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參明陰陽,人本無病——搶先閱讀釋行貴禪師心悟內含預售鏈接,獨家,猛戳

參明陰陽,人本無病——搶先閱讀釋行貴禪師心悟內含預售鏈接,獨家,猛戳

小編導讀

您還記得於2016年出版,禪學與中醫、敘述與散文相結合,受無數讀者喜愛稱讚的《心乃大葯》嗎?作者釋行貴禪醫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經歷,既有中醫養生方面的心得,又有帶有禪意的心理心得,可謂是一本難得的修身養心的醫書。而今年開年,釋行貴禪醫繼《心乃大葯》後的又一力作《人本無病》,隆重登場啦!(編輯/三木)

人本

無病

治病關鍵還得靠自己

我曾受邀到美國去做演講,其中講到陰陽。講完課後,一個徒弟告訴我:「師傅,現在『陰陽』這個概念在全世界都非常火,而且有專門對應的英語單詞,分別是 yin yang。」

事實上,了解一下陰陽的概念,不僅對我們養護身體很重要,還可以讓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學會從正反兩個角度來看問題,不偏不倚,所以,對養心也非常重要。

禪醫也講陰陽,其實,陰陽作為代表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的概念,在商代即已出現。最初,它是咱們的老祖先用來歸納自然現象的,如晝為陽、夜為陰,火為陽、水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外為陽、內為陰等;後來,到了春秋時代(也有人認為形成於戰國末期或秦漢時代 ),就慢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說。陰陽學說認為,每一事物都有陰陽相對的兩個方面,而其發展變化都是這兩個方面相互矛盾與爭鬥的結果,它強調的是事物對立統一的法則。

陰陽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假如沒有和它作對的矛盾一方,自己這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沒有上,就沒有下,沒有左,也就無所謂右。「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這種相反相成、相互為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叫作陰陽的對立和互根。

接下來給大家說說陰和陽與身體健康的秘密。

陰陽始終是在彼此消長的過程中不斷實現其動態平衡的。不平衡是絕對的,而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陰平陽秘」,指的就是這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如果陰陽中的一方偏盛或偏衰,就是陰陽失調,就會產生病態。人體陰陽消長比較常見於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陰平陽秘,意味著健康。

第二種情況是陰邪盛而陽未衰,為寒實證。像很多手腳冰涼的人就是寒實證,身體里的陽氣不夠充足,不能濡養四肢,手腳就會發涼。還有些人經常大便稀、拉肚子,甚至拉的大便裡帶有沒有消化完的食物,這在中醫上叫「完谷不化」。咱們的老祖先們對這種現象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消化食物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 消化 ),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第三種情況是陽盛而陰未衰,為實熱證。實熱證的人,身體里的陽熱之氣過旺,容易出現壯熱煩躁,面紅目赤,渴喜冷飲,胸痛痰黃、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

第四種情況是陰虛而陽未長,病人會因陰虛而出現相對的陽亢,就是一般所說的虛熱、虛火,或者說本虛標實。

第五種情況是陽虛而陰未盛,病人因陽氣虛衰而出現一種陰寒之象,此即陽虛生外寒,應與寒實證相區別。

第六種情況為陰陽俱虛,病人往往出現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的某些癥狀,如既有五心煩熱,多夢遺精,又有形寒肢冷、陽痿早泄等。

陰陽的消長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由量變發展為質變而引起陰陽的轉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這就是物極必反的規律。當然,轉化要有一定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舉個大家最常見的例子來說,如果夏天某幾天特別特別悶熱,那熱不了幾天肯定會下大雨。這就是熱極生寒。

我在中醫院當大夫的時候,還帶有學生,我經常跟學生講,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中醫認識生命活動、分析病因病理、指導辨證施治的綱領。《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其陰陽,以別剛柔」「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謹熟陰陽,無與眾謀。」這都說明了陰陽是診斷的首要關鍵。

中醫診斷雖有六經、營衛氣血、三焦、臟腑等辨證方法,但是談到中醫診斷的原則髙度,總不離乎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在八綱中陰陽又是其他六綱的總綱。疾病證候千變萬化,總不外乎陰陽的範疇。

中醫的診斷方法是通過四診,收集病史、癥狀,察色,觀苔,聽聲,切脈,然後進行歸納,分析,辨別其陰陽的偏盛或偏衰——如陽偏盛則屬陽證,陰偏盛則屬陰證,這是指實證而言;在虛證方面,則有陰虛陽亢、陽虛陰盛或陰陽俱虛的證候。

一般來說,有發熱、口渴、面紅、煩躁、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熱象的癥狀多屬陽證;有畏寒肢冷、面白唇淡、疲乏無力、大便稀薄、小便清長等癥狀的多為陰證。在脈象上,浮、洪、數、滑等為陽脈;沉、遲、細、澀等為陰脈。只有辨明了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才能確定治則和治法,才能開出恰當的處方。

不光是養生,咱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懂陰陽,包括工作、學習、家庭等各方面。在單位,如果有同事行事特別霸道,那你就要低調些。要不然兩個人經常鬧矛盾,科室的工作就無法進行,領導看到了,可能就有人要下崗了。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秦王與趙王澠池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

可是藺相如卻說:「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

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藺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其實,這個故事裡,廉頗就是陽,藺相如就是採取了「以陰制陽」的手段,最後兩個人成了好朋友,還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如果藺相如聽說廉頗要羞辱他,也以暴制暴,那趙國很快就亡國了。

咱們的家庭也是如此,生氣是陽,安撫是陰,陰陽相濟才能家庭和諧。妻子在單位受氣了,回來跟丈夫說幾句難聽話。當丈夫的就應當「裝裝孫子」,哄哄自己的妻子,這樣才有美滿的家庭。反過來,如果丈夫也跟著針鋒相對,那這個家輕則雞飛狗跳,重則離婚各奔東西,又何來家庭幸福可言呢?

登場圖書

《人本無病》

這是一本醫心的書,這是一本勵志的書,這是一本治病的書,這是一本救命的書。世人視癌症如虎,卻有人觀其如土。淡泊名利,放下貪執,伴虎二十年卻越活越洒脫,心血結晶,凝成此書。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手把手教你治療迎風流淚——方雖易,理卻深
牙髓炎、牙齦炎、齲齒……痛的要人命!什麼方法可止痛?!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