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踏遍青山覓大自然瑰寶 嘔心瀝血為秦嶺石立言

踏遍青山覓大自然瑰寶 嘔心瀝血為秦嶺石立言

《寶藏》雜誌第十期刊登對秦嶺石文化研究中心會長董永寧的專訪:

踏遍青山覓大自然瑰寶 嘔心瀝血為秦嶺石立言

——對話中國賞石名家董永寧先生

文/裴海燕

他用30年的時光爬一座山,覓一種石;他傾盡心血研究賞石文化藝術;他的藏石雄渾大氣、滄桑厚重、意蘊高古,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他就是陝西秦嶺觀賞石文化研究中心會長——董永寧先生,他攀登的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秦嶺,他探尋、收藏、研究的秦嶺石就是他畢生的最愛。

2010年,在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上,董永寧先生首次推出21件秦嶺石,一舉獲得4金3銀,其系列作品「風(秦風)、雅(秦韻)、頌(秦魂)」均獲得金獎。2年後,在第十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上,董先生的秦嶺石又一次刷新歷史紀錄,獲得5金8銀12銅,成為本屆賞石展獲獎最多的人。一次次精彩亮相,彰顯了秦嶺石的王者風範,還原了秦嶺石在賞石文化中特有的歷史地位,令賞石界矚目。

在一次觀賞石高峰論壇上,中國觀賞石協會高級顧問邱沛喆說:「秦嶺石這麼優秀的石種卻藏在深山人未識,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秦嶺石的歷史意義十分重大,賞石界應該給予密切關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嚴家傑先生感慨萬分:「太震撼了!秦嶺觀賞石以獨特的原生態自然美,彰顯出它的審美內涵和藝術價值,獲大獎當之無愧。」

董永寧先生以大量精湛的藏品和高水準的學術研究,有力地論證了秦嶺觀賞石的高貴血統和典雅氣質及豐富內涵,使之自成體系,突顯了秦嶺石在中華石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董先生對中國賞石界的貢獻意義重大,他把一個古老的、斷代的、被遺忘的重要石種喚醒,並傳承、創新,他獨特的審美藝術思想豐富了賞石界的評鑒體系,他以嚴謹的研究和考證追尋中國賞石文化的發端,為賞石文化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董先生您好,這次來西安能與您這位中國賞石名家面對面討論秦嶺文化和秦嶺石,令我深感榮幸。近年來,秦嶺石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引起國內外賞石界的密切關注。作為秦嶺石收藏和賞石文化研究的翹楚,您多年來付出良多,可以說是傾盡財力和心血。為了宣傳和推廣秦嶺石,您不僅組建了一支精英團隊,專門研究秦嶺石文化,而且還在網上建立了一個平台——秦嶺石文化網,您對秦嶺石如此鍾情,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董永寧:能接受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刊《寶藏》雜誌的專訪,我也很榮幸,感謝您對秦嶺石的關注。您的這個問題一下子提到根上了,幾十年來,我之所以苦苦奔波於秦嶺的山巒峽谷中,傾注心血尋覓、研究、收藏秦嶺石,是因為大秦嶺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他滋養了八百里秦川,孕育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而秦嶺石文化是秦嶺文化眾多脈絡中最豐富、最厚重、最可觸摸感悟的一脈。我生於斯,長於斯,與大秦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親近感,我的靈魂早已與秦嶺石融為一體。

秦嶺石品種多樣,經億萬年的風蝕水浸,呈現出天然的紋理,色彩斑斕、造型多變,有著獨特而鮮明的藝術表現形式。造型石稜角分明、形象生動、凝重而曠達;圖紋石線條明晰多變,惟妙惟肖、意蘊深邃。秦嶺石的文化內涵厚重、歷史意義深遠,形式與內容完美交融,是大自然造就了秦嶺石的藝術魅力。

秦嶺石大都造型雄渾、精彩幻變,於純真自然、質樸無華中散發出一種飽滿的精神張力,即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氣」,可以說它是繁衍生息在秦域之人精、氣、神、韻的形象再現,是秦地、秦人、秦風、秦韻的精髓所在,是秦人之魄!

早在新石器時代,西安半坡先民就用秦嶺石製作飾物佩戴,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出土的大量石器、玉器,現存故宮的國寶石鼓,西漢建章宮的巨型天然石鯨,茂陵博物館的天然石虎、石蟾……無一不是秦嶺石珍品,由此足見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幾十年來,我一直沉浸在秦嶺石的收藏、創作和研究之中,將秦嶺石與國內外不同石種進行比較,總結出了秦嶺觀賞石的「五美」,即自然美、拙樸美、雄渾美、浩氣美、意蘊美。近年來,我展示了千餘件秦嶺石中的部分精品,得到國內外賞石界專家的認可,並獲得了不少獎項。我不遺餘力,先後創建了陝西秦嶺觀賞石文化研究中心、秦嶺石精品展館和秦嶺石文化網等宣傳平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秦嶺石,進而引發了業界的關注。

近年來,秦嶺石的地位得到突顯,不僅在於其自身的巨大魅力,更得益於其文化內涵和藝術趣味與當今中華盛世的交相輝映。時代成就了賞石文化,賞石文化亦折射出時代的精神特質。昔日周秦漢唐盛世,秦嶺石曾以其磅礴的氣勢、厚重的內涵,當仁不讓地成為時代精神的審美象徵,當今,秦嶺石文化的復興當是新時期人文精神的充分體現。

記者:您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秦嶺石文化倡導者。看了秦嶺石,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覺,秦嶺石不同於全國各地任何一種石頭,它不以玲瓏、華麗取勝,也不以「皺、瘦、透、漏、」見長,但它卻令人過目難忘,它的雄渾大氣及所蘊含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人強烈的衝擊力。陝西省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其歷史遺產之深厚、文化瑰寶之豐富、傳統精神之博大,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罕有的。而秦嶺石恰恰承載了這種深厚博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可以說秦嶺石是不可複製的陝西省歷史文化品牌。正如您在一篇論文里所說:賞石不僅是賞其外在的表象,更應該發現和解讀其內涵和精神,請您以秦嶺石為例,講講如何發掘賞石的文化內涵。

董永寧:我認為,賞石既要注重其外在美,更要領悟其所包含的精神與文化。賞石絕不是簡單地把玩,而應追求高雅的文化境界,皈依真摯的人文情懷。

聚天地大美,蘊漢唐雄風的秦嶺石,其歷史文化意義及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可歸納為三點:一是從古代中國文化形成初期,無論是在文明的種子形態或果實形態,秦嶺石都是重要的見證物。二是對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在保存文字、展示書法、記錄史實,體現中國歷史文化成就等方面干係重大;三是對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的繁榮影響深遠,比如從石鼓文脫胎而來的中國篆刻,以及繪畫、雕刻、城市大型雕塑的形成等。總的來說,對中國文化譜系的走向影響深廣。

大秦嶺作為中華文明的孕育者——華夏之父的脊樑,成就了周秦漢唐盛世,孕育了儒、佛、道教文化精神寶庫。秦嶺石的藝術魅力正緣於它承載了這種深厚博大的歷史文化信息,今天,獨特的秦嶺觀賞石文化不僅是陝西省的歷史文化品牌,也是中國石文化的一朵奇葩。

記者:董先生,欣賞您的藏石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您對每一件秦嶺石的命名都十分講究,比較注重形而上的藝術美的開掘。您對石頭的命名雄渾大氣,文化味濃,比如《華夏始祖》、《終南祥雲》、《灞柳風雪》、《中華盛世》、《崢嶸歲月》等等,這一類的命名很多,讓人覺得氣場很大,看過後覺得個個如神來之筆,恰如其分。

從您對秦嶺石的命名上可以感受到,您在藝術審美上有很高的造詣,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創造力,所以您能夠把每一塊秦嶺石都當做一件藝術品來創作,感悟賞石內涵,體會與賞石的精神交流,探索藝術的真諦。同時,以自然客體為基礎,以主觀美學為基調,融入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並以獨特的命名,以意馭趣,展現石頭最傳神的自然美,從而創造了秦嶺石的藝術生命。

董永寧:您過譽了,應該說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賞石家根據石頭自身的特色,去發現賞石所具備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恰如其分地命名,並由此引導觀賞者生髮更多的想像,去思考和回味,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命名對於賞石來說,如虎添翼、畫龍點睛。反之,那些索然無味、牽強附會的命名,則會降低藝術品位。雖然「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但石頭的靈魂和藝術魅力,終究還是需要賞石家的獨特創意來賦予,才能使之脫俗見雅。因此,可以這樣說,能否準確把握、深刻理解石頭的內涵,是賞石成敗的關鍵。

賞石是一種發現的藝術,順其自然是基礎,但二度創作更重要,只有深度挖掘石頭本身蘊含的主題、情趣和文化內涵,提升美學價值,才能賦予其藝術生命。命名過程是二度創作的重要環節,需要賞石者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觸類旁通的想像、神遊物外的思辨,才能抵達畫龍點睛的精彩境界。我常常在山巒峽谷中尋尋覓覓,每當發現一塊美石的時候,激動得心尖都在顫抖,一些美妙的想像在心裡左衝右突,這種衝動有時會持續十天半月,甚至更長時間,直到心裡這份情結清晰了,一個精準恰當的命名才會瓜熟蒂落。

如作品《終南陰嶺秀》,發現這塊美石時,我立即被它那恢弘的氣勢、秀美的景象徵服了。好幾個題名在心頭跳躍,但始終覺得沒有抵達最佳境界。很長時間裡,我細細打量、反覆揣摩,直到腦海里展開一幅完美的畫卷:遠眺初春的終南,漫山青翠,陰凹處積雪皚皚,側旁松濤陣陣,《終南陰嶺秀》這個題名脫口而出。再如另一件作品《漁舟唱晚》,初見原石時,貌不驚人,只是一方青白相間、大不盈尺的扁形石,但是總覺得石面天然形成的圖案中有內容、有故事。細細賞來,一幅幽遠淡雅的畫面躍然石上:夕陽下,水天浩渺,煙波淡淡,山側岸邊,一漁翁身披蓑衣立篙船頭,悠然自得之情溢於言表,遂得名《漁舟唱晚》。

我認為,給觀賞石作品命名的最高境界,是能喚起觀者內心深處的想像和共鳴,含蓄而高雅的精準命名,會令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

記者:據我所知,您的個人經歷也很傳奇,就像您鍾愛的秦嶺石一樣,經歷了很多風雨和坎坷,有不少故事。您早期熱衷插花、盆景、根藝,多次摘金奪銀,有過「根雕大師」的名頭,現在又在秦嶺石的收藏、創作、研究方面成就卓然,您館內的諸多精品和國寶級的重器,就足以證明您所達到的高度。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您執著於教育事業,興教辦學已經近30年了。您為了守住這片凈土,經歷了很多挫折,但無論是在逆境中,還是在掌聲和鮮花面前,您都寵辱不驚,長期致力於秦嶺石的宣傳、推廣和研究,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讓您迎難而上,矢志不移?

董永寧:這應該就是秦嶺石的魅力之所在吧。我慶幸自己在人生最重要的關頭選擇了興教辦學與藝術創作,這二者都是能夠凈化人心靈的事業,能給予人強大的精神力量,這兩項事業是我人生的目標。如您所言,這條路走下來十分不易,經歷了無數的坎坷。

興教辦學和藝術創作,這二者是一種極好的互補。插花藝術、盆景藝術、根雕藝術、賞石藝術,是我精神世界的支撐。早年,我的插花、根藝作品可說是一鳴驚人,屢獲國際國內大獎。但是,我始終覺得,榮譽和掌聲並不能給我帶來真正的樂趣,我真正看重的是在藝術創作上得到的感悟和快樂,以及對社會和孩子們的影響。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在秦嶺石里徘徊、沉思。是秦嶺石一次次凈化我的心靈,給我以克服困難的力量。可以說,是秦嶺石塑造了我百折不撓的性格,是大秦嶺給了我意志和力量。

您別小看我這普通的校園,育人、賞石都是百年大計,這些秦嶺石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收藏和愛好,更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它可以使孩子們增長知識,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大秦嶺和熱愛祖國的情懷。這種意義超出我的預期,直到今天,很多已經參加工作走向社會的學生還念念不忘母校的石頭,把這看作他們的驕傲,看作他們成長路上的坐標。

我用了半生的時光,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風霜雨雪、飢餓、孤獨、恐懼和傷痛常常與我相伴,其中酸甜苦辣難以盡述,但我獲得的樂趣足慰平生。每當我看著孩子們健康地成長,每當我在渺無人煙的秦嶺峽谷中發現美石,賦予這些美石以藝術生命,讓更多的人了解秦嶺石,讓秦嶺石文化傳承下去,我想,這就是我人生的意義吧。

記者:您作為研究秦嶺石文化藝術的權威,花費數十年的心血收藏、研究秦嶺石,以豐厚的藏品及對其歷史文化意義的深度研究,使之自成一派,成為中國賞石界的一面旗幟。可以預見,秦嶺觀賞石將進一步引起賞石界的關注,成為眾多賞石家追捧的石種。接下來,您對進一步宣傳、推介、研究秦嶺石有什麼打算?你們中心配合市政府籌建奇石苑的工作進展如何?

董永寧:我多年來專註於秦嶺石收藏、研究,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秦嶺石,了解秦嶺文化。一個賞石家成功與否,要看他是否有社會擔當,要看他能否把自己的研究和收藏服務於社會,為國家文化事業增光添彩。

為了系統地研究秦嶺石和秦嶺文化,我牽頭成立了「陝西秦嶺觀賞石文化研究中心」,這是經省文化廳、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文化研究機構,匯聚了眾多鑒賞家、收藏家、園林專家、藝術家、作家,組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精英團隊。中心成立後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讓秦嶺石走進了國家賞石界的最高殿堂,但是,對於傳承秦嶺石文化這樣一個重大使命,還遠遠不夠。必須把宣傳秦嶺石和秦嶺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規劃、提升城市文化的千秋大業之中才能有大作為。

目前,籌劃中的西安賞石苑建設項目,正是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作為與會、、專家組成員,本人有幸參加了西安賞石苑概念設計方案論證會,我提出的以秦嶺石彰顯秦嶺文化並作為陝西省文化品牌和旅遊品牌的方案,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認同,此項目將會引導人們注重秦嶺石和大秦嶺的保護和開發。賞石苑建成後將是一個面向三秦父老、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展示秦嶺文化和秦嶺石的窗口,讓大秦嶺的文化遺產回歸自然、回饋社會,這就是秦嶺石最好的歸宿。

記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西安一定會建成一個高水準、高規格,且具有秦嶺文化特色的秦嶺石博物館。謝謝董先生!這是一次令我難忘的訪談。中華賞石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強大的民族文化生命力。作為秦嶺石的領軍人物,您注重提升文化藝術素養,且勇於拼搏,甘於奉獻,把秦嶺觀賞石置於秦嶺文化的大格局下,繼承賞石文化的優良傳統,師古而不泥古,在創新中求發展,相信秦嶺石的未來必將更加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渭河奇石 的精彩文章:

鳳縣六旬翁撿拾奇石 自掏腰包建「奇石展館」
千河奇石卷紋石

TAG:渭河奇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