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發展更注重於型
最新
02-09
GIF
在國內陶瓷行業做的好的只有兩個地方最出名
景德鎮
宜興
兩者的發展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路線
如果說瓷器注重的是釉水是色彩
那麼紫砂一直以來堅持的就是對於器型的延伸
(當然這並不是說明,景德鎮就不注重器型,而宜興的紫砂就不注重色彩)
一直以來在大眾的印象中,瓷器的感覺是這樣的。
紫砂是這樣的
等等你說你看不出區別?
還看不出來那就在放幾張圖
造成兩者分開發展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製作工藝和泥料的原因
早期的紫砂泥是不能拉的(這主要是因為練泥水平的問題)所以紫砂就採用了拍打的成型工藝
GIF
而景德鎮一直是沿用拉胚工藝的(高嶺土是不能拍打成型的),生胚成型的時候,需要厚,濕,然後拉成大致的型,干後在修胚,這樣的話採用長式的嘴會便於製作。而紫砂是單獨搓嘴,因此可以小而靈巧的進行製作。
GIF
此外拍打法的工藝也造就了更多型的可能性,比如方器!
泥料的性質不同,帶來的成型工藝不同, 又帶來了兩者的發展方向不同,一切就像冥冥之中命運的抉擇,造成了兩者體系不同帶來的各有千秋。
而在歷史的發展之中,紫砂因為專註於器型的發展而留下了無數經典(線條流暢對稱,符合美學的作品)
也因此到如今紫砂壺的器型已然成為了一個標誌
比如:
這一把壺,如果知道壺名,那麼就知道是西施壺連帶著就會人為是紫砂壺,然而並不是紫砂壺。但卻會讓人看到西施壺就會想到紫砂壺。這就是壺型帶來的標誌性。假如某天真的紫砂沒了,那麼紫砂體系所帶來還剩下的就是這些壺型了,對於陶瓷器中型的專研和發展的一種精神
圖片源於網路,侵權刪


TAG:打破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