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德甲經營模式:誰能挑戰拜仁的地位?

淺談德甲經營模式:誰能挑戰拜仁的地位?

無論哪個聯賽,一家獨大之後人們總會期盼有「反抗者」能夠扛起反擊大旗。在德甲,拜仁慕尼黑不論從商業收入、還是俱樂部運營方面,都在本國聯賽中處於絕對無法撼動的翹楚地位,而且這都是建立在「50+1」的政策下的結果。但現在德甲的現狀是穩定、安全、經濟實惠、缺少絕對巨星和資本注入。政策之下再加上拜仁對於德國球員的吸引力,很難有球隊在近幾年內就將拜仁獨大的格局改變。

但是,有沒有這麼一種特殊的可能性呢?

「50+1」政策

我們先談談德甲聯賽的根本——「50+1」政策。所謂的「50+1」,簡單來說就是哪怕是俱樂部最大的股東(包括老闆或主席、董事長),他的一切關乎於俱樂部運作的權力,都只有49%,也就是說無法將俱樂部變成一言堂。實際例子就是,霍芬海姆老闆霍普佔據著球隊96%的資產,但他在球隊中只有49%的表決權。與俱樂部運營有關的決策,都必須與其餘的各個股東進行表決之後才能夠執行,這種規定與股份無關。事實上,德甲大多數球隊都是股份有限制的公司,因此俱樂部本身也是股東之一,控制一部分股份。而大多數俱樂部都控制了球隊50%以上的股份,因此俱樂部當然也就獲得了更多數的表決權。以拜仁為例,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佔有81.8%的股份,阿迪達斯和奧迪廠商兩家各自擁有9.1%的股份,這三家股東的表決權自然也與其資本份額匹配,當然了俱樂部的表決權名義上也只有49%,另外兩家以及各個小眾股東都必須要參與到運營中來。

誰能打破拜仁獨大的現狀?

德甲班霸在上賽季拿到了大約3.43億歐元的商業收入,他們的商業收入佔到了整體收入的58%,在世界各個俱樂部里的收入佔比是最高的。德國電信、阿迪、奧迪、安聯集團這四大德國本土龍頭企業在股份和贊助上都給拜仁相當大的經濟支持,安聯集團選擇了購買拜仁的球場冠名權而非控股,德國電信是拜仁俱樂部的最大讚助商。四傢俱樂部從不同的角度都給拜仁以最大的經濟支持,這才有了德甲班霸的強大現在。

我們來談談近年來和拜仁不停競爭的多特蒙德。多特蒙德是比較特殊的一支球隊,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先天優勢,也可以說的先天劣勢。作為上市公司,按照德甲聯盟的規定,俱樂部作為無限責任股東,擁有球隊完全的經營權,也就是說對球隊日常事務擁有100%的表決權。但是就資產情況來說,多特蒙德俱樂部只佔據7.24%的股份,一位名叫伯恩德-蓋施克的企業家擁有多特蒙德11.87%的股份成為最大的個人股東,剩下的都是公眾持股。雖然俱樂部擁有完全的經營權,但是股份比太少,這就導致了多特蒙德俱樂部只能夠走向依靠球員的輸入輸出賺取差價,自給自足的道路。俱樂部能夠完全掌握球隊,但是無法通過提高薪資和轉會費用來擴充自己的軍備能力,這也是多特蒙德的王朝無法長治的根本原因,「羅伊斯和他的朋友們」這樣的故事還會繼續上演。

特殊的「道路」

飽受爭議的RB萊比錫就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球隊名義上的體制並不違反50+1規則,可是球迷若想申請俱樂部會員資格,卻必須得到球隊董事會的批准,問題是該球隊的董事全是紅牛集團旗下的員工,因此球隊的實際權力可以說是完全控制在紅牛的手中。哪怕是各個小股東的控股也都是紅牛老闆馬特-希茨旗下的人員,因此紅牛實際上是德甲第一家股權、經營權、贊助等一系列資源全部是由紅牛集團操控的球隊。因此,RB萊比錫想要達到和拜仁真正爭雄的地位,所需要的僅僅是時間和紅牛集團源源不斷的注資而已。而紅牛集團的做法也給德甲聯盟一直以來堅持的「50+1」政策展示了何為大膽的變革,這從根本上就動搖到了德甲聯盟的傳統。

或許變革就在並不遙遠的未來,金元足球的時代,偏安一隅的德甲已經無法「免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足球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學無止境的海因克斯告訴我們,改變從不會太晚
一覺醒來,涼的是齊達內,不是保溫杯

TAG:歐洲足球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