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中的女人們
「戰爭,讓女人走開!」話雖說的慷慨,充滿了熱血男兒的豪俠之氣,但事實上,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戰爭一旦打響,許許多多的血肉之軀就會被一股巨大的洪流捲入隆隆的機器,沒有誰能夠置之度外。眾多的女人也會在浮浮沉沉之中,或翻卷出驚濤駭浪,或被狂風裹挾著甩向礁石,瞬間擊打成塵霧和飛沫,然後消失不見了。
諜戰劇《風箏》中的女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曾墨怡,是《風箏》中第一個濃墨重彩的女人。她一出場就帶來了緊張與恐怖:墨黑的世道、紛亂的心緒、顛倒的乾坤,通過刺耳的警笛、燃燒的文件、旋轉的風扇來展現。「長夜難明赤縣天」啊,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弱女子,在敵人的酷刑面前,硬是咬緊了牙關,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氣節;在死亡到來時,神態自若,目光如炬,刑場上的她一定在想:「這一天終於來了,我沒有背叛我的信仰!情報已經送出,我的同志,還在戰鬥,戰友啊,好好保重!我們未竟的事業需要你繼續前行!」
程真兒,是《風箏》中最有亮色的女人。她純真,善良,可愛,就像一朵帶著朝露的花,給黑暗窒息的生活帶來了一點點光亮和希望。她手織的毛衣,有溫度也有厚度,有希望也有牽掛,最終變成了親人睹物落淚的纏繞著的無盡的思念。讓人痛惜的是:她太年輕了,她還來不及完全綻放,就被魑魅世界碾成了碎末。我想,如果她沒有死,而是到了延安,她一定會成長為左藍式(左藍是諜戰劇《潛伏》中我最喜歡的女性形象)的堅定的革命戰士,知性,溫潤,充滿了人性的光輝。
林桃,是《風箏》中最有張力的女人。她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有些媚,但媚的得體;有些嬌,但嬌的並不讓人厭。她像一個謎,總引人去尋找答案;又像一個傳奇,總給人以新鮮感。她細膩,明察秋毫,一個疑點也不放過;她感性,一旦真的愛上了一個人,就毫無保留,甘願捨棄一切。她的死,是最矛盾也是最剛烈的選擇:既是對自己信仰的殉道,也是保全自己愛人的殉情。鏡頭內,「剃刀」在磨刀,表情凝重,內心已是翻江倒海;鏡頭外,劃破面容血肉模糊、割腕自殺無聲無息,世界由此漸行漸遠。李小冉的表演出神入化,是《風箏》女性形象中演的最好的一個。
韓冰,是《風箏》中最複雜的女人。按說,從劇情的要求而言,她的人物的塑造應該是最有特點的,她的特殊經歷也是最受人關注的,本應讓情節更加曲折更加跌宕起伏更加引人入勝,但實際上,從演員表演來看,是極為失敗的!作為觀眾,我最不喜歡的劇中人物形象就是她了。每當韓冰出場,我都會不自覺地從劇情中脫離出來,若不是為了了解劇情,真的想快進快進略去也罷。羅海瓊也算是老演員了,但劇中表演極為做作,故作高深、故作高明、咄咄逼人,而且化妝師好像也很不給力,老年韓冰不僅沒有丟失掉年輕時的戾氣,還學會裝可憐了。
江心和延娥,這兩個人物有可比性。江心是敵中有我,延娥是我中有敵;江心單純,延娥老辣;江心的喜怒哀樂寫在臉上,所以在敵營很容易被看穿;延娥的希冀仇恨藏在心裡,所以在延安隱忍多年未被發現;江心的情感世界表現為父女情,是難言的苦澀;延娥的情感世界表現的是愛情,是凄楚的甜蜜。但兩人也有相同點,那就是為了自己的信仰,捨棄生命也在所不辭。從人物表演的角度而言,延娥的表演相對而言更有力度。
秋荷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出身卑賤的秋荷不失善良,養育了不同家庭的後代:反動特務頭子高占龍的兒子和中共地下黨「風箏」的女兒。本想親上加親,成為和和美美的一家人,但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幼時的相互扶持終於成為一場舊夢,在紛繁複雜不斷變化的形勢下,最終依然分道揚鑣。結尾,高君寶想要讓歷史重演,但是,來不及了,今天已經成了新時代。
下期預告:《風箏》中的好男兒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文章均為原創,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江月之聲」。
江月之聲
「江月之聲」,篇篇原創,壇壇佳釀。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請在文章底部左下角點贊;如果您覺得直入您的心底,還可以在文章正下方「讚賞」鼓勵!


※擁有郭襄的花樣年華,談一場苗若蘭的戀愛,過任盈盈的逍遙人生
TAG:江月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