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55年呂正操憑哪些赫赫戰功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5年呂正操憑哪些赫赫戰功被授予上將軍銜?

這個寒冷的季節因你的關注而變得溫暖

開 篇

呂正操

1904年1月4日 — 2009年10月13日,原名呂正超,字必之。奉天省(今遼寧省)海城縣(今海城市)人。8歲時在本村小學讀書。1918年到繅絲廠當學徒。1922年參加東北軍。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1933年參加熱河抗戰。1936年組織「東北武裝同志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的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4年任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工地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09年10月13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 命家呂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他是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上將。

張學良

1922年,17歲的呂正操加入奉軍,20歲時成為張學良的少校副官兼秘書。從1929年一直到1936年西安事變,他一直都在張學良身邊或部下任職。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時,呂正操與應邀前來西安共商國事的中央代表羅瑞卿等人常有接觸。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呂正操到國民黨53軍任691團團長。1937年5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秘密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呂正操隨國民黨53軍南撤。此時,呂正操接到中共北方局指示:留在敵後,找地方黨開展抗日游擊戰。

1939年冬,呂正操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留影

1937年10月14日,在一次對日作戰中,呂正操帶領部隊撤離到河北晉縣東北的小樵鎮,宣布退出國民黨53軍。呂正操對大家說,已和軍部失去聯繫,「這種時候和日本人打,死了是烈士,活著是英雄!既然我們與軍部失去聯繫,我看只有回師北上,到敵後打游擊!」因暫未和中共地方黨組織聯繫上,部隊改稱「人民自衛軍」。

不久,人民自衛軍被納入晉察冀軍區領導。呂正操被任命為冀中軍區司令、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公署主任。

冀中根據地的創建由此開始,這是中共在平原地區的第一個根據地。憑著創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赫赫戰功,19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

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佚名,原題:《呂正操被張學良一路提攜 反對南撤投奔「八路」》,本文系節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村掌媒 的精彩文章:

哪位開國將軍「虎父無犬子」:一家出六位將軍
難得一見 1949年國民黨軍撤離南京

TAG:紅村掌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