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中醫的智慧

傳統中醫的智慧

在西醫為主導的今天,為什麼人們開始越來越「不相信」西醫,而轉投中醫。我們認為西醫的發展主要是在解剖學和顯微鏡下的的客觀科學,而這種思維就會局限醫者的思維。而更看重的是指標而非狀態,治病時看的是現象而非根本。

就拿一個感冒來發燒來說,到了各大醫院的主要手段就是消炎、降熱。而使用的手段多是提純的抗生素(多為寒涼藥物),從而調動元氣,使癥狀暫時消除,可是身體卻越來越虛弱。從而使患者病情反覆,甚至轉移。感冒變肺炎、肺炎變哮喘。更有甚者,開始出現一些過敏現象,而醫生卻將其歸結為患者體質問題。小小感冒治療周期少則數日,多著數十日,即便康復而狀態欠佳,此類病例數不勝數。

無奈之下轉投中醫吧,而現在都是在西醫體系下的現代中醫,雖然講些所謂陰陽辯證,可思維方式依舊是哪疼醫哪。滿大街打著中醫旗號的的養生館,何嘗不是披著中醫的外衣實則誤人呢。

更有甚者,也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叫中醫結合,想想更是可笑。思考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文化的底蘊不同怎麼能有機的結合?就像拉車,馬車跑的快,牛車拉的多,讓馬和牛同時拉車能又快又多嗎?結果毋庸置疑,不但不多而且更慢。就拿治療痛風來說,西醫認為就是尿酸高,導致疼痛,然後就是輸液(依舊是寒涼的藥物)來降低指標。結果依然是反覆反覆再反覆。而中醫是認為痛風患者就是正氣不足,寒邪入里。只要扶正驅寒自然就好了。這兩種思想如何統一?

當年,玄奘去印度取經,所拜都是當時印度具有最高學問和修養的老師,學成回國前,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大師建立大會,任人難破。直到十八天後大會結束,也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回國後,依靠國家支持,集中了文學、宗教、儒學等國內最高學問的一批人一同翻譯佛經。所譯經典中特定名詞基本是飲用儒家特定辭彙如本性、定、靜濾等等一些與世俗辭彙混淆的名詞、名稱則以音譯並做了詳解如佛的「智慧」容易與人的「聰明」混淆,所以音譯為「般若」等

玄奘大師是非常精通佛學的人,也是十分通曉儒學的人,再加上幾位「國學大師」的協助所翻譯的的經典和編寫的論著,可以說是真正的「中西結合」

為什麼要推廣普及傳統中醫:

一、傳統中醫的核心是「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天人合一」。

二、人體是由精神來支配有形的物質,而自身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三、傳統中醫是文化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可以更具象的反映傳統文化的根本。

四、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一堂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如一堂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