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降低癌症發病和死亡率,路還很長

中國降低癌症發病和死亡率,路還很長

(新華社/圖)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8年的主題延續了從2016年開始的口號「我們可以,我可以」(We can. I can.),呼籲每個人都為癌症防治盡一份力量,共同減輕全球癌症負擔。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出了有關癌症早期診斷的新指南,希望通過確保衛生服務機構重點關注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機會。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也在北京發布《以藥物創新應對癌症的挑戰》2018報告。報告揭示了全球及中國目前嚴峻的癌症形勢,以及加強藥物創新、提升藥品可及性對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疾病負擔的多重積極意義。

癌症的威脅是全球性問題。WHO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每年有880萬人死於癌症,大多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是全球人口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個問題是,許多癌症病例診斷過晚。即使在具有良好的衛生系統和衛生服務設施的國家,許多癌症病例是在癌症晚期才得到診斷,治癒的希望很渺茫。

「由於在癌症晚期才做出診斷而導致治療為時已晚,這給許多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過早死亡。」世衛組織非傳染性疾病、殘疾、暴力和傷害預防司司長Etienne Krug博士說。

在中國,每天約1 萬人確診癌症,每分鐘約7 人確診患癌。人們常常拿一個數據來說明中美癌症治癒率差距高:2015年,中國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率預估為36.9%,而美國2012年的數據已達到70%——這意味著中國的癌症患者生存率約為美國的一半。

(RDPAC最新報告截圖/圖)

許多人以此來批評中國的醫療水平和藥品的落後,但實際上,隨著新葯和新療法的引入,中美癌症治療差距正在不斷縮小。但生存率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過程,想明白中美為何仍有如此大的差別,需要理清下面幾個關鍵點:


這點非常關鍵。

由於遺傳、社會經濟、生活方式以及醫療條件等諸多因素差異的影響,中國與歐美國家的癌譜存在明顯差別。在發達國家,男、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分別為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而在我國則為肺癌和乳腺癌。就具體癌種來說,以美國為例:

美國男性高發癌症的前五名為: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膀胱癌、胃癌;美國女性高發癌症的前五名為: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

而中國男性高發癌症的前五名為: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結直腸癌(從第二名就開始不同);中國女性高發癌症的前五名為:乳腺癌、胃癌、肺癌、結直腸癌、食道癌;

因此,美國的男性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顯著高於中國;而中國的上消化道系統癌症如胃癌、肝癌、食管癌遠遠高於美國。世界上一半的肝癌致死患者在中國,而肝癌在美國在高發癌種里前十名都排不上。


中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為僅為12.61%。但中國的肝癌病人發病原因主要是和乙肝病毒的感染有關,而美國的肝癌患者則是丙肝病毒感染和酒精肝等因素所致。

(RDPAC最新報告截圖/圖)


根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最新研究數據,中國在2010年-2014年全球癌症新葯可及性的排名遠遠不及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49個新葯中僅有6個在中國上市供患者使用。但隨著2015年之後,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一系列鼓勵創新、加速審批的政策出台,差距已在不斷縮小。

(RDPAC最新報告截圖/圖)

更重要的是,中國高發癌症的新葯極少。一直以來,創新葯和癌症藥物主要依靠歐美國家的研發。但歐美國家,首先專註於本國人民的健康利益,將藥物研發的重放在歐美高發疾病上,這就導致——中國特色癌症的治療藥物匱乏。

「中國特色的高發腫瘤,如食管癌、胃癌 肝癌等,在國際上治療水平明顯低於其他腫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消化道腫瘤靶向治療在全世界都是臨床痛點,但中國半數高發癌症是消化道腫瘤,由於缺乏特效藥,全球食道癌每年死亡的患者中,超過50%在中國,又因為西方國家發病率低,他們對此藥物的研究投入寥寥。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臨床醫療水平比西方差距甚遠。

「事實上,消化道腫瘤如胃癌和食管癌在中國的治療效果肯定會高於美國。」沈琳舉例,中國高發的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提高了20%以上,這都有賴於中國醫藥人士對本國特色病種的努力。


近年來,中國的衛生總費用投入不斷增加,2016年中國衛生總費用總計達7000億美元,佔GDP的6.2%,但人口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美國2016年衛生總費用投入為3萬億美元。

(RDPAC最新報告截圖/圖)


在美國,眾多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續得益於創新葯的出現和參與臨床試驗的獲益。根據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統計,截至2018年1月,在中國進行的與癌症相關的臨床試驗研究約為33407個項目,而美國的臨床試驗項目數量已超過11萬,為中國的3倍多。

儘管近三年來,中國的臨床試驗數量直線上升,並已超過英國。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有超過450項新分子實體藥物(NMEs)相關的腫瘤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其中有近60項PD-1/L1相關的免疫腫瘤學試驗(註:上述並未包含未註冊及尚處於臨床前期的臨床試驗項目)。而截至2017年10月23日,中國有121項CAR-T研究正在進行中。但沈琳表示,由於胃腸道腫瘤的複雜性,臨床試驗失敗率比其他癌種高得多。

(RDPAC最新報告截圖/圖)


近10年來,抗腫瘤藥物研發迅猛發展,但研發藥物數目的倍增並未帶來上市藥物的增長。上市藥物與在研藥物的比例從2006年的10.1%降低到2015年的1.8%,也就是說,十年前大約10個抗腫瘤藥物中就有1個可進入市場,而如今,平均55個藥物中才有1個上市。

「藥物研發的確是遇到瓶頸了。」諾華腫瘤(中國)腫瘤醫學部副總裁趙燕感嘆,以癌症治療來看,從化療到靶向藥物是一個飛躍,從靶向到免疫治療還不能算完全成功。免疫治療還有很多未知因素需要探索,葯企也在研究各種治療方法的聯合效果。

她補充道,癌症的複雜性讓抗腫瘤藥物的研發充滿挑戰,儘管藥物的研發周期縮短了,創新葯研發的企業增多,競爭也更激烈了。這帶來的影響是,前期研發的時間變短,等到臨床試驗時失敗率反而可能更高。

「以前國內研發環境不好,大家沒機會做(新葯),現在環境好了,都卯著勁做。但好上加好會更難。」沈琳說,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爆髮式增長,對於同一種疾病,會有多家企業競爭研發,同一企業也會同步開發多種新葯以提高成功率。但她也擔心,競爭激烈,企業的精細化程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失敗率也會相應增多。如果沒有很好的產業引導,很可能造成一哄而上的狀況。


據美國2018年癌症統計報告顯示,從1991年到2015年,美國癌症的死亡率持續下降,每年平均降低1.5%,整體降幅達26%,挽救了240萬患者的生命,其中83%都歸功於新型癌症療法。而根據2017年發表的統計結果,2000年至2011年期間,中國男性惡性腫瘤總體發病率較為穩定,但女性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每年平均上升2.2%。

儘管自2006年起,由於傳染性肝炎的有效控制,中國肝癌的死亡率開始顯著降低。但中國人肝炎感染人群的基數過大,乙肝疫苗發揮的紅利期還未到來,從感染到發病會有幾十年時間的肝癌仍是中國人的重大威脅。

由於以上這些複雜因素和標準化治療差異等原因,癌症發病人數佔全球第一的中國在降低癌症發病和死亡率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沈琳強調,「通過癌症綜合干預、篩查和早診早治來減輕癌症疾病負擔、治癒或大幅度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現階段中國在癌症防控領域的首要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十八般「武藝」讓食物阻止癌症複發!
為什麼正常體檢後還會罹患癌症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