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焦慮中的海外機會

2018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焦慮中的海外機會

「電子股票現在是抄底良機,還是下跌中繼?」

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2/375642.htm

最近,這類問題在各個手機概念股的股吧里討論的熱火朝天。從討論的過程看,大家爭論的核心焦點仍然智能手機產業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這個問題討論背後,實際上是過去一年手機概念股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2017年上半年,以舜宇光學、比亞迪電子、歐菲科技、京東方、信維通信等為代表手機概念股暴漲2~4倍。而2017年下半年至今,信維通信、安潔科技、長盈精密等超過10支以上的手機概念股,股價遭到腰斬。其中很多股票甚至創下了近幾年的新低。

圖:過去一年信維通信的走勢

二級市場的反應是行業真實體現,還是悲觀過度?最近筆者也走訪了包括終端廠商、供應鏈、行業分析師等後,總結他們的意見,得到一個比較理性的答案:「大盤穩定,結構化行情,增量可期」。

智能手機銷量不會雪崩,結構化行情持續

「智能手機不是流行商品,它已經每個人的剛需,這就意味智能手機產業不會出現雪崩。」一個行業分析師向筆者說道,「目前看,在5G來臨之前中國智能市場將維持在4.5億部上下波動是大概率事件。」

實際上這個觀點可以從最近公布的一批調研數據中得到佐證。2月6日,國際知名調研機構IDC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4.443億部,較2016年的4.673億部下滑4.9%。

雖然出現了下滑,但是這個下滑數字遠遠小於市場的悲觀情緒。?而2015年這一數據為4.299億部、2014年為4.233億部。從數據看,近四年中國智能手機總體都維持在4億部以上水平。

圖: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單位億)

對於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未來走勢,分析師表示,大盤穩定不必擔心智能手機產業會突然崩盤。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就已經進入了存量階段,影響出貨量最大因素之一就是智能手機保有量。而據此前美國Zenith 研究報告,到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13億人次,位居全球第一。在如此龐大的用戶群情況下,市場會有一個最低的換機需求市場。而目前看在5G來臨之前中國智能市場將維持在4.5億部上下波動。

雖然上述數據和觀點被廣泛認可,但是筆者發現,產業鏈感受到的下滑似乎更嚴重。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分析師表示,「大多數人的悲觀情緒濃厚,根於在於目前市場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結構化行情。」

從IDC 提供的數據看,2017年中國市場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排名前五,它們的合計市場份額超過了75%,留給剩下所有廠商僅24.3%的市場份額。這其中,剩下廠商同比去年下滑了31%,行業二八效應越來越明顯。

如此嚴重的分化,又疊加存量市場博弈,於是市場出現了多殺多的殘酷現象。前五名手機廠商為了保持增長,開始大量擠壓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例如,有人認為,2017年樂視、酷派的崩盤為小米讓出了不少空間,類似這樣的情況預計還將在2018年繼續上演。

欲求增量,品牌廠商2018年開啟大航海時代

不過,大家都很清楚,國內市場天花板效應已經很明顯,要真正找到增量必須到海外。這一點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品牌廠商的共識。華為、OPPO、vivo、小米、聯想等品牌都已經公布了今年出海的計劃。

首先看華為方面,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華為將今年的出貨目標定在了2億部。隨後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在微信朋友圈否認,他表示華為不特別追求銷量。

華為到底有沒有制定2億目標?從分析看,該目標的真實性還是相當高的。一方面,余承東曾說過,到2018年華為手機要成為全球第二。而IDC 數據顯示,2017年蘋果手機銷量約2.16億部,這樣意味著要超越蘋果,2018年華為手機必須要超過2億部。另一方面,去年12月,榮耀總裁趙明稱,榮耀作為獨立品牌未來三年要進入全球前五。而全球前五的目前的標準是年出貨量達到1億部。

如何完成2億,包括余承東和趙明其實都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出海。趙明表示,未來三年榮耀海外市場銷售佔比從15%提高至50%。這意味著海外出貨量將增長4000萬部以上,達到5000萬部的出貨規模。

這顯然對任何一家手機企業而言都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挑戰。但趙明稱,國外市場是坑還是蛋糕,都要親身去試試才知道,海外市場是未來榮耀增長的基礎。在策略上,他還指出,「將繼續強化歐洲等優勢市場,同時完成對全球主要人口大國的全面突破,包括在印度、印尼、埃及等國家都要進入TOP 5手機品牌。」

OPPO和vivo 方面也正在加緊海外布局。以OPPO為例,今年一月底正式宣布進軍日本市場。據悉,OPPO早在2009年就開啟全球布局,於同年4月進入泰國市場,踏上國際化之路。目前,OPPO手機業務在全球已經覆蓋了中國、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和大洋洲各個區域共計3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OPPO在東南亞、印度等市場均保持著高速增長。數據顯示,在印度市場上,2017年第三季度OPPO迎來了出貨量最大的一季度,環比增長40%,同比增長81%。

圖:OPPO在全球的研發布局

另外,在上個月高通中國技術峰會上,OPPO CEO陳明永表示,接下來,OPPO還將會進入歐洲市場、為全球更多用戶提供極致科技體驗。

小米方面更不必說,2017年總出貨量中海外佔比超40%。特別是印度已經成為其重中之重。據調研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2017年第四季度在印度市場出貨量達到820萬部,市場份額為27%,超過三星的730萬部出貨量,成為印度第一。1月25日,小米公司總裁林斌表示,從小米手機目前的發展來看,國際市場如果持續目前發展勢頭,小米手機海外手機市場份額超國內最早明年可實現。集微網了解,小米今年還將組織供應鏈廠商去印度考察、投資建廠等。

在行業一片悲觀情況下,今年華為、OPPO、小米的目標都已經確定在一億部以上。這也主要依靠海外帶來的增量。

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

在手機廠商人士看來,「與前試探性海外布局不同,這一輪中國手機廠商的出海將更深度、更徹底。」他認為,一方面國內市場增長停滯,倒逼廠商必須出海。另一方面,敢於出海背後的底氣是,中國已經具備全球最完善的手機上下游供應鏈。

過去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產業的爆發,全球電子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目前在國內也成長起了世界級的手機供應鏈廠商。例如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ODM廠商聞泰科技、全球安卓手機最大的指紋晶元廠商匯頂科技、全球最大手機玻璃蓋板廠商藍思科技等,還有大量封裝、模組、元器件廠商等,它們都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頂級供應商。

一位產業鏈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品牌廠商已經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他們在外衝鋒陷陣拿市場,我們供應鏈廠商在國內準備糧草,支援征戰。分工明確,最終實現中國手機產業統治全球的局面。」

這個過程中品牌廠商將帶給供應鏈更多的機會。以ODM產業為例,品牌廠商海外的大部分訂單都會交給DOM廠商去做。一方面海外市場碎片嚴重,而ODM可以整合多家訂單,供應鏈成本更有優勢。另一方面,像華為、OPPO 等這樣大品牌,如果為每一個市場組建一個研發團隊,其成本會相當高,所以交給ODM廠商也是最優方案。

此前,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表示,看好這一輪海外市場帶來的巨大增長空間。聞泰也與幾乎與全球所有運營商都有合作關係,非常清楚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入網門檻和差異化需求,可以幫助客戶設計出針對不同市場的定製化產品,幫助客戶快速進入不同國家和地區。

當然,有機遇也有挑戰。碎片化的市場、多種語言多版本適配、複雜的地域環境、政治稅收以及不同地區人的不同需求等都給供應鏈帶來新的挑戰。

另外,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手機市場份額都將繼續的高度集中,這一現象也將傳導到供應鏈廠商中。唯有與大品牌合作才會有更多的機會,而眾多中小供應鏈廠商也將迎來洗牌。

總之,以理性角度看,雖然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陷入停滯,但是也不必過於悲觀,由於龐大的保有量和剛需在,智能手機產業大盤仍將保持穩定。而積極拓展海外,將給產業鏈帶來新的增長點。經過這一輪的深度的國際化,中國智能手機有可能成為真正代表中國品牌、中國品質的產品,徹底改變全球人對中國製造的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7nm製程再奪博通AI晶元大單
最全面的霍爾感測器介紹,以及六種典型電路分析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