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鷹擊-18是款什麼樣的反艦導彈?體積雖小性能卻位居榜首

鷹擊-18是款什麼樣的反艦導彈?體積雖小性能卻位居榜首

鷹擊18是我國反艦導彈家族的最新型號,最早在2014年曝光,自曝光以來就有許多媒體和軍迷對其性能「妄自揣測」。就在幾個月前其「娘家」發文稱鷹擊18反艦導彈獲得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特等獎,再一次點燃了軍迷對它的熱情。那麼鷹擊18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款導彈?

鷹擊18由航天科工三院負責研製工作,對鷹擊18總師朱坤最高的評價是,「他創造了一個奇蹟」。雖說關於鷹擊18的各項具體參數仍處於保密階段,但我們從一些內部消息和外界對其普遍一致的看法也能看出一般。鷹擊18設計上參考了俄羅斯3M54E型俱樂部反艦導彈。

然而雖說體積更小,但在包括破壞力等指標上卻有翻倍的提升。相對於其前型鷹擊12以及3M54,鷹擊18體積更小,然而超音速模式下射程卻達到了400公里,幾乎是翻了一倍,巡航模式下射程更是達到1200公里。末端超過3倍音速的突防速度進一步縮短了敵方攔截系統的反應時間,同時巨大的動能和超過200公斤的彈頭一擊就能摧毀一搜中型水面艦艇。不過鷹擊18最大的突破在於它的三項「絕活」:一是自適應海況飛行,能主動根據海況調整飛行狀態,最低高度僅幾米,大大降低了被發現概率。二是極強的抗干擾,能在強烈的電子干擾下不受影響。三是反輻射能力,即便沒有直接命中,只要在敵艦附近50米爆炸,就能對地方雷達和通信造成破壞,猶如瞎子的軍艦毫無戰鬥力。

鷹擊18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在末端十個G的極限機動,而後以3倍音速沖向敵艦,留給敵艦的反應時間只有20秒鐘,這幾乎胖宙斯盾之類的反導系統無法攔截,同時縮小的體積和光滑的外形使得鷹擊18能在各種平台攜帶,共架垂直發射,對軍艦噸位沒了要求。因此,可以說鷹擊18獲得特等獎是合情合理的,與國際上同類武器相比,鷹擊18在整體性能上超越「布拉莫斯」是毫無疑問的,「魚叉」更是不在話下,按照簡氏防務排名,問鼎榜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青羊 的精彩文章:

民航客機為何均採用後掠翼?減低飛行阻力,提升飛行速度
洲際導彈怎麼確定彈頭都命中?擁有末端控制,可精確打擊

TAG:風青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