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十大自動駕駛公司近期大動作盤點

全球十大自動駕駛公司近期大動作盤點

現在汽車行業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自動駕駛了,瞄準著其背後巨大的市場,無論是傳統的汽車廠商、互聯網科技公司,還是新興初創造車企業都在加碼自動駕駛。

2018年正是自動駕駛關鍵的一年,汽車產業生態正在發生變革,而自動駕駛就是這個引爆點,許多大佬都在探索這條道路,想要率先奪取更大的市場分量,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國內外自動駕駛公司近來的大動作。

1.谷歌

谷歌是涉足自動駕駛最早的科技公司,在2009年,Uber還沒有壯大,蘋果還在醞釀自己的iPhone,傳統車企還在思考自己的全球市場規劃,谷歌就提出了自動駕駛的構想和方案,真可謂高瞻遠矚,令人驚嘆。

在不久前提交的加州管理所報告里,Waymo自動駕駛測試車測試過程中幾乎完全不需要人類進行介入,一年裡總計行駛了35萬英里,僅出現了63次必須人為接管的情況,正常駕駛的平均里程為5596英里,幾近正常商業使用的層次了。

前幾天,美國媒體報道稱Waymo已經完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訂購工作,而隨著車輛訂購完成,Waymo將從自動駕駛的研究和開發階段,進入正式的運營和部署,這速度實在令人難以望其項背,毫無疑問的自動駕駛第一人。

2.通用

通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投入頗多,從此次向加州提交的報告來看,其成績可謂驚艷,過去的12個月中,通用汽車在加州境內一共進行了總里程達131,676英里的自動駕駛測試,出現人工干預的情況僅105次,今年的測試里程比2016年的成績足足增長了121,900英里。

通用汽車的發言人表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整體表現上,通用汽車比2016年有了1400%的提升,這點更令他自豪。

在2018年1月12日,通用發布了第四代Cruise自動駕駛汽車Cruise AV,現已向美國交通部遞交申請,計劃在2019年將這款自動駕駛車輛安全地投入應用。

從官方發布的內飾圖片可以看出,Cruise AV將取消方向盤和腳踏板,變成一輛100%自動駕駛的汽車,這也是首輛無需駕駛員、方向盤和踏板就能實現安全駕駛的可量產汽車。

3.蘋果

作為全球巨頭企業的蘋果,自然不會放棄自動駕駛這個大市場,為此創立了造車項目「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為了加快研發速度,招攬了原特斯拉工程開發副總裁Chris Porritt等相關人才,不過有報道現在計劃似乎已經暫緩。

近日,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表示蘋果公司自從2017年4月獲得許可在加州測試3輛自動駕駛汽車以來,又註冊了24輛雷克薩斯RX450h運動型多功能車。至此,蘋果自動駕駛車隊車輛總數達到27輛。

據業內人士透露,蘋果自動駕駛項目的長期目標可能是在打車市場。據悉,重組的自動駕駛項目團隊主要是擁有自動駕駛汽車軟體開發經驗的人。外界一度認為蘋果的「泰坦計劃」就是要研發一款自行設計的汽車,但是現在蘋果或將專註於開發平台而非完整的汽車。

4.豐田

豐田作為老牌汽車巨頭,技術大拿,對於自動駕駛也是摩拳擦掌。在2018CES 展會上,豐田發布了全新出行平台——e-Palette。

e-Palette是一輛純電動的自動駕駛小型巴士,內部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自由改造,通過開放平台用於共享乘車、商品零售、貨物運送等多方面用途,例如7點鐘可用於上班通勤、10點鐘可轉變為醫院班車。

目前,e-Palette已經和必勝客、Uber、亞馬遜以及滴滴達成合作。豐田正在積極推進這個項目,希望能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讓e-Palette相關服務投入使用。

豐田公司社長豐田章男認為未來的豐田將不再只是一家汽車公司,而是會成為一家移動服務公司,將與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頭同台競技,作為有著汽車生產豐富經驗的老牌公司卻轉型移動服務公司,真是魄力十足。

5.Uber

Uber 是以提供方便出行為服務理念的企業,自動駕駛能省去大量的人力成本,uber自然也在自動駕駛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不久前,Uber 首席執行官 Dara Khosrowshahi稱:「我相信,在未來 18 個月內,我們將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不是測試,而是實實在在的服務。」

雖然許下了這樣的雄心壯志,但能否實現還尚未可知,目前Uber還在跟 Waymo 就自動駕駛技術打官司,若是輸了,這個目標怕是可以宣告破產了,在此,我們拭目以待。

6.特斯拉

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可謂是無人能出其右,但在自動駕駛方面卻好像困難重重,配備其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測試車出現了不少問題,而宣布要推出的Autopilot 2.0版本依舊杳無音信,讓行業多持有懷疑態度。

今天,特斯拉在其致股東的信中寫道:「我們即將進行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自動駕駛演示,這展現出我們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一大飛躍。此外,我們的軟體基礎架構的全面革新已經完成,這使得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有了階梯式的提升,並從根本上增強了它的機器學習能力。隨著我們的客戶車群的增長,我們的神經網路得到了擴展,能夠收集和分析比以往更多的高質量數據,這使我們能夠在2018年及以後推出一系列新的自動駕駛功能。」

特斯拉另闢蹊徑的做法,未來如何,尚未可知,不過可以期待一下。

7.百度

百度作為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的領軍人物,2017年7月,百度CEO李彥宏乘坐自動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著實秀了一把,作為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依託的公司,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也是盡心儘力。

百度針對自動駕駛技術發布的「阿波羅」平台,從1.0升級到2.0版本只用了五個月,速度不可謂不快,其雲端服務、軟體平台等四大模塊也全部開放,合作夥伴超過90家汽車和科技公司。

據了解,百度將與金龍客車在2018年量產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與江淮(2019年)、北汽(2019年)、奇瑞(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8.福特

福特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的成就可謂出人意料。有媒體報道,福特汽車公司目前正積極研製一款自動駕駛的警車,並且已經申請專利。

此款自動駕駛警車可以將違章提交當地交通部門,通過測速照相機或其他感測器保留證據。也可以開始追擊涉嫌違章的車輛,或者提出警告或者超速罰單,可以直接將違規行為傳達給違規的車輛。

不過福特新任CEOJim Hackett曾表示:「可以說我們對於開發只在大規模交通環境中作為孤立節點操作的自動駕駛車輛不感興趣,它們帶來的技術潛力有限。」,福特的自動駕駛汽車會發展成怎樣,還不得而知。

9.滴滴

滴滴出行作為國內出行領域的龍頭企業,在自動駕駛方面自然也有意動,據外媒報道,滴滴出行現階段正在與包括雷諾日產三菱和福特在華合資公司在內的12家車企集團合作打造新能源網約車服務。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智能網聯及移動服務高級副主席Ogi Redzic曾表示:「此次合作符合聯盟在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新移動服務等領域的發展規劃。」

此外,自去年蘋果向滴滴出行投資了10億美元,最近滴滴出行在距離蘋果總部不遠的山景市開設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實驗室。如果蘋果為滴滴出行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它的自動駕駛平台馬上就能獲得市場。

10.大眾

大眾亦是最早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之一,據了解,早在10年前,奧迪就開始全面布局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工作,並成為第一個將自動駕駛技術實現量產的汽車品牌。

大眾集團曾表示,到2022年底,大眾集團將累計投資340億歐元(約400億美元)用於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新型移動出行服務。

在1月31日晚,全新奧迪A8L在一汽-大眾奧迪「2018奧迪品牌主題年會」上完成中國首秀。這將是全球首款實現L3階段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計劃於今年4月上市。

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荊青春介紹,今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6款新產品。其中,全新奧迪A8L將是全球首款實現L3階段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創造數字時代人們對智能的高級需求。「它將像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那樣,第二次解放雙手,讓人們在駕駛時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情人節禮物,我也很絕望啊!
我的生活,我做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