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出近5000萬支手環後,華米今日IPO!小米系迎來收割期
在小米將以900-1000億美元估值於2018年第三季度末在港交所上市消息沸沸揚揚之際,華米率先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
美國東部時間2月8日(北京時間2月8日晚),華米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證券代碼為「HMI」, 此次,華米科技以每股ADS(美國存托股份)11美元的定價,首次公開發行1000萬股ADS,總融資額超1.1億美元,承銷商為瑞士信貸、花旗集團以及華興資本。
據悉,此次融資資金的30%資金將用於新產品、服務及技術研發,30%用於銷售及市場營銷,40%將用於公司運營或戰略投資或企業併購。
華米科技創始人兼CEO黃汪在上市儀式上表示:華米科技始終致力於將人類真實的情感及活動無感地連入互聯網世界,改善人們的生活。上市之後,華米科技會加大在技術、產品研發上的投入,使得更廣泛、更多樣化的生物特徵識別和活動數據集合及分析成為可能,推動智能可穿戴市場的不斷創新和快速發展。
如果小米做了你怎麼辦?那就小米投我們做吧
華米是小米生態鏈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在華米之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生黃汪開過3家公司,賺了很多錢,也悉數賠光。
2009年,黃汪成立第3家公司,開始做平板電腦,第一款產品出來時iPad還沒面世。但 「我們發現在平板上做了那麼多技術創新,最後都沒什麼用,一個產業不行的時候,你怎麼弄都是大勢所趨,都是不行。」
最終,黃汪決定轉做可穿戴。2013年1月,他從CES回來,把公司最核心的人員轉做智能手錶,當年9月份推出Zwatch。
2013年,可穿戴非常熱,靠Zwatch,黃汪把拖欠員工的工資都發了還賺了一些錢。但這時候他面臨著一個問題,是繼續小本經營做下去,還是引入資本?
做前兩家公司時,黃汪都沒有引入資本,最終公司都做得很大。其中第一家公司時黃汪曾找到IDG,但IDG沒有投。黃汪陷入了一種思維定式,「為什麼要找人投資?」
但到第3家公司時,他發現,與更大的巨頭PK的時,無論資金還是實力都不在同一個維度。因此,2013年下半年他決定將工作重心轉為找融資。
2013年,小米主戰場還是手機、電視、路由器,但智能穿戴肯定是雷軍不願錯過的一個物聯網入口。當年6月,雷軍在內部提出了「小米生態鏈」,意圖用投資的方式卡位,當時他的口號是搶公司。
最開始,黃汪沒有找小米融資,但希望能把產品放到小米商城裡賣。他通過在MIUI工作的校友把手錶給雷軍試戴,雷軍試了以後覺得很不錯,兩人見了一面,雷軍把現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介紹給了黃汪。
「我們找投資人的時候,都問我如果小米做了你怎麼辦,我後來回答這個問題,乾脆說小米投我們做,這就不是問題了。」黃汪後來對媒體如此表示。
2014年1月,黃汪聯手小米正式成立華米科技,在此之前,小米手環業務已經開始。
2014年12月,華米再次引入外部資本,獲得由高榕資本領投,紅杉資本中國、晨興資本、順為資本跟投的3500萬美元投資,投後公司估值超3億美元。
據華米招股書披露的IPO前高管持股及股份分配情況,黃汪持股為39.4%,為華米科技最大單一股東。雷軍手下的順為資本持股為20.4%,為第二大股東;小米旗下企業People Better limited 持股為19.3%,意味著雷軍系一共持股達39.7%,實際持股超過黃汪。
智能手環出貨量全球第一,超8成收入來自小米
「一開始我們內部估計,小米手環賣個幾百萬隻,應該是能做到的,以當年小米的流量和影響力。但是我們的確沒想到能幹到1000萬隻,最後賣了2000萬隻。」在2016年的採訪中黃忠曾如此說到。
華米主要產品包括小米品牌的智能手環及智能秤、自主品牌AMAZFIT米動系列的智能手環及智能手錶。據官網顯示,2016年其銷售額超過人民幣15億元。截止2017年9月30日,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4000萬隻。截止2017年9月30日,華米科技研發的小米運動App及運動健康雲平台為4960萬名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
招股書顯示,在截至2017年11月30日的兩個月時間裡,華米科技的營收為4.767億元人民幣(約合7160萬美元),其中小米可穿戴產品的營收為3.450億元人民幣(約合5190萬美元),自身品牌的產品和其他部分的業務收入為1.317億元人民幣(約合1980萬美元)。在截至2017年11月30日的兩個月時間裡,華米科技的凈利潤達到了5220萬元人民幣(約合7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1400萬元人民幣。
2017年第四季度,華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650萬件,出貨量居全球第一。
華米的收入主要來自於銷售小米可穿戴產品及自有品牌產品及其他產品取得收益。
小米一直是華米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據招股書,2015年、2016年以及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前九個月時間裡,小米可穿戴產品的銷售額佔據了華米科技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7.1%,92.1%和82.4%。
從持股比例、業務模式、知識產權、渠道、收入佔比等各方面來看,華米對於小米相當依賴,與小米的關係也對於華米的業績起著重要作用。這也是外界和資本市場對於華米的擔憂所在。不過可以看到,華米也在努力研發自有產品、擴大非小米產品營收,減少對小米的依賴。
小米及小米系迎來收割期
值得注意是的,華米科技也是小米系2月8日第二個IPO項目。今日早間,御泥坊的母公司御家匯正式登陸深交所,順為資本在2015年億元投御家匯,發行前持股比例為4.85%股本,雷軍此前擔任御家匯董事,一度想要把御泥坊打造為面膜行業的「小米」。
順為資本CEO許達來表示,這次華米上市是小米生態鏈企業中首家赴美IPO的成功案例。「我們相信,小米和順為合作投資的企業中,會批量誕生具有IPO能力的優秀公司。」
此前,有分析稱,在小米正籌備上市之際,華米科技率先上市必將對小米的估值產生影響,或可促使小米的估值達到千億美元。
據劉德此前透露,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態鏈已經投資了89家公司。2017年1年內,小米投出了42筆共計約20億人民幣。在華米之外,至少還有紫米、智米、納恩博、金山雲、拉卡拉等企業估值達到獨角獸級別。
在華米、御泥坊IPO之外,小米及小米系2018年也將迎來收割期。參照騰訊投資的企業,已有眾安在線(06060.HK)、閱文集團(00772.HK)、搜狗(SOGO)、易鑫集團(02858.HK)、希瑪眼科5家成功IPO,它們在二級市場均有不俗表現。不知小米系企業未來表現會如何?


TAG:投資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