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刺客——豫讓
作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又一名刺客,豫讓的行止絕不是讓人能一帶而過的,他的所作所為足以給後世之人稱嘆而又警醒。
豫讓,春秋時期范氏家臣,後又去給中行氏做家臣,在中行氏被滅後,終於成了智氏家臣。雖然是三氏家臣,但豫讓和三姓家奴的呂布不同,首先豫讓沒有謀害他的上司,其次還為他的最後一位上司做出了莫大的犧牲,這就足以讓他傳名後世。
那麼他是怎麼做的呢?
公元前453前,晉國智氏家族的智伯瑤日益膨脹,在謀算韓、趙、魏三家的行動中,反被趙襄子帶頭一舉反攻,身死族滅在三家的刀戟之下。而智伯瑤的頭顱還被趙襄子拿來當尿壺,實在不忍直視。
當時豫讓聽說了這件事後,痛哭流涕,並且道出了那句千古流傳的名言「士為知己者死」。之後,便走上了為智伯瑤報仇的復仇之路。
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復仇何其艱難,何況晉國在智氏被滅後,已是韓、趙、魏的天下,出入行走,到處都是敵對勢力。
但豫讓想出了個辦法——改名更姓,詐稱囚徒服役之人。於是順利的潛入了趙襄子家宅,並潛身於廁所之內,意圖刺殺如廁的趙襄子。然而趙襄子的第六感太強,如廁之際,忽然心動,命左右侍從搜廁,發現了潛伏的豫讓。不過趙襄子敬他是個義士,便把他給放了。
被放回家的豫讓可並沒有就此罷手,左思右想還得報仇,連他妻子勸他再仕韓、魏以求富貴,還令他大怒而出。
不久,豫讓就開始了他的第二次計劃。先是颳去鬚眉,又是在身上塗的跟長癩子一樣,然後跑去街上當乞丐。當他的妻子識別出他的乞討之聲後,他居然又吞炭,損傷喉嚨,使聲音大異從前。
朋友在街上見他行為舉止,認出他來,並勸他「何不先詐投趙氏,等到重用後再乘隙行事,何苦自殘身形。」豫讓卻說:「我再去趙氏然後行刺,就是心懷二心。我今天所作所為,就要讓心懷二心的人臣心中有愧!」
趙襄子出門視察新橋建成,豫讓則埋伏再橋底下,裝做死人,準備伺機刺殺。或許趙襄子命不該絕,快到橋跟前的時候,他的馬居然悲嘶不走。趙襄子一眾人心下起疑,於是又搜出了豫讓。
趙襄子問豫讓:「你先事范氏,範式被智伯所滅,你卻忍辱偷生,不為范氏報仇,又接著仕於智氏,現在智伯死了,你卻為他這麼報仇心切,為什麼!」
豫讓說:「夫君臣以義合。君待臣如手足,則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馬,則臣待君如路人。某向事范氏,止以眾人相待,吾亦以眾人報之。及事智伯,蒙其解衣推食,以國士相待,吾當以國士報之。豈可一例而觀耶?」
既然如此專心於報仇,趙襄子也不在說了。趙襄子讓豫讓自裁,豫讓請求趙襄子能夠脫下衣服,讓他在衣服上砍上幾劍,以寓報仇之意。趙襄子心下憐憫,解下錦袍,豫讓在上面砍了三劍,而後自刎。
也許是後人有感於豫讓的的忠義,終不想豫讓的一番心血就這樣白費,這個故事就有了個這樣的後續:
在豫讓砍完之後,錦袍上所砍之處皆有血污,趙襄子心中驚駭,從此染病,經久不愈而死……


TAG:玩的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