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北朝漢人政權的最後一個漢人名將,略有些名不副實的名將吳明徹

南北朝漢人政權的最後一個漢人名將,略有些名不副實的名將吳明徹

——史料摘譯——

原文:

及侯景寇京師,天下大亂,明徹有粟麥三千餘斛,而鄰里飢餧,乃白諸兄曰:「當今草竊,人不圖久,奈何有此而不與鄉家共之?」於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群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眾。——《陳書·吳明徹傳》

譯文:

到侯景侵犯京城時,天下大亂,吳明徹有粟麥三千多斛,但鄰居鄉人卻飢餓不堪,於是就對各位兄長說:「現在草寇盜賊橫行,人人難以考慮長久,為什麼有這麼多粟麥卻不和鄉鄰共同分吃?」於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這份跟鄰居分得的同樣多。盜賊聽說了這件事,就躲避走開了,靠這些粟麥活下來的人有很多。

他人生的巔峰是因為北伐的勝利,同樣因為北伐,他無奈束手就擒,成了被活捉的名將。

他戰功還算不錯,但似乎到不了名將的程度,總覺得有開後門的嫌疑。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在當時,漢人政權里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漢人將領了。

武廟七十二將是漢人選的,即使都是矮子,也要拔個將軍出來,更多是一種象徵意義。

今天就來說說南北朝漢人政權的最後一個漢人名將,略有些名不副實的名將吳明徹。

作為一個名將,並不是不能打敗仗,但吳明徹的敗仗貌似有些多。

——公元554年,吳明徹率軍攻打北齊,包圍了海西(今江蘇灌南),敵軍固守,敵軍物資匱乏到「削木為箭,剪紙為羽」的程度,但吳明徹打了一百多天還是無功而返。

——公元557年,吳明徹和侯安都、周文育三位陳國大將聯手出戰,征討軍閥王琳,大敗,周文育、侯安都統統被俘,吳明徹率軍撤退。

——公元559年,吳明徹一敗於王琳部將曹慶,二敗於王琳部將任忠,吳明徹僅以身免,孤身逃脫。

——公元562年,吳明徹攻打反叛的江州刺史周迪,未獲戰果,被臨陣換將。

…………

吳明徹真正打出自己的名氣,還是公元567年的沌口之戰。

當時,吳明徹對陣的是一支由西梁、北周、叛臣華皎組成的聯軍,戰鬥在水上進行,兩軍實力相當。

在南北朝時代,水戰的大殺器是拍桿,利用重物從高處落下時得到的動能,拍碎敵方船隻。

吳明徹採用了後發制人的戰術,先組織了一批小船去「找死」,在敵軍拍桿用盡之後,主力齊出,暴揍失去還擊能力的敵軍。

敵軍眼看不妙,採用火攻,沒想到風向突變,反而禍及自身,大敗。

吳明徹再接再厲,又在第二年乘勝追擊,用掘堤引水灌城的方法攻佔江陵。

吳明徹是個水屬性的將領。

公元573年,吳明徹迎來軍旅生涯最高光的一年。

當時,北齊自毀長城,先後自己幹掉了名將斛律光和高長恭,西面又被北周步步緊逼,左支右絀。

這一年,陳國決定趁你病要你命,發動北伐,史稱「太建北伐」(這個名字貌似不太吉利)。

吳明徹的家鄉在淮河北岸的「淪陷區」,有著「打回老家去」的積極意願,因此被選為北伐軍的統帥。

雖說陳國軍隊的戰鬥力其實不咋地,但北齊的境況更加糟糕。吳明徹率軍勢如破竹,先後攻克秦州、歷陽、合肥、合州、仁州。

在壽陽(今安徽壽縣)城下,吳明徹再施故伎,決堤引水灌城,就在即將破城的時候,敵軍大批援兵前來救援,手下將領面對「堅城未拔,大援在近」的局勢有些慌亂,吳明徹果斷出擊,「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

之後,吳明徹又在徐州附近取得大勝。

但是,陳朝「小富即安」的心態,以及落後的持續作戰能力,使得這次很可能取得更大戰果的北伐戛然而止。

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如果繼續打下去,會有什麼樣的結局?這些都是後世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距離上次北伐只過了4年,公元577年,北齊滅亡,陳國又起了摘桃子的念頭,再度出師北伐,爭奪空虛的淮北地區。

已經六十五歲的吳明徹再度挂帥出征,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出征。

陳國軍隊和北周軍隊在徐州附近對陣,吳明徹一招鮮吃遍天,引來河水淹沒城池,陳軍在船上向城牆發動攻擊,把陸戰變成了水戰。

北周援軍趕到,極有針對性地在水中布設障礙,「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

陳國軍隊驚慌失措,竟然想出自掘河提、順水勢退兵的超級大昏招,背上生瘡還在病中的吳明徹同樣無計可施,同意了這個明顯沒有常識的應對辦法。

結果,水勢根本無法維持陳國軍隊的撤退行程,撤退沒多遠,水勢就變小了,陳軍的船隻紛紛擱淺,部隊潰散。

吳明徹走投無路,被追擊而來的敵軍活捉。

活捉了?!

南北朝時期,俘虜敵方重要將領,很少有殺害的情況,要麼養著,要麼換將,實在不行,還可以出錢贖身,。

北周並沒有加害吳明徹,但也沒有釋放,因為吳明徹是陳國碩果僅存的名將,北周封吳明徹為懷德郡公,官拜大將軍,當然都是虛的。

一年不到,吳明徹因為憂憤加重了病情,死於長安。

又過了四年,隋朝取代北周,再過了七年,陳國被隋朝滅亡。

哪怕吳明徹還在,恐怕也不能改變什麼。

南北朝時期,南方的漢人政權,先後發動了多次北伐,有的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大多數都虎頭蛇尾。

吳明徹所領導的兩次北伐,也是南北朝時期最後的兩次北伐。

成也北伐,敗也北伐。

關於吳明徹,小時候曾經有過靈異事件,這個事件被記載在《陳書》上。

吳明徹的父親死得早,因為家裡窮,沒能父親置辦一塊像樣的墳地。14歲的吳明徹很孝順,辛勤地下田耕種,籌措喪葬費用。但這年偏偏遇上了大旱,禾苗全枯死了。

吳明徹很傷心,坐在田間放聲痛哭,向老天訴說家門不幸。或許他的哭訴感動了上蒼,過幾天,有人從田裡回來,告訴他,禾苗又都奇蹟般地活了,到了秋天,大獲豐收,吳明徹終於有了充足的費用給父親選了一塊好墳地。

當時有一個姓伊的人,會看墓地風水,他告訴吳明徹的哥哥,你家老父親下葬那天,會有一個人騎著白馬、趕著鹿經過墳地,這就是你家最小的孝子(幼子吳明徹)將要大富大貴的徵兆。

到了下葬那天,果然有一個騎白馬的人經過。

好吧,就算這是真的,但個人的富貴,在國家的興亡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里,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南北朝|孝明帝他媽修建佛寺3萬所,葬禮大哭,堪稱教科書式演技!
原來北宋的面積只有280萬平方公里,和南北朝的南朝面積差不多

TAG: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