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孩效應:多出來了什麼

二孩效應:多出來了什麼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石家莊一個二孩家庭,小哥哥親吻剛出生不久的妹妹。 齊明供圖

[閱讀提示]

距離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已有兩年多時間。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其中,二孩出生佔比進一步提高,達到51%,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添丁加口,讓過去曾基於「三口之家」設計的商品和商業服務體系開始研究消費者新的需求;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也在尋求改變以應對新的挑戰;在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心理層面,二孩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甜蜜、焦慮、疲憊混雜的情緒中,開啟了新生活。

二孩效應,在我們看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正逐漸顯現。

多出來的商品

從大件到小件

「倆娃都睡了,微信打字太慢,咱們視頻聊吧。」

1月16日晚10時,秦玉代發微信給記者,白天我們的兩次通話都因她照顧孩子中斷,此時才是她寶貴的個人時間。

33歲的秦玉代,家住石家莊裕華區某小區,在去年9月迎來自己的「二孩時代」。現在,大兒子8歲,小女兒5個多月。

就在幾天前,她將家裡85平方米的小兩室賣掉,在二環外買了一個140平方米的大三室。

著急換房,是因為秦玉代產假即將結束,婆婆、公公要來幫忙帶孩子,小兩室已經住不下六口人。

和秦玉代家一樣,隨著二胎政策完全放開,過去最常見的「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正在演變成「四口之家」的局面。房間夠不夠住,成了二孩家庭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不管是請老人幫忙帶還是雇保姆,兩室小戶型已很難滿足一個四口之家的居住需求,三室、四室的大戶型正在成為二孩和準備要二孩家庭的置業方向。」石家莊一家地產中介經紀人許倪表示。

二孩降臨,除了需要一個大房子,一些家庭也在考慮換輛空間更大的車。

「7座MPV,帶著父母和兩個孩子一塊兒出行完全沒問題。而且座椅布置靈活,第二排座椅向後轉180度,可以和第三排對坐交談。放倒第三排,騰出的行李空間放兩輛嬰兒車也沒問題。」

齊傑,省會南二環一家4S店的導購,一邊順手放倒一款MPV樣車的座椅,一邊向來看車的一家四口介紹。

「二孩政策放開後,許多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如果是三代同堂,一家六口出行,傳統5座的轎車或SUV就坐不下了,6座、7座MPV現在被許多家庭納入換車考慮對象。」齊傑說。

二孩政策不僅影響著家庭住房、汽車等大件的購置,市場上也出來很多小物件。比如一人帶倆娃出行神器——兒童防走失手環的熱銷。

「只帶一個孩子,大人可以不錯眼珠地看著,但兼顧兩個就費勁。像這樣一端扣住孩子手腕,另一端可以套在我的手腕、背包、腰帶或者嬰兒車、購物車上,中間用加粗的鋼絲相連,牽一個,推一個,不管過馬路還是逛商場,感覺安全多了。」家住省會陽光花園的二孩媽媽成方圓,向記者展示她剛從網上買的兒童防走失手環。

買手環的起因,是成方圓險些把4歲的老大丟了。「在商場給老二換紙尿褲的工夫,老大就找不到了。求助商場廣播尋人,幸好被保安發現。」成方圓很後怕,聽保安講有這樣的手環,果斷下了單。

成方圓購買的這款兒童防走失手環,在多家網店月銷量都已過千。

不過,面對養育兩個孩子的經濟壓力,許多號稱「剁手黨」的寶媽們在買母嬰用品時,想盡各種辦法去節省。

家住邯鄲某小區的孕婦吳娜娜,是一個2歲孩子的媽媽,還有一個多月,老二就要出生了。

為了在兩個孩子的紙尿褲上省些錢,吳娜娜和小區的5位寶媽合付了6000元預付金,以七五折的價格從一家紙尿褲大代理商那裡集體採買。「單片紙尿褲的價格從1.6元降到1.2元,兩個孩子一天要用十四五片,能省下五六塊錢。」

同時,她還通過親戚朋友和三十多位家住邯鄲市區的寶媽建立了寶媽換購微信群,用來發布閑置孕嬰童用品信息。

「老大的學步車轉借給了別人,換回來一輛兒童扭扭車。等老二將來學走路,再用扭扭車找人換一輛學步車。」吳娜娜盤算。

有交換不出去的,吳娜娜會掛到二手交易網站上,賣給其他有需要的寶媽。

每個媽媽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二孩政策放開後,許多原本已「雪藏」在地下室的嬰兒床、嬰兒車、產後塑身帶、餵奶小夜燈等,又轉售到新的家庭里繼續發揮價值。

多出來的服務

從產後護理到婦兒醫療

與二孩政策放開聯繫最為緊密的服務行業當屬產後護理。使用催乳師、月嫂、月子中心等服務的人越來越多,也帶來了相關行業的格局之變。

高軍素在石家莊做催乳師已經十餘年,絕大部分客戶,都是熟人介紹。

「過去很多產婦患乳腺炎,堵得像石頭一樣硬,甚至已經化膿,產婦們想問問誰認識手法好的催乳師,沒幾個人知道。現在孕產婦多了,做催乳的也多了。」高軍素說,有了熟人的介紹,人們對催乳師更加信任,治療過程中也越來越配合。

二孩政策放開,身邊生娃的人多起來,加上網路社交軟體交流便捷,別人怎樣養育孩子,成了新媽媽們的重要參照。

坐月子僱用月嫂,也越來越普遍。

「生老大的時候婆婆不讓雇月嫂,自己伺候月子累得腰疼腿疼,這幾年她身邊朋友家女兒、兒媳請月嫂的越來越多。現在我生老二坐月子,她主動提出請月嫂,還和月嫂學起科學護理。」成方圓說。

高需求下月嫂身價一路飆漲,好月嫂大多需要提前6個月以上預定。

高收入吸引更多年輕女性進入這一行業。學員整體學歷層次也在提高,而且更加年輕化。

「現在80後、90後的寶媽更傾向於找35歲到45歲之間的月嫂。年輕,意味著精力更充沛,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更快。我們的學員平均年齡大約四十歲,不僅有專科生,還有本科生。」石家莊市嫂子家園家庭服務公司董事長孫蘭介紹。

與月嫂的高需求同一節奏,短短四五年時間,提出坐月子一站式服務的月子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今僅石家莊市區就有十餘家。但以貴著稱的月子中心,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價格正回歸理性。

「2015年準備生老大時,我去了幾家月子中心了解,中檔價位要五六萬元,嫌貴沒去。去年準備生老二,又走訪了幾家,已經降到三四萬元。」剛從省會一家月子中心坐完月子的秦彩月說。

「月子中心價格能降下來,二孩政策放開是重要原因。客戶多了,空房率低了,讓出一些客單利潤,總利潤仍能保住。」省會一家月子中心的負責人說。

與市場主導的產後護理行業爆髮式增長的局面不同,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正經歷著資源和人才的相對短缺。

「等了半年,脊灰疫苗終於到貨了。」1月23日,在省會裕華區裕東衛生院,二孩媽媽馮琦帶著8個月大的兒子補種本該2個月時接種的脊灰疫苗。

據裕東衛生院工作人員介紹,脊灰疫苗緊缺斷貨,是趕上新的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和原用的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新老疫苗替換,再加之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雙重因素疊加所致。目前我省各疫苗接種點脊灰疫苗已陸續從大月齡孩子開始補種。

和疫苗一樣「不趕趟」的還有兒科門診和產科門診。

孩子鬧,大人躁,就診環境亂糟糟……在今冬我省出現的這一波流感高峰中,兒科醫療資源的短缺更加凸顯。

1月19日上午,省兒童醫院中央大廳「熱鬧非凡」,孩子的哭鬧聲、家長的安慰聲、電子設備叫號聲充斥著整個醫院。

在省兒童醫院輸液大廳,每張床上都擠滿了人,一張床上甚至會擠有兩三名孩子,很多患兒甚至被擠到樓道和大廳里掛吊瓶。

建立完善兒科人才培養體系,多渠道培養兒科醫生的工作正在進行。在全國兒科專業恢復招生的大背景下,2017年,河北醫科大學增設兒科學本科專業,學制5年,並開始招生。

同樣在石家莊市婦產醫院東院門診樓,等待叫號產檢的孕婦或坐或站,擠滿各科室外的等候區。

「每次產檢都要花一上午時間,即便只有一兩個檢查項目,大部分時間都在排隊。」前來產檢的一位孕婦說。

多出來的挑戰

從職場壓力到產後抑鬱

80後、90後作為當下主要的生育群體,他們本身大多是獨生子女,職業理念和教育理念都不同於上一輩人,對於自身角色的轉變、職業規劃和孩子未來的教育、撫養標準,已經與他們的父母大不一樣。

在二孩政策放開後,準備和已經要了二孩的家庭,有了更多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對於女性,一大挑戰來自職場。

30歲的求職者陳舒超,去年5月辭去了省會一家地產媒體網站的編輯工作後,一直在家帶娃。「工作需要我每天早晨6點半起床更新微信公眾號,只要我一醒,孩子就不再睡了,又哭又鬧。幾乎讓人崩潰,不得不辭職了。」

但沒想到,今年年初孩子長到1歲,陳舒超想再找工作,卻處處碰壁。

「幾乎每次面試,對方都會直接問生育問題,有沒有生孩子,打算什麼時候要,要幾個……」

「我們有現實壓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創業者坦言,「如果生二胎,要休兩次產假,按現行政策第一次產假158天,孩子一歲前還有哺乳假,企業需要考慮用人成本。」

一個新的現象在石家莊許多寫字樓里出現:企業為哺乳期員工專門準備吸奶室和冷藏母乳的專用冰箱。女員工放棄中午餵奶時間,每天在單位吸奶,晚上下班再把儲存的奶帶回家。

職業上的壓力是可以放到明面上說的,有些則更為隱蔽,只能默默承受。比如產後抑鬱症。

「放在以前我自己也不會理解,我怎麼就會想到過死。」如今,二孩媽媽、28歲的劉玉慶幸自己從產後抑鬱中走了出來。因為產後頻繁乳腺炎,幾個月前,她曾在日記里絕望地寫道:世界上90%的媽媽都可以給孩子正常哺乳,為什麼我這麼沒用,我對不起孩子,不配做媽媽。

日記本上還有她大圈套小圈的淚痕。同樣的問題她在幾年前生育第一胎時也曾遇到,但卻沒這次二孩出生後抑鬱得這麼明顯。

「分娩後由於疾病、激素不平衡、社會角色的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容易發生產後抑鬱症。一些二孩媽媽比第一次生育時年齡又大了幾歲,體力精力的差異、家庭和社會壓力的增長,可能更容易導致產後抑鬱。」石家莊市婦產醫院產科主任醫師張素娥表示。在歐美國家,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在國內,以往婦產科醫生大多隻關注了產婦產後的身體健康,對產婦心理健康重視度不夠,造成發現得少,看上去發病率低。如今隨著二孩家庭的增多,家庭和社會都應對這方面有更多關注。(記者李冬雲)

記者感言:別讓陪伴缺失

「全面二孩」讓許多家庭享受新生命降臨的喜悅,但給一些家庭帶來了新的問題。由於外在或內在的種種原因,在很多二孩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愛相對變少,陪伴缺失現象需要關注。

這種陪伴缺失,有時是顯性的,是一種不得已。

前不久,在石家莊一家私企打工的齊明,將剛滿一周歲的女兒送到了唐山的母親家裡,而她4歲的兒子已經在邢台奶奶的家中住了一年多。

「我們的父母都沒辦法來石家莊帶孩子,因為兩邊都還有老人需要他們照顧,而請保姆,最少一個月要三四千元,還要管吃管住,我們請不起。」

快節奏的生活,兩個孩子在養育上的經濟壓力,讓很多和齊明一樣的上班族不敢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就成了很多二孩家庭最經濟、最放心的辦法。

「周末父母」「隔代餵養」,父母因為需要工作而不得不與孩子分隔兩地(有時候甚至是同城異地),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顧,父母只能抽周末去探望,在當下一些二孩家庭,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但更多時候,另一種隱性的陪伴缺失,更值得二孩家庭關注。

在一些家庭,表面看父母在陪伴孩子,其實只是在孩子旁邊待著,不是捧著手機,就是忙於家務,根本算不上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另一種情況,則是父親在陪伴中的長期缺位。而這種現象,在家務和撫養壓力明顯增加的二孩家庭,往往更為普遍。

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身心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陪伴缺失,會導致孩子跟父母疏遠,甚至造成親子關係緊張,孩子體弱、內向、膽小,適應能力差等不良後果。

此外,對於許多二孩父母,特別是獨生子女的父母而言,如何引導兩個孩子彼此陪伴、和諧相處,也成為一大難題。

「我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難理解老大對家裡多個孩子這件事情的感受。現在,處理老大和老二的關係,變成了最頭疼的事情。」兩個孩子的媽媽於亞男很犯愁,自從去年老二出生後,6歲的兒子常常把自己藏起來,默默發獃。

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該怎麼辦,如何保護大孩子的敏感內心……這些都成了許多二孩家庭父母必須補上的家庭教育課。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讓陪伴缺失,才能不背離二孩家庭最初希望兩個孩子彼此陪伴、健康成長的初衷。(文/記者李冬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晚報 的精彩文章:

滄州武術傳人馬振東:武術名師義務授徒免費行醫

TAG:資訊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