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糕 餅乾 冰淇淋 喝飲料 小心了 結直腸癌風險高!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結直腸癌是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症以及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美國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非常普通的食品添加劑可能在其發展中發揮作用,它就是食品乳化劑。
食品乳化劑指能改善乳化體系中各種構成相間的表面張力,形成均勻分散體或乳化體的物質,也稱為表面活性劑。乳化劑作為常用的食品添加劑,被用於加工食品以幫助保存食物質地,延長保質期。
結直腸癌發生的風險因素包括炎症性腸病(IBD),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IBD和結直腸癌的共同點是腸道菌群的改變。近來文獻表明,微生物變化與結直腸癌越來越相關。微生物的劇烈變化,無論是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還是感染,都可以改變宿主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共生關係,導致IBD。IBD促進結腸腫瘤的形成。與微生物和代謝疾病的變化相關的低度炎症,也已在許多結直腸癌病例中觀察到。
既往研究已推測自20世紀中期以來,食品乳化劑與IBD有關。動物研究表明,常見的兩種乳化劑-羧甲基纖維素和聚山梨酯80,引起低度炎症和肥胖/代謝綜合征。
美國研究發現,乳化劑引起腸道內細菌表達更多的鞭毛蛋白和脂多糖。這兩種物質在免疫系統中激活促炎症基因的表達。乳化劑不僅改變微生物環境,促進炎症,同時也改變了細胞增殖和細胞死亡之間的平衡,從而促進腫瘤的發展。
據悉,我國已批准使用的食品乳化劑有:司盤、吐溫類、硬脂醯乳酸鈉-鈣、硬脂醯乳酸鈉、三聚甘油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酯、大豆磷脂、月桂酸單甘油酯等三十多個產品。其中液體乳化劑的產品有:液體單甘酯(即單油酸甘油酯),大豆磷脂(有脫色和羥基化的磷脂),吐溫系列產品,單辛酸(或辛癸酸)甘油酯等。
現今國內推出的復配型乳化劑已廣泛應用於麵包、糕點、餅乾、人造奶油、冰淇淋、飲料、乳製品及仿乳製品、巧克力、肉製品、豆製品、糖果、罐頭、料理等各類食品。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