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劉素雲老師:咱們要趁早先把那個最難放的把它放下。

劉素雲老師:咱們要趁早先把那個最難放的把它放下。







你清凈一分你就放下一分,你清凈十分你就放下十分。

現在因為咱們放不下,所以就不清凈;因為不清凈,所以就放不下,它倆你說是不是這個關係?第一個層面,你放下了它就清凈,清凈了他就放下,這是正面說。負面說,你放不下它不清凈,它不清凈他就放不下,這是負面的。所以這個放下實在是太重要了。

為什麼?因為你放不下,我們這個心本來應該是清凈的,應該是輕裝上陣的,這時候負荷太重了,他背的東西太多就影響他前行。

我回極樂世界,你背著大包袱、小包袱,你的負擔是不是太重了?所以這個就影響了。




 


什麼最難放?真是親情,我真不騙大家,我不知道,我們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特點不一樣,可能放不下的不一樣。就對我個人來說,我是親情沒有完全放下,不是說我沒放下,我應該說我沒有完全放下,能放下一大半,現在還有一少半放不下。

 


因為畢竟你什麼最不好放,我告訴你,母子情不好放,母女情不好放,對我來說,一個姑娘,一個兒子;夫妻不好放,因為啥?我老伴他不正常,他非正常人,他身體狀況不好,我真有點放不下他。我就想,我走了阿彌陀佛會管他的。但是一想,不是給阿彌陀佛添亂嗎?也給兒女添亂。


所以我發自內心的說,我想我先送我老伴,把他送完我就沒牽掛了。因為我跟我老伴探討過這個話題,我說:老伴,你說將來往生你上哪去?



他說:我上極樂世界。



我說:那好,我也上極樂世界,咱倆方向目標一致。我說:怎麼個去法,是你先去,還是我先去,還是咱倆一起去?



我為什麼說咱倆一起去?因為我在教育處工作的時候,我的一個處長和他的老伴,真是夫妻,同時走的,兩人相差二十二個小時,夫妻倆一起走了。那時候我就想,這夫妻倆還能一起走,那時候覺得挺好,你看孩子們發送一回,老爹也發送出去了,老媽也發送出去了。



所以我跟我老伴說,咱倆怎麼個走法?



我老伴說:我先走。



我說:你為什麼要先走?


我先走有妳送,妳能把別人送極樂世界去,妳還能不把我送極樂世界去嗎?我等著你把我送極樂世界去。


我說:那可不是這麼回事,得你自己信願行三資糧具足,我不送你你也能去;你不具足,我送你也送不去,我說我沒那本事。



完了隔兩天,他說我想明白了,還是妳先走。這回他又不先走了,讓我先走。



我說:為什麼讓我先走?



不是說到了極樂世界佛力加持,你就啥都知道,你親人在哪道你都能去救去了,我下地獄你都能把我撈上來,所以妳先去極樂世界佔個地方,妳先去長本事去,等我上地獄了,妳一看,他說妳那個神通大了,一看,我老伴子在地獄,我得去把他撈出來,妳就去把我撈出來,所以還是妳先去。



這就是家裡夫妻之間,我老伴子我倆就像嘮嗑,聊天、開玩笑,就這麼說的。



所以這個大家一定要拿到日常上。

我告訴你一個方法,是什麼?就是你衡量你自己,你哪條最難放下,你必須先放那一條,你別把它排到後面,排到後面來不及了,是不是?你先把輕的、寥的你都放了,到最後臨終之前,最最重要那個放不下的,你真放不下了。所以咱們趁早先把那個最難放的把它放下。



譬如說你財產放不下,你有錢,你先把錢給它安排好了,這個問題你不就解決了嗎?如果說你名利,我說這個東西你放也得放,不放也得放。



譬如說,我們機關是六十歲退休,有的人在崗的時候爭,誰當官,誰升哪個級。反正我對陞官、級別也沒啥研究,哪個比哪個大。反正機關就三件事重要,一是提職,第二是提薪,它倆是緊密聯繫的,第三個分房子,就這三件事,緊密相連,所以大家都得奔著這個職務。奔著職務,畢竟是數額有限,職數有限,怎麼辦?就得搞點小動作,擱底下捅咕捅咕,是不是?耍點小陰謀鬼計,玩點鬼花招,反正是我上去你別上去,就是這麼的。就是這個你想又能怎麼的,我真不知道這些人下這些個功夫,花費那個腦力,值不值得,能不能畫等號?


譬如說,官也升了,有的人就是臨退休之前特別重視這個事,就是我夠也好、不夠也好,反正領導照顧,你也得給我提個半格一格的,就是這樣。提了,有的真提了,提了半格,職也提了,工資也漲了,房子面積也增加了,剛退休人死了。



完了我就開玩笑,反正我說話也不客氣,我說要是這樣算賬,我數學學得不好,我說你看他六十歲剛退休,這些都有、都到手了,完了人死了,死了以後就沒了,最起碼工資沒了,官沒了,就是你房子面積給你長了,可能你最後就落個多幾米的房子,就這個。



我說我要這麼算賬,我活七十歲,我這十年我掙多少工資,我掙這個工資遠遠超過你提官,是不是?你提官不到半年,你這半年半格的職務能有多少錢。我說這也不是說笑話,就跟大家擺事實,你說為什麼人對這個名利就這麼想不通,你什麼能帶走?最後走的時候兩手空空。當你給別人送葬的時候,你去殯儀館去告別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想想,可能明天躺在那的就是你,你看看他帶啥了,你想想第二天你躺在那的時候你能拿去啥。這麼一想就明白了,什麼我都不要,我還嫌啰嗦,我背不動。這是第三個方面,放下。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免費

注劉素雲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素雲 的精彩文章:

【1.17】每日一禪:以一顆平常心應對世間所有的無常
21世紀的真實因果:一個大老闆的死後遭遇!

TAG:劉素雲 |