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古文

那些年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古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古代文論選讀》這門科目。《中國古代文學史》主要講的是每個朝代對應的不同文學體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和文學史是不一樣的,選讀主要會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文學作品。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

不知其人,

則不為其友。

東漢末年分三國,《史記》是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代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中唯一歷史沒有出現中斷的國家,很大的原因是咱們的古人擅長整理歷史,一直記載到現在的發展歷程。

我們知道古詩分為田園詩、邊塞詩、懷鄉詩等。史書主要分為兩種重要的體裁,第一種是紀傳體,第二種是編年史

什麼是紀傳體呢?《史記》就是屬於典型的紀傳體,它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比如誰誰誰很出名對這段歷史有很大影響,我們就會寫這個人物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平事迹。

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編寫,是編寫歷史使用最早和最簡單的方法。它的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直接反映歷史的發展進程。如《左傳》、《資治通鑒》等都屬於這一類。《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這部著作在史書和文學兩個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在鑒賞作品之時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的思想、性格、氣質、閱歷等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內容和風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司馬遷的人生經歷。

家族顯赫

八世祖司馬錯為戰國秦惠文時期秦國著名的武將。其父司馬談為太史令。

少年讀書

年幼的司馬遷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 等書。

10歲,司馬遷隨父親至京師長安,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學習。家學淵博既深,復從名師受業,啟發誘導,獲益不淺。

壯年遊歷

22歲開始外出遊歷—「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規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乙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

回朝為官

因為父親司馬談的緣故,司馬遷回京後得以仕為郎中。

父授遺命

「我死以後,你一定會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萬不要忘記我要編寫的論著啊。況且孝是從侍奉雙親開始的,中間經過事奉君主,最終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揚名於後世,光耀父母,這是孝中最主要的。

如今漢朝興起,海內統一,賢明的君主,忠義的臣子的事迹,我作為太史而不予評論記載,中斷了國家的歷史文獻,對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記在心裡啊!」司馬遷低下頭流著淚說:「小子雖然不聰敏,但是一定把父親編纂歷史的計劃全部完成,不敢有絲毫的缺漏。」

遭遇宮刑

有傳聞說李凌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草率地處死了李凌,司馬遷因為幫朋友說情也被判處了宮刑。

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編纂歷史的使命還未完成。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

終成《史記》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就是司馬遷重於泰山的一生。

我們來看一道《史記》的自考真題。

問:司馬遷《史記》創作的原則是( )原則。

正確答案:實錄原則

在《史記》中,他並不發泄私憤,而是客觀地記述武帝的事迹,既記述他的功績也不避諱其殘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訪道和追求長生不老等可笑事實。

對漢高祖,也既寫了他的推翻暴秦、統一天下的偉大歷史作用和他的知人善任、深謀遠慮的政治家風采,但也揭露了他的虛偽、狡詐、殘忍和無賴的流氓嘴臉。真正做到了 "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課棠 的精彩文章:

自考對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每周一道推理題,看看你能做對嗎?

TAG:課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