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在新加坡上戰機

我在新加坡上戰機

原標題:我在新加坡上戰機


2月6日開始的2018年新加坡航展正逢新加坡空軍成立50周年,所以本屆航展新加坡空軍卯足了勁向本國民眾和國外媒體、觀眾展示自己。在航展現場,新加坡空軍一口氣擺放了3架F-15SG雙座重型多用途戰鬥機、3架F-16戰鬥機(1架F-16C單座型、1架F-16D和1架F-16D+雙座型)、1架C-130H運輸機、1架CH-47D重型直升機、1架S-70「海鷹」直升機、1架「美洲獅」直升機、2架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而且這些戰機都可以登上去進行體驗。作為軍用飛機的愛好者,我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所以把這些固定翼戰機和直升機上了個遍,很過癮。下面主要講一下登上固定翼戰鬥機的感受。


新加坡空軍這次靜態展示的主要是雙座機,但只開放前座艙,也就是飛行員的座艙,後面的教員/武器控制員座艙不讓進。儘管有這樣的限制,但是對我們這樣很少能與先進的第三代戰機零距離接觸的觀眾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F-15SG的前座艙已經玻璃化,也就是信息顯示主要是靠液晶顯示屏、平顯來完成,傳統的儀錶已經看不到什麼了。中置操縱桿集成了武器開關,也就是俗稱的HOTAS,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F-15SG由於有專門的後艙武器控制員,所以前艙飛行員操縱桿上的紅色按鈕主要是進行機炮射擊。以前曾有很多傳言稱中置操縱桿是為了方便左右手操縱,但是我用左手握了一下操縱桿,根本無法操縱,因為這個操縱桿只是根據右手操縱設計的。我問新加坡空軍飛行員,如果右手負傷,是不是就無法操縱戰機,他給出了肯定回答。實際上,中置操縱桿的好處是向後拉杆或向前推桿都很給力,而且很順手。在我的左手側是控制發動機推力大小的節流閥,由於是雙發,所以節流閥是雙排,需要同時向前推或者向後拉。我試了試,推拉起來還是需要使點勁的,並不是十分輕鬆。推拉時力氣一定要勻,防止出現兩台發動機推力不平衡的問題。


F-16D+的前座艙與F-15SG大同小異,也是「一平三下」的典型配置,不過該機的座椅後傾角度較大,能夠增大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為解決座椅傾角加大所帶來的飛行員操縱中置操縱桿不便使力的問題,該機採用了右置操縱桿,而且也是HOTAS。但是F-16D+前座艙的這個操縱桿有專門的控制機炮射擊的扳機,正好在食指附近,我將食指上抬,扳動了一下扳機,並不費力。在操縱桿上方的紅色按鈕是用於控制導彈、炸彈的投射,大拇指按下去就可以了。與F-15SG的中置操縱桿相比,F-16D+的側置操縱桿操控起來更順手些,而且所用的力氣也會小不少。不過,側置操縱桿往後帶桿的感覺不如中置操縱桿那麼給力。蹬舵的話,F-16D+似乎也比F-15SG更容易。需要提及的是,戰鬥機對於飛行員的身高有比較嚴的範圍要求是很有道理的,太低的話蹬舵比較費力,抬高的話蹬舵就無法舒展,時間長了容易累。我試了下蹬舵,比較舒服,可能是因為身高和腿長都在要求範圍的緣故。




F-16D+左手側的節流閥在結構上比F-15SG的複雜很多,但是有限位開關,不容易出現因為手勁大小掌握不好而出現推力變化不穩的情況。節流閥操控起來比F-15SG輕鬆很多,而且其可以完全放倒,這也是F-15SG所沒有的設計。


F-15SG和F-16D+的彈射座椅都採用四點式安全帶將飛行員規定在座椅上,安全帶的扣緊與解脫都很快速。由於觀眾只是短暫的坐進座艙進行體驗,所以現場沒有放置飛行頭盔。其實,即便有頭盔,在不加電的情況下也無法感受頭盔瞄準具工作時是什麼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合防務 的精彩文章:

看看俄國人的新腦洞:圖-160超音速……客機
冷戰重啟的跡象?瑞典重新回購賣給民間的潛艇基地

TAG:聯合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