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龍女住的「活死人墓」,背後隱藏著一個社會現象,讓人感慨

小龍女住的「活死人墓」,背後隱藏著一個社會現象,讓人感慨

金庸筆下的小龍女是一絕,劉亦菲演得又是一絕。小龍女住在山上的活死人墓中,白衣飄飄,但配合著絕世的美貌,倒成了許多人羨慕的存在。但金庸被成為大師,他的筆下,活死人墓又怎麼可能是隨隨便便編造的呢?

活死人墓真的存在,這背後隱藏著一個叫做「棄老」的社會現象,讓人無比的感慨。在古代,如果吃不上飯快要餓死了,便會選擇在深山裡挖個墓穴,將自家年邁的老人擱置其中,任由其自身自滅。這個墓穴,便被稱為「活死人墓」。

我國自古重視孝道,二十四孝中的一個孝子,便因為饑荒年代養不起老人和孩子,便將孩子放棄而被後人歌頌多年。但實際上,上古時代中,放棄老人才是普遍現象。那個時候,我們還處在部落時期,洪水、饑荒等各種災難對於當時的人類而言,便是滅頂之災。

每當這個時候,部落的長老為了整體的存續,便會站了出來,自髮帶著已經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離開部落,自生自滅,以此來換取部落中青壯年存活的幾率。如此,人類才得意發展。此後,東夷部落首領舜接替了主管位置,將這個傳統廢除,整個社會才變為尊老敬老。

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文明開始深入人心。但每當災害來臨,這種現象又再一次出現,有的是主動選擇,有的是殘忍放棄,但不可否認,這個現象,很常見。

金庸先生寫這個故事,背景便是宋末年元初。1974年,山東發現一座大型的活死人墓,又稱丘子墳。其上記錄了元蒙統治時期,漢人所遭受的差點滅族災難。為了留存漢族血脈,在當時60歲以上的老人便被送入深山。

這是極端情況的無奈之舉,不可否認,為了後代許多老人也甘願奉獻自己。但如果在和平時期,選擇這種方式,就顯得尤其殘忍。比如道光年間,遵義一帶有個這樣的風俗。老人60歲後,便被裝入瓦罐中,每日加一塊磚,送一次飯,一年後如果還沒有死,便將通風口堵塞,當作安葬。何其殘忍,發人深省!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楓歷史閣 的精彩文章:

一廢帝墓葬中挖出大量黃金,專家高興壞了:一千年謎團從此揭開
張作霖一代梟雄,對東北貢獻巨大,被炸死後,六位夫人無人改嫁

TAG:靈楓歷史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