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禪意連綿,一切皆為空——興福寺

禪意連綿,一切皆為空——興福寺

看遠,看透,看淡,皆不如「看空」;進入寺廟,體驗一把禪思,其意義不在燒香拜佛,行善許願之下也。----------------------------------讀初中時,學唐朝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印象殊深。一首詩還牽出一個成語 - 「曲徑通幽」。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悄悄朗朗,清清靜靜。-- 以後選一個晴朗的早晨到這裡來吧。-- 是啊,來體驗一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對,還有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美景。女孩之間的對話,傳入我耳。心中一驚,不禁向她們發問:興福寺就是唐朝詩人常建所寫的破山寺嗎?天下寺廟,大同小異。一進一進的佛殿,一尊一尊的菩薩,一隻一隻的香爐,一排一排的燭台,一道一道的經幡......。寺還是這座寺,然而,得知常建筆下的破山寺,竟然就是眼前的興福寺,眼前的一切便在瞬間抹上了一層異樣的光彩!

常建清晨入寺,旭日初升,樹林染紅。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的掩映之中。環境如此幽靜,詩人驚嘆陶醉、並忘情地欣賞起來。詩人舉目,見寺後的青山初醒,鳥兒已在飛鳴;在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而又空明,塵世雜念頓時滌清,於是,常建寫下了千古絕唱!鳥雀啁啾,山泉嘩嘩,燭台上的紅燭的火焰,晃晃悠悠,香爐里的高香,青煙裊裊,這一切更襯託了寺廟的寂靜。常建清晨入寺,我們傍晚入寺,這氛圍,這幽靜,大概沒啥區別吧。初夏的樹葉和植物,被雨水洗刷綠油油的,牆頭上,屋頂上爬滿了綠色爬山虎,寺內拱門的門楣上皆有題刻,一切散發著古樸氣息,洗心安神。

曲徑通幽處 -- 走在一條彎曲的小徑上,林木森森,這兒是不是常建所指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進入興福寺之西北隅,花草正盛,禪房一排,這兒是不是常建所指的「禪房花木深」。遊興福寺,漸入佳境,思維也開始發散開去。夫人自退休後,學習王維的詩,愛不釋手。餐桌上,我們曾無數次談及王維的詩。王維的詩禪意瀰漫,追求「空與靜」的境界。「晚知清靜理,日與人群疏」;「谷口疏鍾動,魚礁稍覺稀」;「禁里疏種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王維以「稀疏」寫靜;「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萬里山河空」。-- 王維以「空」寫靜;「日色冷青松」「,寒山轉蒼翠」,「寒塘映衰草」。-- 王維以「冷」寫靜;「秋天萬里凈」,「天寒遠山凈」,「寒迥山河凈」。-- 王維以「凈」寫靜;「坐看蒼苔色,欲上人夜來」— 王維以「色」寫靜

王維還以「閑居」、「閑坐」、「獨坐」、「端坐」、「夜坐」等等來寫靜,以高遠寫靜,以幽深寫靜,以纖細寫靜等等。漫步興福寺,撒出去的思緒又回到了常建詩中,在一首詩中,他以「清晨」、「曲徑」、「鳥性」「潭影」「鐘磬音」等等寫「靜」。-- 異曲同工也。

王維以禪入詩,開拓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領域,打造了山水田園詩空明凈逸的境界。其山水詩,恬淡閑遠、清秀雋永,在欣賞一幅幅空靈迷朦、意象玲瓏的山水風景畫的同時,亦可聞禪趣之私語。--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禪意之美,溢於字里,淌於行間哦。常建也以禪入詩,「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 --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其中一個「空」字,可抵萬金。

從禪宗的角度來看,一個「空」字,嵌在詩中,貌似不經意,其實,這表現了他對世間萬物的態度和認識,他以否定的態度來表現對世界萬物的否定,即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虛假的,一切皆為空。「空」字既是全詩的核心,也是全詩的總綱。「題破山寺後禪院」,乃一首「佛詩」也。禪宗以「無念為宗」,要做到「無念」,首先要做到「心空」,心空就是說在與外物接觸時,心不要受到外境的任何影響,而不是百物不思,萬念除盡。所以,凡是「佛詩」必定追求一種「空靈」之境。

從禪宗的角度來看,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虛假的,一切皆為空。-- 行走於清幽的興福寺,我一遍遍想。-- 合肥工業大學的團委副書記陳剛死了,他以決絕的方式,從12樓上「縱身一躍,凜然赴死」。他是在競選團委書記落敗後自殺的。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他當官的慾望受到了打擊之故。但他在遺書中自述,是因為有人設置了種種反常的程序,用不正當手段拉票,才把他排擠走的。在熟人眼裡,陳剛是一個凡事皆能堅守原則與底線的人,他不可能放下身段與規則去拉票。在妻子眼裡,丈夫陳剛並不是一個輸不起的人。

等等!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仲淹心憂天下 的精彩文章: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一共殲滅多少日軍?真實數量讓人無比振奮!

TAG:仲淹心憂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