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內心的恐懼有沒有把你吞噬

你內心的恐懼有沒有把你吞噬

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黑洞。恐懼有許多種類型,有的人害怕死亡,有的人害怕被拒絕、失去、遭受背叛……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恐懼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的存在讓我們本能地對一些可能受到傷害的情況提前進行規避,以保護生命。

而有時候,恐懼會成為我們保護自己的借口。

打個比方,很多對害怕社交的人,在恐懼心理的驅使之下選擇逃避。而一旦社交出現問題,例如被排斥、交不到朋友,他們反而可以安心接受這種結果,並暗示自己是恐懼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社交能力不行。

藉此,他們躲在一個舒適的角落裡,繼續心安理得地逃避社交,而恐懼則日益加重,並且越來越難改變它。

從結果來講,無論是現實的恐懼還是內心因為未知而產生的恐懼,那種驚慌無助的情緒體驗都是相同。

恐懼從何而來?

一切驚慌恐懼都起源於危險的感覺,而一切危險,分析到本質,都是對生命的威脅。貪生是人與一般動物的最強烈的本能。儘管一個生命如何渺小,如何痛苦,真正到它有喪失的危險時,它還是一種「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雞肋,它的主子拚命也要把握著不放。就是這種生命的執著,引起對於威脅生命的危險情境生出恐懼。一切恐懼到頭來只不過是「怕死」。

可是一個人如果真正到了絕境,面前只有死路一條,無可避免,恐懼無補於事,他也就不會恐懼。牛羊到了屠場,知道一切都完了,心裡冷了下來也就定了下來。很多死囚很瀟洒自在地上刑場,道理也是如此。引起恐懼的危險情境大抵不是絕境。

從心理學觀點看,恐懼情緒與逃避本能是分不開的,所以恐懼的對象是可逃避的,這逃避的可能在恐懼者的心中還是一線希望,希望本是恐懼的反面。

所以貪生與怕死是一件事的兩面性,怕死,對於生就還沒有絕望。險境既然不是絕境,它就只有可能性而沒有確定性,一個人當著險境,常是懸在虛空中,捉摸不定把握不住,茫然不知所措,於是感到恐懼。所以在恐懼心理狀態中,理智難得清醒,知識總是模糊,情境在疑似之中,應付無果決之策,當期境者似有所知,又似無所知。如果毫無所知,他就會糊塗膽大,不知恐懼。

俗話說得好:心虛膽怯。心不虛,膽就不怯。所謂「心虛」就是由於把握不住環境,因而把握不住自己。所以多疑者最易引起恐懼。疑心生暗鬼,恐懼者由於知解的含糊和自信心的喪失,對於恐懼的對象常用幻想把它加以放大,見風就是雨,一兩分的危險便會放大成為十二萬分。往往所謂危險,全是一種錯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就像許多避難的人並不死於槍林彈雨而死於擁擠踐踏之類的意外之災,我頗為懷疑恐懼這種情緒在動物的原始階段或許有它的用處,到了人類階段,它就有如盲腸,害多於利。

恐懼在生活中大體是無用的,怕就不會發生了么?怕就不會來了么?如果一個怕可以解決問題,那所有的人盡可躲在「害怕」這個保護傘下好了。鴕鳥心態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是止疼劑。時效一旦過去,痛依舊存在,恐怖依舊發生,避無可避。

如何戰勝恐懼?

正如《小丑回魂》裡面,7個孩子因為自己內心的恐懼,一度在和小丑的對抗之中試圖放棄,普通人也常常在恐懼面前敗下陣來。

影片裡面失去了弟弟而心懷愧疚的比爾,在幻化成弟弟模樣的小丑面前,被弟弟的一聲聲召喚刺痛得淚流滿面,但他最後還是選擇含淚開槍擊倒「弟弟」,因為他知道,弟弟已經永遠離開,再怎麼想彌補內心的遺憾,也只是自欺欺人。

而其他孩子也緊接著在各自的恐懼幻象面前,勇敢與之對視並親手破除它,失去了操縱恐懼這個手段的小丑無計可施,消失於眾人眼前。

在恐懼面前,當我們選擇去看到它、理解它、直視它,並認識到恐懼只是盤踞在內心的幻象,我們才不會被吸入這個無底黑洞。面對恐懼,加強防禦,不再脆弱。保持一種理智的心態對待一切未知事物,或許應該讓心理的成長早於心中的恐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腦康中醫院 的精彩文章:

服藥時,千萬別忘了這些禁忌!
各種恐懼症,總有一款適合你!

TAG:瀋陽腦康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