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防人工智慧 一場積澱與基因的較量

安防人工智慧 一場積澱與基因的較量

前言

人工智慧在安防產業的落地,推動著安防智能化的進一步升級,同時也帶來了這個產業邊緣的對外延伸。隨著人工智慧在安防領域應用的深化,這個產業也吸引著越來越多AI企業的入局,尤其是計算機視覺企業,作為天生的演算法廠商,他們的進入,也開啟了安防與AI企業在安防人工智慧時代關於積澱與基因的較量。

安防視頻監控從「人眼查看」發展到機器自動分析識別並結構化處理,得益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其中安防領域最為核心的人臉識別、車輛特徵識別、行為識別等應用匯聚著大量的人工智慧演算法,也正是在這樣的產業技術結構之下,AI企業憑藉領先的演算法優勢在安防領域積累起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在談到人工智慧在行業市場的發展時,傳統安防企業和AI企業各自扮演的產業角色自然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打破產業角色局限

從業務目標上看,安防企業與AI企業有著共通的地方,都期望於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和完善的視頻解決方案,而基於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的著眼點落在了不同的環節,分別站在了產品和技術的兩端。

傳統安防企業的業務重點更偏向於設備研發製造、解決方案與系統集成,AI企業則更專註於晶元和演算法技術研發。安防人工智慧從技術走向產品再到解決方案,這兩大產業角色之間的業務勢必將會逐漸融合。演算法廠商開始著手朝產品端延伸,完善自有產品和服務體系。而大型安防企業為了優化其智能安防系統應用效果,不在晶元和演算法上受限於人,鞏固其市場話語權,也將在組建自有人工智慧演算法團隊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雙方各自補齊短板,才更有可能塑造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而目前這些趨勢已經在行業市場有所體現。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同時擁有AI和安防雙重深厚資源的企業,更有能力打破產業角色局限,無疑是時代的幸運兒。當然,他們也真實存在,未來也必將鋒芒畢露。

補齊短板 融合發展

然而安防產業並不像其他的製造類行業,它本身是一個多層次、多區域、多領域的複雜行業,機會雖然很多但也分散。AI企業和傳統安防企業要想在智能安防時代長盛不衰,都需要補齊短板,融合發展。

AI企業想要進入到安防市場來做深做透,還需要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產業經驗的問題。AI企業大部分以人工智慧演算法起家,其專註的方向在人臉識別、行為識別、語音識別等等技術領域,而安防僅僅是這些技術可橫向切入的應用行業之一。大部分AI 企業是在近幾年興起的深度學習浪潮(尤其是人臉識別)之中才涉足到安防這個領域,相對於紮根已久的安防企業來說,AI企業無疑是行業新貴。他們並沒有在安防行業市場長期積累的從業經驗,缺乏對安防市場情況的深度了解,包括用戶真實需求、產品生命周期、渠道體系、解決方案能力及工程體系等,而這些並非憑藉技術或資本就能摸透。

二是技術落地的問題。AI企業在晶元、演算法上佔據著顯著的優勢,但實際的安防項目考驗的是企業的解決方案能力,從硬體、軟體到系統,演算法只是其中一個維度,如何將優質演算法轉化為「生產力」,服務於實戰應用才是關鍵。

反過來看,傳統安防企業想要展開在AI演算法和晶元方面的技術探索,同樣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產業鏈中,從上游往下游發展還可能「順勢而為」,但從下游往上游「逆流而上」拓展會更加困難,因為這裡涉及到兩大阻礙因素:

首先是企業人才結構完全不同。安防產品或集成類公司和演算法類公司的人才組成具有極大差異,演算法公司的團隊普遍由技術研髮型人才構成,這類人才的培養需要很強的專業環境,且人才培養周期長。在安防產品或集成類公司,即使採用外聘的手段來迅速組建AI研發團隊,這種方式也並不能迅速見效,甚至墜入一個研發大坑,付出多年研發的高昂成本之後卻換來產品過時或競爭力低下。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涉及到企業基因的問題。一家公司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創始人/創始團隊,如果創始人/創始團隊並不具備演算法研發的思維、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決策能力,那麼下面的技術團隊也很難順利地開展工作,導致技術成功產品化存在很大困難。

另外還有一點,演算法是一個深度技術鑽研的領域,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不論是高精尖人力,還是研發資金,並且這種持續的投入不一定有明確的回報,這非常考驗企業的遠見和耐性。尤其對於沒有太多資金和資源鋪墊的中小型安防企業來說,自研演算法是需要謹慎考慮的事。當然,對於大型安防廠商而言會好很多,因為他們有更雄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做支撐,但大公司管理難度大、研發方向多但不專註、效率低、拖累多等也常常不易逾越。

當前業內有部分廠商會通過後天持續不斷的鑽研和投入,取得一些AI 方面的技術成果。但很多時候這種AI的成效是外在的表現,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這類企業的AI業務更多是以「混合物」的形態出現,並不純粹,核心技術還沒有紮根在地,沒有太大的技術輸出實力為實戰應用和長期競爭力持續賦能。由於缺乏天生的AI基因,安防廠商自研演算法這條路可能會走得比較艱辛。

合作共贏 行穩致遠

那麼,是不是說安防廠商想要探索AI領域的機會一定很渺茫呢?其實不然,傳統安防廠商想要拿到AI的「船票」,仍然可以做一些嘗試,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便是合作。對於安防和AI企業而言,依靠單一的技術、產品或市場資源很容易後繼無力。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實現優勢互補,也能走向雙贏

而合作共贏的前提是,雙方都要清楚自身的短板在哪裡。不同領域之間業務模式所存在的差異,同一個領域裡不同企業發展情況的差異,這些都是在選擇合作夥伴過程中需要量化考慮的問題。

產業在走向精細化運作的過程當中,會不斷衍生出新的發展機會,只有將基因優勢、技術優勢、經驗優勢、渠道優勢等等這些統統轉化為基於用戶需求的綜合服務能力時,優勢才能凸顯它的價值,而這也才是安防人工智慧於用戶而言的核心價值。

在安防人工智慧的絕對趨勢之下,產業未來局勢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市場持續更迭的過程中,除了不斷夯實自身的業務能力之外,企業還要培養自身高瞻遠矚的格局,向死而生的勇氣,開放共贏的氣度,如此,才能行穩致遠!

本文源自安防知識網記者對北京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巍先生的主題採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全自動化 的精彩文章:

六分之一美國人都有智能音箱 中國市場如何?
AI新勢力崛起 安防迎來發展新時代

TAG:安全自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