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鈍感的力量(一)

鈍感的力量(一)

遇見渡邊淳一的《鈍感力》是十年前了。當時初入職場,少不了有很多無知和困惑。這本書,給我了很多醍醐灌頂的人生啟示。這十年間,我跟很多人分享和探討過這本書的一些核心觀點。時至今日,再讀,依然受益匪淺:

----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關係複雜、信息爆炸的現代生活中,鈍感力是作為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易在艱難哪怕是平順的生活中取得成功,並能同時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

----在各行各業中取得成功的人們,當然擁有才能,但在他們的才能背後,一定隱藏著有益的鈍感力。

----頓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廣大的力量。

認識一位朋友,有才華,並且非常認真勤奮,初入職場很快嶄露頭角,一時間上司肯定、同事讚賞、下屬敬仰,她的工作能力也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不斷提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情況便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比如,在提交一份工作方案時,她對上司的批評和指責開始比較敏感;在和同事相處時,她發現有人因為她所謂的「能幹」而不斷地把本該自己承擔的工作或者不願意承擔的工作推諉給她;在對待給下屬布置的工作時,大家會因為反正我做的達不到你的要求那最終還是請你來做吧的情形。一開始,她的反應是委屈,經常因為工作而導致心情低落,即使下班以後也沒完沒了地沉浸在煩惱;然後,她開始自責,反反覆復地憂慮以及自我否定,但是再次遇到問題時,又不自覺的帶著情緒面對大家;再後來,她開始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抵觸、反感,對上司、同事還有下屬產生了怨懟,動不動就想要放棄和逃避。可想而知,她陷入了自我否定也否定他人的惡性循環,人際關係一度進入冰凍狀態。

在一次同學聚會中,她說起自己的困境,我們一起探討改變的辦法,大家紛紛從不同的角度給了很多勸慰,但是對於這位「才華橫溢、工作勤懇」的朋友來說更多是激起了她的情緒,最終引發了我們各自對職場上的各類遭遇「一通吐槽。在痛快淋漓地相互傾訴之後,我們驚人的發現,作為一群所謂的「高知女性」,我們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是:自視清高,過於自尊和敏感,對工作和同事存在著一種」過於自我」的預期,由此導致了對待工作和生活不夠包容、不夠忍耐,煩惱也自然尋著「敏感」的味道找上門來。

幸運的是,我們沒有停留在自怨自艾的層面,更沒有自暴自棄。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和探討,也對「鈍感力」這個我們曾經不以為然能力進行了感知,並在後來的工作過程中日益感受到「練就頓感的能力」是一種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總結幾個心得:

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人際交往中,過於自尊、敏感,如果是才華橫溢的人,往往十分自信,但是一旦遇到挫折,其所受的傷害也很大,會因消沉而難以東山再起;如果是知識和能力水平一般的人,則往往表現得自卑,一旦遇到挫折,則會因為認知偏差而產生悲憤、極端的害人害己行為。

面對人生的無常,我們無法預設生活,但是可以嘗試練就「即使挨罵,也不氣餒」的頑強精神以及「不為瑣事動搖的頓感」,這是我們在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也才能使敏銳、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工作中遇到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是一個職場人必須要經歷和面對的,不存在幸或者不幸,完全沒必要反應太過強烈。所謂的「一帆風順」不過是一種美好的祝福和期望,要是當成是一種「非要不可」的追求,那必然是會碰壁碰的頭破血流。當我們從認知上意識到「問題和矛盾」是一種必然的存在時,就不會那麼感覺總是有天大的委屈了,而是應該理智的想,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

一個人才華的施展和辛苦的付出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價值的實現,說來說去都是自己的事,不是為了別人。所以,沒必要那麼在意別人的態度或者評價。工作中被上司批評幾句,首先選擇態度誠懇地聽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被同事抱怨或者嫉妒,首要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而不是「以怨對怨」,用情緒去面對,免不了傷人傷己;如果你是個領導,面對下屬的不足或者挑釁,首先要意識到這也是一種必然的存在,都足了要你幹嘛呢?若是看不上你你應該更加強大才是正道。

頓感的力量,與那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生實苦,世事無常,越是長大,就越要在我們的「敏感、自尊、才華」等等這些特點上加一層保護膜,讓它變得遲鈍一些,讓它們經受住生活的磨礪,然後熠熠生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願人生只如初見 的精彩文章:

TAG:願人生只如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