依據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鐵結晶斑的不同,品種有「兔毫」、「鷓鴣斑」、「曜變」等稱謂。

宋代文人曾寫詩讚美過建窯鷓鴣斑盞和兔毫盞。如蔡襄撰《試茶》曰:「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雪凍作成泥,雲間未垂縷。」 陳蹇叔撰《郎中出閔漕別送新茶》曰:「鷓鴣碗面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

黑釉彩滴盞[編號 : 53015]

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戲可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並列,是士大夫們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宋人楊萬里詠茶百戲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戲,能使茶湯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

從古至今,鬥茶作為一項民俗活動,一直被我們繼承並延續發展著,一直是廣大茶友們所熱衷的活動,不管是是由全國各產茶區舉辦的茶評比會,還是愛茶好友之間的比試,其實都是鬥茶的繼續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這樣,才更接近佛系生活
做到三個字,避開人生三個陷阱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