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敦煌研究院卷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敦煌研究院卷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藏文文獻,是公元8-9 世紀吐蕃統治下的敦煌和隴右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民族關係等方面的詳細記錄,是吐蕃歷史文化最豐富也是最系統的文獻資料,是漢藏關係的歷史見證。甘肅各地收藏了這批文獻的大部分,2002年以來,在敦煌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的支持下,時任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的馬德先生和他的研究團隊經過數十年的調查、整理、編輯等各努力,2011年出版了其主編的《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敘錄》,以目錄的形式介紹了收藏情況。2012年7月,《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大型圖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申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入2011-2020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劃項目(第294號),繼續由馬德主持編纂,並於2015年7月啟動了整理和編輯工作,2016年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部分資助。 從2017年12月起, 共計30冊彩印《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大型圖錄將相繼問世,這是國內首次出版全彩印敦煌文獻。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大型圖錄30冊)第一冊《敦煌研究院卷》於2017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彩印出版。本卷收錄了敦煌研究院收藏的出自莫高窟藏經洞的175件藏文寫經,現均保存於敦煌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這些寫經絕大多數是上個世紀50年代後由民間捐贈和徵集而來,其中部分保存了一批抄經生和校經師的題名,其文獻價值重大,歷史意義非凡。
附: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總序
1900年,封閉千年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開啟,出土大量中國古代的寫本、印本和美術品,被看作是世界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隨著敦煌出土文獻的流散,也促成了世界範圍內關於敦煌的研究,一百多年間方興未艾。由於對敦煌遺書的不斷深入挖掘,使得研究領域不斷拓展,新興學科相繼湧現。
敦煌文獻就寫本文獻而言,漢文文獻之外,民族文獻中以藏文文獻為數最豐。這部分文獻被稱為敦煌藏文文獻,或曰敦煌吐蕃文獻,頗受學界青睞。敦煌地區出土的大量吐蕃佔領時期(781-848)的歷史遺迹遺物和吐蕃古藏文文獻資料,在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統性等方面,在國內外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文獻詳細而完整地記錄了吐蕃治理下的敦煌和隴右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同時留下的大量漢文文獻,也記載了吐蕃治理敦煌時期的歷史社會面貌,可以與藏文文獻相對照和印證。國內外學者對於敦煌藏經洞出土的藏、漢文文獻,進行了百餘年深入細緻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古藏文(吐蕃文)與吐蕃文獻學、敦煌吐蕃石窟、吐蕃治理敦煌時期的經濟、政治、歷史、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民族關係等各個領域,使得吐蕃歷史文化的面貌更清晰地展示於世人。
同漢文文獻一樣,敦煌藏經洞藏文文獻出土後遭到各國探險隊的劫掠,大部分文獻分藏於世界各地;劫餘部分後運至北京,並有零星散佈於中國各地。大體情況是:海外近5000件(號):其中法國國家圖書館4200多件,英國國家圖書館1400多件,俄羅斯、日本等地也有零星收藏;國外英、法所藏早有目錄刊布;近年來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與國外收藏單位合作,陸續出版了法、英所藏敦煌藏文文獻圖錄。國內敦煌藏文文獻的收藏情況大概是:除中國國家圖書館藏240餘件外,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都有零星收藏,而主要部分收藏於甘肅境內各圖書館、博物館,其中以敦煌市博物館收藏數量最多。1910年,清朝政府將敦煌文獻劫餘部分運往北京時,尚留部分藏文寫經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並下令由當地政府將藏文寫經運往甘肅省城蘭州;1920年,甘肅省教育廳指令敦煌知縣「將該項番字經卷,悉數運送來省,交由省圖書館保存」,並派人會同敦煌縣地方政府,共同對所剩的藏文寫經進行了清理查驗。當時,從莫高窟藏經洞內清理出藏文經卷94捆,重440餘斤;帶夾板經書11打,重1744斤。但當時運往蘭州的只是一小部分,即卷式寫經「一捆四斤」(約10卷左右),梵篋寫經「一打六十六斤」(1000多頁),移交甘肅省公立圖書館(今甘肅省圖書館)保管外,剩餘的藏文經卷由莫高窟寺院和敦煌民眾教育館保存,1950年交敦煌縣文化館(今敦煌市博物館)保存。至於94捆重440餘斤的卷式寫經,除運至蘭州的一捆外,其餘93卷至今無保管和處理情況的記載。
1978年以來,國內專家學者對甘肅省內各地所藏敦煌藏文文獻先後進行了調查和整理,並有少量的研究成果問世。2004年以來,敦煌研究院組成由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歷史學博士馬德擔任負責人的項目組,對甘肅省內各地所藏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所出藏文文獻進行全面調查、整理;2005年3月,敦煌研究院將《甘肅各地藏敦煌藏文文獻整理研究》正式批淮為院級課題;2006年,《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整理研究》又被批淮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使得整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2011年9月,《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敍錄》由讀者出版集團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對敦煌吐蕃時期的寫經情況及寫經校經制度問題有突出展示;二是有一批內容包括吐蕃上層統治者之間的書信往來、佛教活動的發願文和契約、詩文等重要社會文書;三是吐蕃時期的部分重要歷史人物抄經校經題記及有關的社會活動記載。這些對研究敦煌和吐蕃的歷史文化,以及唐代民族交往、早期漢藏關係等都有重大的意義。
2012年7月,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將《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大型圖錄批淮列入「2011-2021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第294號)」。2012年10月,以馬德先生為首的敦煌文獻研究所在多年工作的基礎上,競標「敦煌遺書資料庫建設」,作為國家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被批准立項,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的數字化工作與圖錄編輯的前期部分工作同步進行。2015年5月,敦煌研究院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啟動了圖錄的正式編纂出版工作,並經申請於2016年4月得到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從2004年算起,經歷了十幾年連續不斷的編輯、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圖錄終於問世了。本書的出版無論是對於敦煌文化研究和藏族歷史文化研究等學術領域,還是甘肅省文物博物館事業,都是一件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將為敦煌學、藏學研究帶來更多的高水平的新成果,繼續推動敦煌學和藏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作者: 馬德 )
(來源:喜馬拉雅跨區域研究)


TAG:甘肅省文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