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羅廖夫的N1與馬斯克的獵鷹重型火箭

科羅廖夫的N1與馬斯克的獵鷹重型火箭

紀念N1運載火箭,也慶祝今早(北京時間)發射成功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米哈伊爾·揚格利的R-26先回顧一下N1運載火箭,最早是由科羅廖夫提出於1959年,用於發射太空站組件和火星飛船(最初構想就這麼高大上),但這時也就是大家坐一起談談,沒什麼實際行動。當年年底科羅廖夫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這次與會人員開始提出更具體的方案,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由科羅廖夫的R-7,米哈伊爾·揚格利的R-26,切洛梅給出了其它火箭和導彈的方案(您這有點跑題吧)。到了1961年,科羅廖夫為N1爭取到了一點經費,更有一份文件明確要求N1要在1965年發射(這可有點趕鴨子上架了)。但這時對手的行動,為一切匆忙的行動打開了綠燈。1961年5月,美國人宣布要登陸月球。蘇聯在確定要先於美國人登月的目標後,科羅廖夫這邊雖然在選擇發動機上陷入僵局,但N1是採用發動機群的方式被確定了下來。為什麼要造這麼大的火箭呢,其實就有點像後來戰鬥機的後邊掠翼慢慢被淘汰是一個道理,當時人類對軌道研究較少,美蘇都同時採用了直飛月球這樣的簡單粗暴的方案,缺點就是需要建造大推力的火箭。正當科羅廖夫的方案勝出,該大幹特干之時,他卻意外的死於一場手術併發症。這樣時間緊迫的因素,加上科羅廖夫的死為N1的連續發射失敗埋下了禍根。N1運載火箭獵鷹重型運載火箭N1第一級安裝了30台發動機(獵鷹重型火箭27台)。因為使用的是煤油做燃料,N1的載荷只有95噸,比使用氫氧燃料的土星五號少35噸。而研發的過程更是緊張,再第一枚人類衛星,第一次人類太空出艙都搶先的情況下,自然第一次登月也想先於美國進行,這時冷戰對抗漸入高峰時期,這樣的成就絕對是一次偉大的勝利。但從各個渠道得來的美國準備登月的消息令人不安,能否搶在美國人前面登月,沒人有把握。發動機應有的試驗被忽略了,一切都為了趕進度。而運輸到拜科努爾基地又需要走陸運,降低了火箭的可靠性,增加失敗的風險,當一切的不利因素都被疊加在了一起時,N1有了四次試驗發射全部失敗的經歷。尤其以第二次失敗最為嚴重。當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之時,N1運載火箭的命運被決定了,在研發下去也毫無意義,項目隨即被中止。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被豎起斗轉星移四十餘年後,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誕生,與前輩N1相比,同樣使用發動機群的獵鷹重型火箭要矮一些,重量輕了一半多一點,但重型獵鷹的近地載荷達到N1的2/3強,可以說如果獵鷹重型火箭體量與N1一樣的話,近地載荷妥妥的會超越N1。這樣不難看的數據,全是拜託現代科技的進步,重型獵鷹用的默林1D發動機在推力有所提高,燃燒室壓強大幅提高的條件下,發動機重量反而降低到約468千克,這使它的推重比提高到了158,超過蘇聯時代的NK-15發動機,一躍成為人類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重比最高的型號,後續改進型號可以達到180左右,這就不難理解獵鷹重型火箭為何優秀了。伊隆·馬斯克當在2011年公布獵鷹重型火箭方案時,可以說收穫了不少質疑的,尤其是對發動機群的應用,這也不奇怪,那怕是過了四十餘年,N1四次失敗的陰影還是籠罩著人們,警醒著人們,經驗教訓時不時就會被人拿出來說說。就連馬斯克也曾謹慎低調的表示「只要不炸壞發射台就是勝利」。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當地時間2018年2月6日,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成功點火升空,那一刻猶如「N1」運載火箭附體,帶著所有人的期待飛入星辰大海。這時之前一切的質疑與疑慮都粉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劇記錄 的精彩文章:

「bigger than bigger」 各國大炮鳥的故事
年度大作 紫羅蘭永恆花園 第01話 輕解析

TAG:番劇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