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平宰相最見智慧,他被尊為大宋「聖相」

太平宰相最見智慧,他被尊為大宋「聖相」

宋朝「君臣共治」的理念十分盛行,宋真宗趙恆即位初期,廣開言路,勤奮治國,任用李沆(hàng)、張齊賢等良臣,朝中政治清明,經濟日趨繁榮,史稱「咸平之治」。

歷史中的李沆和張齊賢,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史料中又記載了哪些關於他們治世的故事呢?

柱石之臣

李沆仕途上波瀾不驚,沒有大的起伏。遍觀歷史記載,他雖沒有建立寇準那樣的豐功偉業,也沒有留下范仲淹《岳陽樓記》那樣的傳世名篇。

但是他死後,宋真宗稱讚其「忠良純厚,始終如一」,為之廢朝五日。史稱李沆為「聖相」,王夫之更是稱讚他為「宋一代柱石之臣」。

那麼,李沆究竟「聖」在哪裡呢?

識人之明

寇凖與丁謂交好,寇凖多次向李沆推薦丁謂,李沆卻始終不用他。

寇凖詢問李沆為啥不用丁謂。李沆說:「看他為人處事,可以讓他位居別人之上嗎?」

寇凖說:「像丁謂這樣有才能的人,相公(對宰相稱呼)怎能一直抑制他,使他居於他人之下?」李沆搖頭苦笑:「將來你後悔了,就會想起我的話。」

後來寇凖果然被丁謂誣陷排擠,他這才信服李沆的識人之明。

戒主驕奢之心

李沆曾經告訴三司使(主管財政),如果皇上問你們國庫里有多少錢,你們不許告訴他。三司使的人不明白,為啥不能讓皇上知道啊?原來李沆是怕皇上亂花錢。

李沆還叮囑三司使的人,如果皇上實在逼問國庫里有多少錢,有一千萬你就告訴皇上只有八十萬,跟皇上訴窮訴苦,咱們得把國庫的錢用在刀刃上,利國利民。

深謀遠慮

李沆擔任宰相時,王旦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因為西北戰事,他們每天工作廢寢忘食,王旦就吐槽:「這日子什麼時候是頭啊,咱們啥時候才能悠閑無事,坐享太平?」

李沆卻意味深長地說:「稍有一些憂慮勤苦,才能警戒人心。將來如果西北都平定了,朝廷未必沒有別的事情。」

後來契丹與宋和親,王旦請教李沆的看法。李沆說:「和親好是好,畢竟能減少戰亂之苦,但是邊患一旦平息,就怕皇上會日漸滋生驕奢之心。」王旦不以為然。

李沆每天呈上各地水旱災、盜賊及不孝、作惡的壞事給真宗知道。真宗聽了往往慘然變色,很不高興。王旦認為這種瑣事不值得讓天子煩心,而且丞相常常稟奏一些不好的消息,會拂逆了皇帝的心意。

李沆卻說:「皇上還年輕,應當讓他知道各地艱難的情況,經常懷著憂慮警惕之心。不然,血氣方剛的皇帝,不是沉迷歌舞、美色、珍玩,就可能搞土木、戰爭、祭神之類的事。我老了,來不及看著,這是你未來要操心的事啊!」

李沆死後,宋真宗果然與契丹結下「澶淵之盟」,西夏也來納貢,於是在泰山封禪祭祀,在汾水立祠祭神,大建宮殿,搜集亡失的典籍,沒有干正事的時候。

王旦又親眼看著王欽若、丁謂等人胡作非為,但這時他想規諫宋真宗,卻已經來不及,此時才明白李沆的遠見卓識。王旦感慨說:「李沆真是聖人,看事情那麼有遠見!」

除了李沆,宋真宗還起用了另一位名相張齊賢,據說李沆還與張齊賢略有不和。後來張齊賢因為醉酒失禮而被罷相,時人因而說:「李相太醒,張相太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學會這些,放假在家再也不會被父母「嫌棄」了
最美的新娘子,一定是嫁給愛情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