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葛夫:盆景是人與自然感應的傳統藝術

李葛夫:盆景是人與自然感應的傳統藝術

盆景是人與自然感應的傳統藝術

盆景是大自然的縮影,將宏偉的山水園林景觀濃縮於咫尺小盆之中。觀賞盆景,不止欣賞植物本身的美態,還有盆景師的精心佈局,觀者更可觀察當中的自然變幻,領悟人的德性。這種將人與自然融和的思想,正是盆景的奧妙之處。

盆景展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植物的自然美態揉合人類的心思德性,讓心靈沉澱,領悟造物奧妙。

中國古代便喜以盆景作庭院美化。

李葛夫老師

萬物縮影 匠心巧思

說種植盆景能修心養性,皆因一個小盆景動輒要花兩三年時間,比較大型的盆景,十多年時間絕對是等閒事;而且要順應植物的特性作漫長的修剪,如此耐性和恆心,盆景師的個人修為自然高。除了修心養性,種植和欣賞盆景還要有一定的文藝修養,皆因盆景不是盆裡的一朵花一棵樹,而是一片濃縮的園林景觀和無限意境。

志蓮淨院文化部研究員李葛夫老師說,盆景是人與自然感應的傳統藝術:「古人喜以盆景佈置庭院,一來將遊歷時的自然景觀留在身邊,二來是以自然景觀為創作靈感,借物抒情。盆景的特別之處在於包含了人的內心想法,盆景師在種植初期心裡已有一幅白描圖,期望盆景長成甚麼形態,然後透過悉心的截幹蓄枝、千百次的修剪技術,來達到想表達的意境。」所以盆景上的每一根枝葉的走向、青苔分佈、雅石擺放,都可說是盆景師的巧思。

將崇山峻嶺的氣勢濃縮成盆景,可留住美好的風光,亦是借景抒懷。

順應自然 無聲的詩

所謂意境,便是借物抒情的「情」。李葛夫老師指,中國自古以來喜以植物象徵不同德性,例如挺拔的松樹象徵堅毅的意志、彎曲的榆樹象徵仁德:「選甚麼植物作盆景,某程度反映了盆景師所嚮往的德性。」還有植物的形態,有直幹式、有斜飄式,有懸崖式,各種意境,是人與自然的心靈溝通,也是盆景師與觀賞者的共鳴:「優秀的盆景令人如置身大自然,領悟萬物變幻無窮、生生不息的道理,引發內心的真善美。」李葛夫老師認為觀賞盆景如吟詩看畫,是一種文藝的交流:「古有不少詩畫描繪崇山峻嶺抒發感懷,盆景一樣做得到。不少盆景甚至以詩命名,或在盆上刻有古詩與畫增添文藝氣息。」難怪盆景藝術有「立體的畫,無聲的詩」之稱。

嶺南派 蒼勁自然

中國盆景自唐代已有出現,如今更發展出多種派別,廣東一帶則以「嶺南派」為主。「嶺南派」最大的特色是講究自然生長,多採以修剪為主的「截幹蓄枝法」養植盆景,呈現出蒼勁自然、枝椏流暢、飄逸豪放的意境,但卻要耗費漫長的時間和心思去修剪;而香港,榕樹、羅漢松、蕃石榴、榆樹等植物,都適合作盆景。

盆景融入治療

園藝種植可以陶冶性情,盆景作為園藝的一種,更蘊含了中國傳統詠物抒情的智慧,難怪香港首為園藝治療師馮婉儀說,希望將盆景融入園藝治療:「園藝治療由西方傳入,藉助人與植物的關係,舒緩都市人的壓力,與盆景異曲同工。」她認為植物是一種媒介,讓人從中學習、放鬆、反思和釋懷。「所有壓力、負面情緒皆來自觀察事物的角度,轉換角度,便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以押花為例,不一定盛放的鮮花才美麗,被壓偏的乾花,反而有另一種永恆的美態;同樣盆景由古樹構成,古樹的美態在於其蒼勁,相等於長者的人生煉歷,同樣珍貴。加上盆景的秀麗景觀有助長者懷緬舊日時光,栽種盆景,對於腦、心、手三方面協調都有幫助,若能融入治療,幫助腦退化的長者或壓力大的都市人,都是不錯的良方。」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點擊閱讀》》》

(下拉查看內容)

鴻江故事篇

視頻篇

人物篇

知識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盆景者的意境水平決定盆景的氣質
遇見盆景第18期(晉江市盆景協會蘇永定先生風采)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