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力回天是他悲慘一生的真實寫照,命運的考驗對他格外殘酷,本該是中興之主,最後卻落得城破身亡的下場

無力回天是他悲慘一生的真實寫照,命運的考驗對他格外殘酷,本該是中興之主,最後卻落得城破身亡的下場

「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崇禎帝一生的真實寫照。崇禎皇帝登基時明帝國因為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災荒頻繁和外敵頻繁入侵在風雨中飄搖。再加上統治階級中龐大的文官集團黨爭不斷,即使他在位時一連十七年兢兢業業,但換來的也只是延緩滅亡時間,最終城破自縊。也因此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明朝崇禎皇帝自縊的地方

要正確認識崇禎,必須要了解他執政時期所面對的主要敵人:其第一為明末的文官集團,其二為崛起的滿清,其三為農民軍。

《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庚午(崇禎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征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旱災又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

簡單來說就是自然災害令明朝北方百姓無所依存,再加上貪官惡吏的迫害更是加劇了他們的悲慘生活,有人帶頭揭竿而起也就不奇怪了。可悲的是當時的明朝面臨的不只是內部起義的軍事威脅,還有遼東滿清的虎視眈眈。如果是在四鄰沒有強敵的情況下,明朝應該是不會滅亡的,至少不會這麼快。反過來如果沒有天災人禍,內部安穩,滿清想要入主中原恐怕還不知道要到啥時候。

也有人說他多疑,那也要看當時的環境,起初崇禎帝對將領也是信任有加,比如答應袁崇煥的五年平遼之策,對吳三桂,祖大壽等恩寵有加,而將領們視乎並沒有完全的忠心,至少私心不小,或者是貪生怕死。

就拿祖大壽來說,多次投降清朝,不管真假,他與清朝聯繫密切,在京城保衛戰時更是怕自己被牽連治罪而帶大軍回了錦州,把救援京城放一邊了,這事是皇帝都不會放心。

更別說吳三桂了,手握明朝當時最精銳的關寧鐵騎卻主動投降了清朝,看不上他,無關其他,至少他不忠於自己的祖國,留給後人的只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談資。

沒辦法,崇禎皇帝趕上的就是這麼一個內憂外患的時期,沒沒提及當時的一些文臣作為後來人的我也絕的痛恨非常,假若他處在明朝中期以他的為君態度想必會是一代明君。可惜啊命運弄人啊,不是說崇禎有多好,客觀來說他確實悲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雲說 的精彩文章:

他們曾同是民國叱吒風雲的人物,人生結局大相徑庭,有的客死異鄉,有的潦倒度日

TAG:歷史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