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技部撤銷2項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項目許可,追回材料數據

科技部撤銷2項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項目許可,追回材料數據

從科技部網站獲悉,此前的1月,科技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下稱「遺傳辦」)決定撤銷兩項已獲批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事項的申請

撤銷的兩個項目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漢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遺傳比對研究」(國科遺辦審字〔2016〕985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北京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中國婦女重性抑鬱症病因和遺傳基礎研究」(國科遺辦審字〔2015〕23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遺傳辦強調,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應於接到撤銷決定書之日起立即停止相關國際合作研究,追回相關項目國際合作研究工作中所有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及相關研究數據,並在五個工作日內繳回已發放的行政許可證件。

所謂的人類遺傳資源,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及其產物的器官、組織、細胞、血液、製備物、重組脫氧核糖核酸(DNA)構建體等遺傳材料及相關的信息資料。

科技部撤銷2項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項目許可,追回材料數據


首次撤銷已獲批行政許可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聞在科技部網站查詢發現,此番是遺傳辦首次公開撤銷已獲批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項目的行政許可。

以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國漢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遺傳比對研究」(國科遺辦審字〔2016〕985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為例,該項目於2016年12月通過遺傳辦的審批,這被認為走完了「合法化」流程。

當時的審批文件顯示,同意上海交通大學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展收集(國際合作)活動,具體樣本為:數據信息(重度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正常對照分析數據)共90000例,可出境。批准收集(國際合作)的執行期限為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

在遺傳辦批准之前,該項目已得到上海交通大學的倫理委員會、上海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的批准。

科技部撤銷2項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項目許可,追回材料數據

科技部撤銷2項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項目許可,追回材料數據

2017年8月,曾就上述項目的子項目重度抑鬱症項目採訪上海交通大學相關負責人。重度抑鬱症項目執行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科研院副院長、Bio-X研究院副院長李衛東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介紹,該重度抑鬱症項目預計與國內60至70家醫院合作,計劃在5年內收集2萬餘例漢族女性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血液樣本,並結合正常對照組,組成一個4至5萬規模的樣本庫。這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一項有關抑鬱症遺傳學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據李衛東當時就介紹,「不涉及到任何樣本的出口。」重度抑鬱症項目所涉及的遺傳資源樣本的儲存、測序和數據分析工作都在中國進行。另外,參與項目的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及人類遺傳學家、UCLA精神病學與生物行為科學系喬納森?弗林特教授(Jonathan Flint)則作為交大的「千人教授」來中國工作,從科研上給予指導和幫助。


科技部兩項行政審批之一

科技部網站顯示,目前人類遺傳資源相關事務進行的依據仍是1998年由科技部和原衛生部起草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

《暫行辦法》要求,凡涉及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項目,須由中方合作單位辦理報批手續。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對外提供。不過,對於這項已實行近20年的《暫行辦法》,業內普遍認為適用性已較差。例如,國際合作目前已不依賴於實物,而是直接的數據傳輸等。

2015年3月,國務院審改辦把依據《暫行辦法》設定的原「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項目審批」行政許可變更為「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隨後的2015年7月,科技部編製公布了配套的《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2015年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更名後的行政許可審批。更名後的審批事項較《暫行辦法》增加了對採集和保藏的審批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審批也是科技部目前保留的的兩項行政審批之一。另一項是高等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建設審批。

另外,醞釀多年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也在推動過程中。2016年2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科技部起草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並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送審稿強調,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是保障國家安全和種族安全的重要措施。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人類遺傳資源的採集、收集、國際合作、出境等活動,不得買賣人類遺傳資源。根據送審稿,未經許可在我國境內開展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等相關活動的單位,或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罰款。


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外流」爭議

實際上,中國人類遺傳資源規範管理也迫在眉睫。

2017年7月及2017年2月,生物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和《Science data》分別發表了一篇文章,均基於目前規模最大的漢人基因組數據,對中國人群的遺傳及進化特徵進行了分析。然而,在這兩篇文章中,中國學者並不是主要研究人員,甚至不在作者之列。這也在國內外華人科學家群體里引起激烈爭議:為何中國遺傳資源數據外流?

而在往前的2015年,由牛津大學、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及中國50多家醫院共同參與成立了一個關於中國人遺傳數據的國際聯盟CONVERGE(China Oxford and VC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enetic Epidemiology),研究基地設在上海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弗林特教授彼時還是牛津大學教授,是「CONVERGE」項目四位主要專家之一。

該項目獲從來自23個省份、45個城市中的58個省級精神衛生中心或綜合醫院精神科,獲得了5303名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全基因組數據和5337名對照組成員的全基因組數據,是當時中國漢族人群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研究項目。

弗林特等人選擇中國開展這項研究除了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抑鬱症患者人群,而且他們未被診斷」,更在於 歐美國家獲取這些數據更難。

來源:澎湃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公布2017年度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亮點
中科大首次實現海森堡極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測量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