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班主任總結:寒假裡學生最容易拉開五個差距,開學後再看就晚了!

班主任總結:寒假裡學生最容易拉開五個差距,開學後再看就晚了!



來源|擇學堂(ID:zexuetang_com)





寒假,雖說是孩子放鬆玩樂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孩子進步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寒假,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長得足夠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也可以讓孩子養成一個壞習慣。短得也足夠讓自家孩子與別家孩子拉開各種差距。




一方面,寒假是讓家長和孩子最容易感到懈怠的時候,孩子的自制力一般比較差,沒有家長監督和約束,可能會養成不良習慣。




比如:

很多孩子,在假期長時間玩遊戲、看電視,以至於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每天晚睡晚起,作息規律變差,以至於開學後,無法適應。




還有很多,雖然是報了輔導班,卻沒能好好利用,對這個假期要學習的孩子來說,簡直浪費了。




當然,寒假,本應該是讓孩子多放鬆的。但是,如果利用不當,給孩子後面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這個假期,也就一點意義沒有了。




再深入看,寒假是怎樣拉開孩子的差距的?




 01 


培養好習慣


拉開孩子的學習差距




太多的孩子在寒假養成這樣的習慣: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不規律,做事馬虎等。大都是因為這段時間,由於家長的忽視,導致孩子的習慣變差。




假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其重要性要遠超於多學幾章新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假期應該養成的幾種習慣。




? 閱讀的習慣




一切的問題,都能用閱讀治癒。這是小編一直以來堅信的。而且閱讀量對於作文寫作的作用毋庸贅述,而假期是大量閱讀的最佳時期。



?建議:


①記下書名、作者;


②學會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等讀書方法。


③利用多種渠道擴展自己的閱讀量。

④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對於每本書,要懂得摘記重要的信息,以備以後寫作文。


⑤寫讀後感記錄重要人物和主要內容;


⑥習慣閱讀思考,注重情感表達。在豐富的積累之上,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表達能力和語感能力。


⑦學會自己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月報。不斷地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文學一類的書籍,有利於孩子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複習的習慣




複習,永遠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懂得複習,能及時補差補缺。這段時間,把上學前的內容重點再複習一遍。拉開的,不單單是那幾分幾十分的距離,更是紮實的根基。




?建議:


1.複習要及時。複習時,重點要幫助孩子發現問題,並學會新的解題思路。


2.複習時,學會建立知識架構。複習一節時就建立一節的知識架構,複習完一章,這章的架構、重點自然也就清晰了。




? 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准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再仔細檢查。




孩子平時在學校如果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寒假期間,家長要監督孩子保持;如果孩子學習習慣一直都不好,家長一定要抓住寒假這個時間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02 


做家務


提升動手、認知能力




做家務:

幫助孩子拉開動手、認知能力的差距,拉大責任心的差距。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寒假中,孩子走出學校,有更多時間、精力與日常生活打交道,父母大可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上上「生活課」,將每天的各項活動轉變成一次學習的體驗。





比如,生活中(不僅限在假期)




3-4歲:自己穿衣服,更好地使用馬桶、更仔細地刷牙;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和書籍;餵養寵物;睡前幫媽媽鋪床。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自己鋪床;準備餐桌;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爸媽一起賣東西購物。




5-6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工具、書本和要穿的衣服,鞋子等;歸納整理衣物,收拾房間。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和客廳;會使用家裡的電器,洗衣機等。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倒垃圾等




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熟練掌握家裡各種器具,並能安全使用。清理冰箱,廚具等,自己能做飯;能獨立購物,賣東西。




如果孩子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長大了必然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也平平。




因此,利用假期,好好教會孩子做家務,進行早期的勞動訓練,孩子動手能力強,認知力就強,責任感也會伴隨而來。




 03 


旅遊


拉開孩子統籌規劃能力的差距




寒假伊始,不少父母會選擇這段時間帶孩子出去旅遊。但是,一切似乎只是看看山水和風景,孩子真的能長見識嗎?想要孩子從旅遊中認知更多、收穫更多,就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1、旅遊景點攻略的了解。有條件的孩子,可以網上查詢路線,分析對比,做好路線規劃。旅行途中,當個小導遊。




2、旅遊預算的計劃。其中包括交通費、食宿費、各類門票費用等。孩子可以查詢網路,利用現在的信息時代,提前做好功課。




3、旅遊途中必備的清單。可以教由孩子負責整理,甚至打包、歸納。




4、旅遊目的地的簡單認知了解。旅遊前,可以鼓勵孩子先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歷史,文化等。旅遊途中,可以跟父母講解,介紹等。


...


能初步做完以上4項的孩子,基本上,下次旅遊就熟懂攻略了。相信,讓孩子這樣的調查,計劃,加實踐,你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會更有統籌規劃的能力。




? 更細節的建議還有:




先通過網上各類旅遊網站信息來選擇旅遊目的地值得玩的幾個景點,然後根據遊玩這些景點需要的時間和當地的天氣來預算玩的天數;




再根據天數來預訂住的酒店,當然,酒店也要貨比三家再預訂;接著每個景點之間的交通怎麼安排比較合理,交通費要支出多少,每個景點門票是多少;每天吃飯怎麼解決,大概要有多少花費等等。




如果孩子能做到這些,有沒有發現孩子的獨立思考、搜索篩選、邏輯思維、提升自理能力、加強適應能力、磨練意志力等,比任何的說教都有效!




總而言之,家長要讓旅遊成為教育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機會,這個假期,即使出去玩,孩子也收穫不少。







 04 


多運動


拉開孩子意志力、專註力的差距




運動,能讓人更健康,讓孩子長得更高,當然,重要的還有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堅持毅力、專註力等。




孩子在學校期間課業繁重,很少有鍛煉的機會;父母大部分都是上班坐著,更是缺乏鍛煉。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假期嘗試一項體育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和堅持力。




很多家長反饋,孩子不能堅持做一件事,缺乏動力。這裡面,折射出一個重要的信息:你的孩子,意志力太薄弱,堅持力也不足,需要鍛煉了!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發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註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所以,假期中,家長多陪伴孩子運動吧!




 05 


管理時間的能力


能讓孩子跑得更快




很多孩子一放假就開始「不自覺」了:睡懶覺、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導致放假沒幾天就很難再找回學習的狀態了,甚至寒假作業都要到假期快結束時才匆匆忙忙地趕,完全打亂了利用寒假合理安排學習的計劃。




結果,孩子的寒假就「混」過去了,寒假的懶散習慣還大大影響了開學表現!沒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計劃,一旦脫離約束,就是各種混亂。




因此,讓孩子好好利用寒假,除了合理的計劃,還要幫助孩子培養管理時間的能力。




時間管理的概念對孩子來說太過於抽象,家長要想切切實實幫助孩子管理好時間,從3個具體的方面入手即可。




1.讓孩子列出每天必須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尊重孩子自己的喜好,但是也要明確哪些是孩子必須要做的事。必須要做的事,哪怕不喜歡,也要去做,這是責任;想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歡的、願意去做的事情,這是權利。




寒假期間,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制定一個計劃表:






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比如做作業、看書閱讀、打掃自己的房間等,不可以偷懶,就像爸爸媽媽每天必須要上班一樣;想做的事情比如和父母旅遊、和朋友玩、看電視等,這些他應該自己爭取時間去做,就像爸爸媽媽想要陪孩子去博物館,就要抽時間一樣。




2.讓孩子將自己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劃分級別





每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24小時,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做,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劃分事情的優先順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將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這樣的劃分的:這件事很重要,也很緊急;這件事很重要,但不緊急;這件事不是很重要,但很緊急;這件事不是很重要,也不緊急。




其實,這也是我們處理事情先後的一個評判標準。




因此,在與孩子一起列出每天必要和想要做的事情的基礎上,再一起劃分一起優先順序別。







比如:


假期里每天需要完成的作業,緊急且重要,優先做;


老師希望孩子假期體驗生活,重要不緊急,安排時間做;


親戚孩子來訪要陪伴,緊急不重要,可以做;


沒完沒了看電視、打遊戲,不重要不緊急,最好別做了。




3.讓孩子根據必要事和重要事給時間做預算




時間這個概念對孩子來說非常抽象,他們認為時間有的是,也用不完,所以總是想著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天只有24個小時,不多一分鐘,也不少一分鐘。時間是有限且不等人的,這個概念要讓孩子牢牢記住。




寒假,對家長來說,是一場挑戰身心的攻堅戰!對孩子來說,利用好假期這個能與別人拉開差距的機會。




註: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讓孩子遠離電視和遊戲,讀好詩書!



每天10分鐘,堅持1學期


與千萬家庭共同組隊,伴孩子愛上讀詩~


即刻掃碼報名參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 的精彩文章:

期末成績出來後,聰明家長做好這3件事,孩子成績更優秀!
1-9年級寒假必讀書單,人民日報強烈推薦!(轉給家長)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